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双高”建设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及分析

陈银银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451191

摘要: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广泛收集学校和企业关于双高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采取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分析了当前双高建设背景下,校企合作面临的合作模式单一、制度难以保障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校企合作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以供其他院校借鉴。

关键词:双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

国家鼓励优先建设一批“双高”院校,在此大背景下,职业学院校积极联合企业实行现代学徒制培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企业和学校共育,以培养企业真正需求的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一种育人方式。其教育对象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那么当前现代学徒制在企业和学校发展现状如何呢?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详细了解实际情况。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的接纳程度和学校对于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的践行程度,我们采用网路调查问卷方式调研实际情况。在网络上依赖微信朋友圈和QQ群,号召身边人积极答题,后台收集数据。

企业版主要调查对象为企业人事部门,通过他们对于问卷中所涉及的招聘中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倾向性、工作能力的肯定性以及参与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各方面细节的意愿性等方面,来了解企业方面对于现代学徒制的了解程度和支持意愿,对于后期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打下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最终我们收到校园版调查问卷278份,其中学生答卷258份,老师答卷20份。收到来自企业人事部门答卷38份。

从企业版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需求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这在我们设置的第一个问题中——Q1 贵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与社会求职人员相比,更倾向大学生哪些素质?中可以体现。见图1。

    图1 贵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与社会求职人员相比,更倾向大学生哪些素质?(最多选4项)

对于第二个问题——您认为大学生到贵企业实习,实习多长时间比较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企业愿意让学生实习半年以上。

图2 您认为大学生到贵企业实习,实习多长时间比较合理?

对于第三个问题——您认为学校要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需要改进哪些方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占比较高,说明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在大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还需要重点培养。见图3。

图3 您认为大学要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员工,需要改进哪些方面?(6选4)

对于第四个问题——贵企业如果参与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愿意提供以下支持吗?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联合技术交流、学生实习就业和师资培养等方面都愿意给学校提供支持。调查结果见图4(图表中三条选项分别是:非常愿意、愿意、不愿意)。

图4  贵企业如果参与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试点,愿意提供以下支持吗?

对于第七个问题——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制约着企业参与大学人才培养积极性?从调查结果来看,以下几个因素是制约着企业参与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政府缺少相关政策引导、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学生难于管理,质量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缺乏合作平台和系统保障机制、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会为企业服务等。

图5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是制约企业参与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性的?(最多选4项)

对于第八个问题——您认为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最希望得到学校哪些服务或支持?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主要是为企业储备人才,同时也宣传企业品牌,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为企业员工开展文化素质提升培训寻找院校支持。

图6  您认为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最希望得到学校哪些服务或支持?

对于第九个问题——贵单位觉得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为学校提供的帮助和服务有哪些?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更愿意派出技术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为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场所和设备,也愿意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图7 贵单位觉得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为学校提供的帮助或服务有那些?(最多选4项)

对于第十个问题——贵单位接受的大学毕业学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有那些?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基础技术不扎实、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和技术知识面窄成为主要问题。

图8 贵单位接受的大学毕业学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有(最多选4项)

注:由于篇幅限制,部分调查结果数据没有完全展示。

三、调查结果综述

   通过以上详细调查问卷分析,我们发现:

1.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参与程度不高,很多企业在进行校企合作仅是停留在合作表面,未能够针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出符合用人需求的培养方案,甚至还存在一些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只为找到满足自身需要的务工人员。

2.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合作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未能结合不同的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合作方案,合作模式太宽泛。由于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方面过于模糊,一是容易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和企业需求不符合,二是对教学改革适应性不强,有些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性与操作性不强。

3.缺乏长效保障机制,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意味着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但对企业如何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任然没有给出具体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据。每所院校都在摸索前行,校企合作很多时候具备临时性,无法保障校企合作长期高效、有序地运行。

4.针对各高职院校的相同专业在进行校企合作时都各自成体系,未能形成统一的校企合作标准。

四、具体改革内容

1.“单一”到“双元制”人才培养主体的改革

企业逐渐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启。随着校企深度融合要求下,“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人才对接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平台。

2.“师生制”到“师徒制”人才培养形式改革

校企融合的创新模式下,企业人才入校,采取一对一的指导培养方式,利用岗位工作,手把手的教授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前适应岗位,缩短了培养人才的时间。

3.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学院2+1人才培养模式使3年职业人才培养变成了3+x年,达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校企融合下人才培养,可以尝试1+0.5+1+0.5人才培养模式,或者每个学期都有一定的时长进行企业实习,边学边实践,使学生能融入企业又能学到知识,认识岗位又能完成工作,还可以完成既定的3年人才培养,并能立即上岗。

4.“意、人、教、产、研”五位一体校企深度融合改革

真正的校企深度融合,一要“意识融合”,企业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发展壮大企业必须要走校企合作之路。二要“人才融合”,企业人才进入学校指导教学,教师依托企业完成科研。三要“教学融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四要“生产融合”,企业进校,将主要产品应用于教学中,学生“学中产”、“ 产中学”,提高岗位生产能力。五要“科研融合”,校企联合弥补科研不足,扶持企业。

5.“双主体”师资队伍改革

校企深度融合采用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时,其老师主要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担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双师双主体教学,理论实践双手抓,同时教学任务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互相学习,学生双受益。

参考文献:

[1]李友治.“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学生学校认同现状调查分析——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公关世界,2022(06):31-32.

[2]闫亚林,龙艳.“双高”背景下高水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J].汽车实用技术,2021,46(08):144-146+176.

[3]缪建军,缪林枫.校企合作背景下培养“双高型”技能人才的路径探究——以江苏省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为例[J].职业,2022(09):51-53.

[4]苏鹏.“双高”建设背景下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2022(13):121-124.

[5]雍莉莉.“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2(03):48-53.

作者信息:

作者简介:陈银银(1986 -),女,湖北十堰人,讲师,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金属材料焊接和职业技术教育

挂靠课题: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G-2021003,JG-20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