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镇学校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与选拔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浅析乡镇学校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与选拔管理策略

肖志成

惠州市龙门县永汉中学 5168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考试的灵活性也受益于新教改而得到了显著提高,高考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多不擅长文化课学习的学生,也凭借一技之长踏进了理想学校的大门,“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成为了很多特长学生的选择。乡镇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育也为营造更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做出贡献。随着体育特长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重视乡镇学校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与选拔管理,能够优化体育教学培育质量,即是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管理的必要举措,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乡镇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与选拔

引言:高中体育特长生,是指在身体素质和运动天赋方面具备一定特长的高中生,其能够依靠高中规培进行专业化、专项化的特长训练,通过体育专项测试成绩、文化课成绩两项内容来作为高考录取成绩。随着近些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于体育建设的愈发重视,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专项培养计划已经成为高中体育课堂的重要建设部分,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和储备体育后备军,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大有裨益。本文主要探讨了有关乡镇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现状及选拔策略。

一、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现状

  1. 乡镇高中体育设施陈旧

受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影响,很多乡镇高中较城市高中相比,缺乏充足的教育建设资金,受制于资源的限制,很多传统的乡镇高中依然没有办法对现有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训练场地进行再更新,体育训练设施较为陈旧,再加上高中体育教师在体育特长训练中的经验和方法不够丰富,不能够做好过程中的体育防护,不能开展科学有效的体育训练,进一步影响了高中特长生的体育训练成绩,还可能会由于过程中的不科学训练方法、不专业保护措施给学生造成终身的体育生涯伤病。这些都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导致的。

  1. 学校没有制定全面的体育特长生选拔、考核机制

传统的乡镇高校更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和培养,对于特长生的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甚至没有。导致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缺乏一个纲领性教育大纲的指引,严重阻碍了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育质量。再加上学校对于体育特长选拔工作不够重视,导致门槛过低,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也没能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后续的激励措施不到位,也会降低学生参与体育特长训练的积极性。以上原因都成为了阻碍乡镇高中体育特长生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1. 重数量轻质量的训练方法

乡镇高中体育教育有很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其中包括体能训练和技巧训练两大类。一个学生的体能好坏决定了在其他训练项目过程中的训练质量和训练保护的程度。但由于体能训练形式过于枯燥、训练形式单一、训练量大,导致很多特长生对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另外,再加上技巧训练的专业性和科学性都未到达理想的标准,也严重影响了特长生体育训练的效果。

二、乡镇高中体育特长生的选拔管理策略

为了能够全面提升乡镇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育质量,首先要从源头做起,加强对于高中体育特长生的选拔机制,能够筛选出热爱体育运动且具备一定运动天赋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进行细致的教学训练,既不缺乏积极性,还能够收获更加好的训练效果,成绩上限高。因此,学校和高中体育教师要重视体育特长生的选拔工作。

  1. 加强完善体育特长生的选拔机制

作为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理想生源,不应该只对其速度、力量等方面的特点有所考量,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体育运动是力学和美学结合的极致,不仅要求运动员自身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求其身体和技巧兼备。例如:在筛选高中篮球体育特长生的过程中,在选拔训练赛中更应该看重学生在力竭、对抗、持续奔跑情况下的身体稳定性、核心力量、球性,不能单纯依靠身高和臂展等硬件素质就去否定或肯定学生,结合运动项目和学生的专项特征综合考量,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促进体育培养向好发展的关键所在。

另外,在选拔特长生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充分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训练而言,热爱和素质同样重要。缺乏体育训练热情的训练是缺乏灵魂,教育不提倡也不鼓励。只有兼具了素质、热爱,再加上“天道酬勤”,才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1.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由于是特殊渠道的专项招生,需要家庭的全力配合和支持。因此,加强家校沟通十分有必要。在很多传统的家长观念里,家长们认为读书是考上大学的唯一途径,很多父母可能对特长类招生模式不够了解和熟悉,这时候就需要学校做好充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对于有意愿走此类途径的学生,要积极召集其父母参加科普讲座,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其认识到这是一种合理的考学方法。家庭的支持对于学生后续训练计划的实施很有帮助。另外,教师、学校、父母三方还要协调好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培养计划,由于体育训练计划的增添,势必会导致文化课的学习出现偏差,因此,兼顾好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也是家校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乡镇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策略

  1. 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

尽管高中体育特长生教育近些年来发展迅猛,城区和乡镇地区的体育教学水平还存着硬件设施、教学资源、教学理念的差异,教学理念不够创新。首先要从教师队伍入手,真正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师队伍,治标治本。其次,学校应该主动融入到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信息共享等多种新型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最后,政府对于体育特长生教学培养的专项资金,及其资源的分配和投入要更加重视,教师的教学思想的落实也需要教育资源的支持,有设施、有环境才能真正把乡镇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教育拉回到正轨上。

  1. 增强体育训练的趣味性

众所周知,体育训练特别考验学生的肌肉耐受力和体能,再加上现阶段体育训练存在枯燥、趣味性不足、训练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更是大打折扣,因此丰富和创新趣味性训练计划对于提升训练质量、提高训练成绩尤为关键。当然,在创新训练内容的过程中还是要遵从科学训练、安全训练的原则。另外,还可以设置适当的激励策略,对于训练效果良好、训练刻苦、态度端正认真的同学给予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也会对训练起一个正向促进作用。

3.加强训练中的科学防护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已经区别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其更加专业,训练过程中受伤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基于此,学校和教师要重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充分重视体育训练中的训前热身工作,热身准备活动能够提高肌肉的活性,更有利于保护集体组织,预防拉伤等训练伤病的出现。

伤病是特长生训练过程中的家常便饭,学校教师能够做的就是将此类现象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尽可能多的保护学生,延长其体育职业生涯。这也为学生在体育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比赛表现做了铺垫。

     4.加强体育特长教育普及工作

体育锻炼是人们生活中避不开的一个话题,体育教育的核心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这种经历也会体现在学生今后人生的每个阶段,坚强的意志品质会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意见,而且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高中体育教学的工作开展中,要重视体育特长教育的普及和宣传,很多差生在正常的文化课学习中表现不够出色,但如果辅以体育特长,就能凭借较低的文化课成绩步入理想大学的校门,这也是一种不错的人生选择。学校要重视对文化课成绩偏科、体育素质优异学生群体的关注,增强其自信心,培养起更加积极乐观的考学态度,对于学生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宣传和鼓励,学生们在训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也会提振信心,更坚定自己走“体育专项”的道路,同时还能够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为自己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人生的广度、深度、幸福感的来源都与个人的身体健康挂钩,如此,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培养起面对挫折、不言失败的坚强精神品质,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为丰富乡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了提高乡镇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效果、教学质量,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庭四方的共同努力,营造积极、专业的训练氛围,加强过程考核和管理,为推动体育教学发展助力护航。

参考文献:

[1]冯晓辉.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与管理方法[J].学周刊,2022,(16):153-155.

[2]魏晋花.高中体育特长生改进铅球技术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16):13-16.

[3]樊凌.高中体育特长生考前训练及应试策略[J].田径,2022,(04):3-4.

[4]陆健.高中体育特长生数学个性化教学研究[D].导师:朱雁.华东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