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辨:引发认知冲突,提升历史素养——以“探寻康乾盛世的真相”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高思辨:引发认知冲突,提升历史素养——以“探寻康乾盛世的真相”为例

虞巧娜

宁波市北仑区泰河中学   315800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可以使用高思辨和认知冲突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探究的方式;在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可以跳出教科书基本框架的限制,不断的设置认知冲突,以不同人对于“康乾盛世”的评价为主线,国内外史料冲突为辅,进行史料论证,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关键词认知冲突;思辨;康乾盛世;社会经济;中西对比

所谓高思辨,即启发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所谓认知冲突是指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暂时的矛盾与冲突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动机和欲望,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提升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基于此,笔者将以“探寻康乾盛世的真相”为例,浅谈如何在教学中使用认知策略,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一、创设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引入新课

在高二的历史生已掌握的清朝知识里,有关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知识,也有康熙一朝开拓疆土,捍卫国家主权的知识,也有明清商业繁荣的知识,还有晚清之际被西方列强强开国门,丧失国家主权的知识。然而关于清政府何时由盛转衰、又因何而衰弱却了解甚少。在学生固有的思维中,清朝的前中期尤其是康雍乾三代,实属盛世之状,但对于其内在的隐患却知之甚少,从清朝的鼎盛到衰弱,历史知识出现了脱节现象。在授课的起始,给予两段材料,创设认知冲突:

材料1:魏源评价康乾盛世:“为国朝府藏之极盛”;龚自珍也认为,国富是康乾盛世的重要表现,他的诗句“惟时纯庙久临御,宇宙瑰富如成康”。

材料2:陈旭麓先生对康乾盛世的评价:“与前代相比,康乾之时确实有一种盛世气象……但是,如果说汉唐时期曾经是阳春天气的话,那么康乾盛世不过是晚秋晴日。”

笔者进行提问:为何上述人物对于康乾盛世的评价不一呢?所谓的康乾盛世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结合我们之前所学的,让我们一起探寻康乾盛世的真相。

二、渲染认知冲突,激发兴趣,讲授新知

(一)管中窥“康乾盛世”

土地是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清代人口问题集中表现在人地关系上,人口数量过多而土地资源不足。事实上,在人口增长的同时,耕地面积也在扩大,不过,耕地面积的扩大有一定限度且只能越来越少,而人口增长则呈现出无穷状,最终只会导致人均占有耕地数量不断下降。曾有学者进行计算,在清代的生产力水平下,每人耕地仅可维持温饱。与此同时,米贵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18世纪价格总水平上涨了300%,文武官员以至满汉兵丁的廉俸粮饷百年间却几乎维持原额不变。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曾说道:“楚省正、二月间米价自一两一、二钱至五、六钱不等,虽未至二两,而民食已难。”

通过以上材料,引导学生,通过从人口剧增导致人地矛盾加大,物价上升以及官员贪污腐败得出此时社会矛盾尖锐,社会起义频频,并总结得出,康雍乾三代虽然国家经济发展迅猛,但是内含大量的社会危机,也为接下来的晚清衰弱埋下了隐患。

(二)“中”对“西”比

1.政治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军机处“地近宫庭,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出在于此矣”。

在清军入关开始建立封建专制王朝时,世界的另一端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一种新的文明,新的运动——冲击了中世纪封建桎梏束缚的运动蓬勃开展起来。此后,1775年美国的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的大革命,这些革命都加速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灭亡,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

  1. 思想

1670年,康熙帝根据儒家学说,制定和颁布了“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行为准则。还大力宣传趋于没落的宋明理学,钦制了《信古解》,命儒臣重新刊定《朱子全书》;并传谕将朱熹升配孔庙,“序为十一哲”,明令朱熹所注四书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而西方,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发表于1748年,提出来三权分立思想;卢梭《论不平等的起源》和《民约论》分别发表于1754年和1762年,阐述了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和主张“天赋民权”思想。这场运动传播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强调“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统治和基督教会,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1. 经济

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在棉纺织业方面,早于工业革命,凯伊就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在动力方面,1769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使劳动效率几十倍地提高;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在冶金方面,18世纪30年代发明了用焦煤炼铁的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以木材为燃料进行冶铁的落后工艺。

  1. 外交

邓小平曾经指出:“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 愚昧无知。”1757年,乾隆皇帝将海外贸易限制在广州一地,由官商“十三行”包办。闭关政策严重危害了中国的社会经济,限制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英国击败了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而称霸大西洋和印度洋。西方竭力寻找新航线,拓展海外殖民地,大力发展海贸贸易。

笔者在授课时,通过设置冲突及给予相应的史料引导学生得出以上结论,提升了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能力,并使学生对于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及判断,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提升。

、结语

与初中历史不同的是,高中历史更侧重于思维的训练和素养的培育。因此,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其实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认知再发展的过程。既然是认知发展,就必然会遭遇认知冲突,基于此,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营造认知冲突,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科学、高效地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曹勇.认知冲突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历史教学 2020年

[2]付君钊.引发认知冲突 涵育“历史解释”素养.[J]基础教育论坛 2020年

[3]行冬梅.全球史视野下的“康乾盛世”[J].历史教学 2019年 

[4]汪建红.康乾时代:盛世乎?——谈高中历史温习的切入点[J].历史教学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