浅述离园活动的组织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浅述离园活动的组织案例

柯静

东莞市大朗镇第一幼儿园

【摘要】离园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幼儿一天生活的结束,是让幼儿身心放松进行整理的阶段。经过一天丰富多彩的生活,幼儿获得了诸多的感受和体验。利用离园短暂的时光,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离园整理,包括情绪情感的整理、仪容仪表的整理和离园物品的整理等,可以帮助幼儿梳理一天的活动和收获,对幼儿获得情感认知和情绪体验、提高自我服务技能和生活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离园活动组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他青年时代的兴趣

以往,离园环节的组织极易受到教师忽视,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出于对幼儿安全方面的考虑,教师在离园环节要求过多,给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少,导致幼儿缺乏应有的放松和自由;另一方面表现在离园环节过度放任,离园活动缺少必要的组织和管理,环境和材料不能很好地吸引幼儿投入,幼儿无所事事就容易出现冲突、磕伤或走丢等情况。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离园环节的组织与指导

那么,在离园这个时段,幼儿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理想状态呢?从幼儿心智发展的角度出发,可以归结为:一是有轻松愉悦的内心体验:知道马上要回家了,身心处于兴奋期盼当中,表现出愉悦感和幸福感;二是有自由自主的活动状态: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趣的离园活动中,能自主选择同伴、选择游戏,有愉快的交往和交流,有放松感和满足感;三是有留恋和期待幼儿园生活的的美好情感:既对今天的活动充满留恋,又对明天的生活满怀期待和向往。

离园时光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一天活动的结束,孩子们或跟着老师一起整理或与老师谈话或自由地在区角活动,等待着家人的到来。其实,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教师只要花点心思,换个花样,就可以让孩子意犹未尽,对明天充满期待。以下是我开展离园活动时的案例:

离园活动一:《问问猜猜》

一个《皇后的水果》的故事。

故事一讲完,孩子们就兴奋地提议了:老师,这个故事真好玩,我们也来玩这个猜的游戏吧!那现在你们用三个问题,来猜猜老师喜欢吃什么蔬莱,好不好?孩子们开始交头接耳,第一个问题:老师你喜欢吃的蔬菜是什么颜色的?第二个问题:老师,它是什么形状的?孩子们的第三个问题是:它是不是有藤的?我点了点头,部分孩子回答:是南瓜。老师对孩子们竖起了大拇指:你们用三个问题就找出了老师喜欢吃的蔬菜,很棒啊这个猜猜看的游戏怎么样,还有谁想来挑战吗?

接着,小朋友们围绕着喜欢吃的零食、教室里的物品乃至喜欢的动画片,饶有兴趣地猜了起来在以后的离园活动中,孩子们总是要求玩提问的游戏。老师还会不断地变化游戏规则,比如,提问后只能用是与不是来回答;除了猜物品,还可以猜同伴,描述同伴的特征;一段时间以后,老师又请孩子们用为什么提问,把自己想知道的都通过问题提出来,知道答案的可以马上回答,不知道的可以离园以后寻求帮助,隔天再来回答

离园时间,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可以有不同的提问内容和形式。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针对感兴趣的动物、食物、玩具、动画片等进行提问,可以用简单的是什么的句式提问,比如:会汪汪叫的动物是什么?然后,再慢慢地增加词语让提问的句子变长,让幼儿在学会思考的同时学会表达。在进行语言表达的同时,幼儿还可以辅以动作,让提问更有趣味、更为形象;年龄大一点的幼儿则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角度提问,如自然角里的动植物、日常生活用品、幼儿感兴趣的各种科学现象等。提问的形式也可以更为多样,可以直接提问,也可以给出图片提问,还可以利用童谣、词语问题接龙提问。除了师幼、幼幼集体提问外,还可以请幼儿两两互相提问等。

离园活动二:《说说你,说说我

利用离园前的一段时间开展谈话式评价,让孩子讲当自己做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说说自己的看法。老师先给孩子们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组织幼儿以传话筒的方式个,请孩子们一起来评价这件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孩子们的想法还真不少交流中老师也获得了很多关于孩子们的新信息,了解了孩子们的新想法。离园时刻变成了孩子们相互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与幸福的时刻。

幼儿的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体现,通常幼只会用或者不好对自己做出单一的评价。幼儿的评价活动是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认识他人、树立自信、辨别是非的重要途径。离园时开展评价活动,让幼儿回顾自己当天做的有意义的、值得分享的好事,可以让他们带着好心情结束一日活动,期待美好明天的到来。

