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杨晓莉,陈科延

湛江科技学院

摘要:随着生态化治理理念的实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亟需重视,无论是从经济还是环保层面分析,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都是生态旅游管理。生态旅游管理可以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助于拓展融资路径,是推动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力量。本文主要从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科学实行分区管理、宏观制定旅游规划三方面详细论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发展

引言: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开发与利用成为社会群体关注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大自然。生态保护区作为生态旅游的最佳资源,成为游客舒缓心理的首要选择,每逢旅游旺季,大量的游客涌入将会出现破坏自然保护区的情况,而这将会影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必要性

(一)提升人们环保意识

生态旅游是建立在环境保护意识层面提出的,旨在提升游客的绿色生态意识,这一旅游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对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如起到了宣传效果,极大提升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1]。生态旅游管理的实施需要结合多主体进行,具体包括管理人员、游客、自然保护区群众,在维护各自权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多主体注重环境保护,提升生态保护区的环保意识,才能实现辅助生态旅游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实践中,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实现;自然保护区的群众可以结合当地的乡土民情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而游客则入乡随俗,时刻树立环保意识,为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拓展了融资途径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了改变,现阶段自然保护区生态管理不仅仅是风景、制度等,而是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使生态旅游产业逐渐趋向于商业化模式发展。当前,社会压力日渐增加,人们越来越追求美好的生活,与自然共处可以最大化消除负面心理,改变快节奏生活方式,生态旅游管理既能满足大众这一根本需求,还能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生态旅游现状分析,大众的消费内容逐渐呈现集中化趋势,而这正好带动了自然保护区的经济[2]。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可以将资金集中起来,为内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并在实践管理中不断创新与开发全新的融资路径。融资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立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层面分析,融资既能促进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管理中实现经济发展,又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区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进而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始终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自然保护区是绿色生态保护基地,在自然保护区开发过程中,生态旅游管理应始终以保护为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谋求经济发展福祉。采用生态旅游管理手段本质上是一种正面积极的保护措施,为充分发挥其重要性,生态管理应呈现多元化、多主体形式,确保每一份力量在自然保护区中发挥实际效应。当前,我国关于环境层面的法律亟待完善,部分或难以具体规范到细节问题。例如在自然保护区会出现涌入人数太多的情况,进而破坏当地生态自然环境,导致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出现。因此各地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将自然环境保护视为核心任务,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平衡发展。假设环保与经济在某一种情况下出现了分歧,也应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二)科学实行分区管理

如何实现生态旅游有效管理,分区可谓是最好的选择[3]。具体来讲,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管理过程中,可以尝试规划自然生态保护区,如核心区、分散游览区、集中游览区、服务区等等,在区域划分中确保管理工作更加细节化。分区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具体如何有效分区,需结合实际情况,接下来笔者以大部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为主展开阐述。

首先来说核心区,这一区域是重点保护对象,对于游客的涌入应严格把控数量,避免大肆破坏,降低生态平衡。核心区应以观察、检测为主,避免非预期情况下涌入游客,进而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来说分散游览区,这一区域游客可以自主观察、拍照、游览等,在游览过程中,为确保秩序,应尽可能避免游客自驾游,采用统一的缆车、电车等工具带入游客进入景区。同时罗列相关制度,避免随手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情况出现。

最后是集中游览区,在这一区域,游客可以自行驾驶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相关出行工具,抑或者自主散步,游览方式因人而异。集中游览区属于自然保护区的边缘区域,管理则侧重于人性化,给予游客相应的自主发展空间。现阶段,部分自然保护区已经实行了分区管理,管理效果显而易见,通过区域划分管理,既能满足游客的游览需求,又能实现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宏观制定旅游规划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主要以十年为单位进行,这就意味着生态旅游管理工作不能仅看重眼前,而是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前沿宏观展望。虽然是以十年为单位,但是在展望中应放眼于未来的三十年、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确保在这一时间段之内得到有效的资源利用,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同时促进自然保护区经济的发展与提升。

一方面,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在实践之前,应做好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具体如对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调查与分析,在全方位评估中挖掘旅游资源,实现旅游管理[4]。尤其是对于一些先进行技术,如物探技术、激光扫描勘测技术等,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资源进行系统性掌握与了解,结合实时数据制定周密的计划。

另一方面,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还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既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又要确保本区域特色发展,打造独具一格的旅游风格。基于此,生态旅游管理人员应注重开发时机、开发手段、开发模式、开发理念等等,多元化于一体建设特色,如当地服务资源、饮食、住宿等等,都是打造特色的主要载体。在差异性打造中,自然保护区或具备独有的艺术风格,对于游客也会产生不同的吸引力,只有得到游客的关注与重视,区域经济发展未来可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守的任务,不同区域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始终确保保护和经济双向发展,是旅游业造福人类。本文主要从提升人们环保意识、拓展融资路径两方面浅析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必要性。进而从始终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科学实行分区管理、宏观制定旅游规划三方面详细论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策略,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虎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J].旅游纵览,2022(11):45-47.

[2]周德成,鲁小波,陈晓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06):55-62.

[3]沈庆仲,苏海萍,胡天祥,肖宇.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与管理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02):123-127.

[4]斯日古楞,梁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赤峰市为例[J].前沿,2021(01):85-90.

杨晓莉 2000年7月 女 汉 广东省信宜市  本科在读 工商管理湛江市麻章区雷湖快线湛江科技学院新湖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