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评价:让儿童生长看得见——如东县解放路小学“银杏果果生长嘉年华”评价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7
/ 2

探索多元评价:让儿童生长看得见——如东县解放路小学“银杏果果生长嘉年华”评价活动

沈霞

如东县解放路小学 226400

“双减”政策落地对刚启用的解放路小学带来教育格局的调整,更带来教育观念的变革。“双减”的目的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如何将“双减”落地生根,既要统筹推进课堂课程及课后服务的改革,也要推进育人评价方式的改革。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解放路小学以“同生共长”为办学理念,遵循儿童生长规律,顺应儿童发展需要,创设生活情境、任务驱动及生长目标,用游戏闯关、技能竞赛、展示分享的方式开展“银杏果果生长嘉年华”系列评价活动,构建了评价内容多维,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让儿童在评价中被发现更多的可能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儿童生长看得见。

一、改变评价内容,变“几张试卷”到“综合实践”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双减”之后,一二年级取消笔试内容,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控制测试次数,意味着用试卷测试评价的内容减少甚至取消,必然要探索更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评价内容,变过去“几张试卷”的一考定乾坤到开展多种“综合实践”,在实践中内化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促进儿童生长。解放路小学银杏果果生长嘉年华评价活动中,对书本内容的评价,采用项目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实践方式,评价学习的学习所获和发展样态。一年级孩子学完拼音内容后,开展让拼音走进生活的小游戏,到生活中认读拼音,拼一拼家人的姓名,拼一拼商店的名称;同伴之间玩我拼你猜小游戏,用手指、身体或生活中的事物拼成字母组合,邀请同伴猜一猜拼音内容;将拼音认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在阅读中巩固拼音。这样的拼音巩固实践远比一张拼音试卷有趣,孩子们在游戏、生活中掌握拼读能力。数学、英语学习同样将所学内容融入生活实践、融入游戏项目,他们所有的亲身经历都将成为生长的力量。

二、改变评价主体,变“权威教师”到“多重主体”

长期以来,评价儿童的主体自然是教师,他们对儿童的成绩评判有着不可置疑的绝对权威。然而“双减”政策的实施,改变了教育理念,聚焦儿童的全面发展。当评价内容不再“唯试卷是从”时,评价主体自然随之而变。变“权威教师”评价到“多重主体”评价。教师、儿童自己、同伴、家长甚至社会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从而促进儿童全面生长。比如美术课上采用“我的作品我来秀”的展示方式,孩子们将自己的作品张贴、悬挂在教室里,所有孩子自由参观,分别对所有作品给出一星到三星的评价,并说出理由。被评价的孩子也可以对别人给出的评价提出疑议。比如二年级美术课上孩子绘画《回家的路》,在进行作品展示时,有的孩子对自己的作品没能得到三颗星表示认同,但同时向老师提出修改后再展示;有的孩子对同伴的作品没能得到三颗星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同伴的作品构图饱满,色彩丰富,应该可以得到三星评价;还有的孩子对自己的作品不够满意并恳请大家帮助出招进一步改善。大家在展示中自主观察比较,自由表达观点,自我反思改进,这正是儿童看得见的生长过程。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则以问卷的形式,老师则为学生提供评价清单,这样多重评价主体,可以助力孩子的生长。

三、改变评价结果,变“一组数据”到“全面展示”

取得好成绩和人的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关键在于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有效的评价体系。儿童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评价的结果呈现,不应该是用一组数据排出前后,或用各种等级显示高低。如果我们的评价结果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能看得到儿童的生长过程的,甚至能看到儿童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的,那么这样的评价更受欢迎,更加人文,更加符合儿童生长的规律。解放路小学生长嘉年华评价活动中,不再关注考核评价的分数或等级,而是创造机会,搭建舞台,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儿童全方位地展示自己。比如音乐学习评价,说一说乐理,唱一唱歌曲,跳一跳律动,奏一奏乐器,儿童自主选择,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艺术表现。有的孩子新学了一段钢琴曲,就迫不及待地弹给全班同学听,有的学了一段舞蹈,就自信地在音乐课上表演给大家看。当看到同伴在音乐课上酷酷地表演架子鼓时,有的孩子跟着节奏尽情摇摆,脱口而出:“这才是音乐,我也想学。”学校成立器乐兴趣小组时,报名者争先恐后。展示性评价,打破分数权重,以动口、动手、动笔、动脑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展示儿童的综合素养。分数在评价单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看得见的生长过程,看得见的阶段性生长样态。这样的评价结果,给予了儿童充分认识自己各类优势智能的机会,帮助儿童建立自信体验成功,为未来赋能,为自我发展注入动力。

四、改变评价时间,变“期末考核”到“贯穿始终”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儿童的学习历程,激励儿童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儿童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儿童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双减”政策下,考试次数大幅减少,想要了解儿童学习的获得情况,必须重新调整评价时间。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的“教学评一致”提出即时评价与教、学的过程同步进行。解放路小学生长嘉年华评价活动贯穿学期始终,功在平时,评在常态,注重过程。三年级数学学习质量单位时,组织孩子将质量单位的检测反馈融入生活,即时进行评价;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就让孩子认识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动手制作“我”心中的轴对称图形,在制作过程中能反馈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成品展示中老师能即时了解孩子学习掌握的程度,对学困生还可以及时帮助指导。“双减”之下,学校注重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将评价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后服务中,老师在指导儿童完成当天学习任完时就实现了评价的即时性、可视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时代“双减”政策的落地见效,必将迎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作为新起步的解放路小学,我们将不断探索完善育人评价体系,为生长而学,为生长而评。

我们将更加关注儿童的自主性、全面性、动态性,在评价中激发内驱力,增强调试性,帮助儿童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也学会接纳暂时的不完美,更懂得勇于挑战未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