离园活动三:《新闻大家

幼儿园里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也都是精彩的。怎样让身处其中的幼儿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精彩、留住生活中的快乐,养成关注身边人、事、物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于是我和孩子生成了这个活动:

待孩子们整理好自己的衣物后,老师将大电视用废旧纸箱做成的电视机轮廓)搬到了前面。原来是

新闻大家时间到了,孩子们立刻安静了下来今天轮到xxxx播报新闻,两位孩子站到了大电视的后面,他们先交头接耳说了几句,然后站直了身体说道:大家好,我是新闻播报员xx,待两位播报员播报完毕后,老师向小朋友提问:今天那条新闻你最感兴趣?然后幼儿各抒己见。

每天都有两名幼儿负责采集新闻,提前在家与家长一同准备,并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找到的新闻记录在纸上,利用离园前的几分钟时间播报给全班幼儿听,渐渐地新闻坊成了班级文化的一部分。

对于负责播报新闻的两名幼儿来说,这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新闻坊给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搭建了一个平等的锻炼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没有的评价,只有小伙伴们的注视、聆听、称赞和相互的探讨,这有助于激发幼儿关注周边事物、信息的兴趣,有助于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表达、树立自信心。对于听新闻的幼儿来说,这是一个拓展和丰富经验的机会,也是一堂生动的爱班级、爱同伴的情感教育课。播报结束后的小听众互动环节,让幼儿对新闻中涉及的问题和现象有了进一步探讨的机会。类似的经验日积月累,将丰富幼儿的生活、情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对他们的学习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每天的新闻播报员把搜集到的新闻用简单的图画记录下来标注日期,逐渐累积,汇总成册,供幼儿随时翻阅,或定期回顾几月几日谁播报了什么新闻?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增强幼儿对时间概念的感知,感受记录的乐趣和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新闻大家,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分享交流氛围,并促进了他们语言、认知、交往、合作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也使因时间短面被忽视的离园环节变得更充实、更有价值,时段发挥了作用。

离园活动四:每日一画

离园时分,时间很短,内容却琐碎,其实,只要教师巧妙地组织,也可以让离园的琐碎变成井井有条,让无聊的等待变成精彩的期待,离园时分孩子会略微显得躁动些,因此我会在做准备活动时播放些轻柔的音乐

离园前的准备完成后,离放学还有5分钟的时间,回到座位上的孩子,开始用期待的目光追随着,因为每天这个时候,都会给大家带来一个惊喜。今天的惊喜会是什么呢?早有准备的打开了一体机,一幅漂亮的水墨画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哇!真漂亮,是谁画的呀?”“我来找找上面有哪些颜色和小线条。我觉得有很多很多树,像在跳舞一样,真美呀!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娓娓道来:孩子们,这是一幅水墨画,是用我们用过的毛笔、墨和颜料画出来的从这幅画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画上的线条,这些线条让你想到了什么?

运用了每日一画的方式来组织活动,将原本离园环节中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和孩子一起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这样做不仅避免了幼儿的消极等待,久而久之还提升了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充分挖掘了离园活动的价值。其实,每日一画也可以再拓展:这个月的主题是水墨画,下个月的主题可能是格子画;这周关注的重点是线条,下周的兴趣点也许就是色彩。正是在这种自由灵活的欣赏中,幼儿追随着兴趣去发现、去关注,慢慢积累起美术欣赏的经验。

同时也可以举一反三,得到更多的启发,让零散的离园时间发挥出不一样的作用。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兴趣特点,将每日一画改为每日一歌每日一诗每日一成语每日等,把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转变成活动的主题;也可以将活动的内容不断延伸、深化,比如每日一歌,可以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唱歌曲,可以请孩子介绍自己喜欢的歌曲,可以将节奏、音乐欣赏、表演等不同的内容囊括进去等。教师还可以把活动内容与自己班级的特色相结合,设计阶段性的活动,在积累中凸显班级特色。

比如每日一画,除了引导幼儿欣赏外,还可以让幼儿来画一画、讲一讲、辩一辩;比如每日一成语,除了让幼儿听听成语故事外,还可以组织幼儿表演、观看成语动画片段、玩成语组句游戏等。在活动的前期可以以教师的策划组织为主;到了中期,就可以尝试让幼儿慢慢地参与组织活动,比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负责一天的介绍;到了后期可以和幼儿提前确定主题,让幼儿自己收集资料,独立进行介绍。

日活动皆课程幼儿的游戏、发展隐藏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作为日活动的最后环节——离园环节,不仅仅是幼儿告别老师、同伴和离开班级的环节,只要我们善动脑筋、巧安排,离园活动也能成为一日活动中的精彩一环,让幼儿享受更多的快乐成长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