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乘法口诀趣味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浅析小学数学乘法口诀趣味教学

李红霞

大激店镇江城西队学校   保定市竞秀区   071023

摘要:乘法口诀表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基础,课程教学任务要求学生熟记并灵活应用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的教学具有多样性,但传统模式下教师教学相对枯燥,小学生难以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习积极性,这也不利于学生对乘法口诀表的高质量学习,对此教师要不断就乘法口诀表的趣味性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乘法口诀;趣味教学;

引言

乘法口诀,又被称为九九歌、九九表,是学生在初步掌握了乘法的意义之后紧接着学习的内容。乘法公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乘法算法是中国数学文化中的一颗闪亮明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记数练习在未来的计数率和摄像机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不管数学教科书的哪个版本,记忆倍增提示总是教育的既定程序。但是随着早教的普及,许多年轻教师问:学生在入学前会遵循乘法口诀,小费的记忆仍然需要教授们去问自己。答案是肯定的。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早已积累了丰富的乘法公式教学经验,对提高乘法公式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学前教育的发展,作者对乘法公式教学有了新的思考。

一、利用趣味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内容

乘法口诀作为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基础性内容,小学生在记忆乘法口诀表时并不轻松,甚至部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对口诀表内容进行记忆。为保障小学生对乘法口诀表的长时间记忆,教师要帮助学生对乘法口诀表进行理解记忆,趣味性故事作为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学生在趣味教学模式下能够高效配合教师进行学习,对优化学生乘法口诀表学习方法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在进行乘法口诀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故事导入教学内容。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较高,基于此教师可引入《西游记》相关内容构建趣味教学活动。教师可提出:唐僧西天取经要经历多少磨难?学生对《西游记》内容耳熟能详,能够积极回答:九九八十一难。教师又问:为什么九九八十一?学生难以回答,由此教师可引入乘法口诀表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为增强学生对乘法口诀表内容的理解,教师同样可利用《西游记》相关内容进行教学,以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例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次一口吃一个,猪八戒一共也就吃了一个人参果,但猪八戒一次一口吃两个,那他吃了两个人参果,同样一次一口吃三个,猪八戒吃了三个人参果。同理猪八戒吃了两次,每次都是吃两个,那他吃了四个人参果。以此为例,通过故事教学理解乘法口诀表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二、联系生活规律,创设生动有趣情境

教科书里有很多关于生活情况的主题地图,因为学生居住的地理区域不同,所以设计的场景中,城市、农村、学校等都是普通的生活。通过观察、练习、场景摄影,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使孩子们在进行陈列、量、构球等动作时获得视觉、理解理性和理解算法。作为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小花猫的形状很熟悉。老师先听写小花猫的形状,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一只小花猫1张嘴,2只眼睛4条腿……九只花猫9张嘴,18只眼睛36条腿。”在直观感知基础上轻松愉快地巩固了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好乘法的初步知识

在阅读乘法小贴士之前,老师理解乘法的意思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习读写方法的乘法,知道部件的名称,明确一些特殊的名词,例如相同的加法数等。学生只有知道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乘法小贴士。低年级学生认识水平低,思维直观,教育中可以借很多教具、图画等。内容追求生动,形式追求多样化。在讲课前,老师会计算出加在同一个数字上的问题和连续加在几个数字上的问题,然后引出乘法的概念。例如,先提供一套熊猫,让学生在地图(2)上讲述熊猫的数量,画一个圆圈,画一个圆圈。第二组,第三组,提供相同数量的熊猫图片,分别画圆圈,让学生知道每组都是一个数字,找出三组以上的熊猫总共,在三组之外画一个大圈。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列出2+2+2=6(只)的加法,通过观察,学生将达到2,相同的加法3,这意味着3个年假。然后将3组数字扩展成多个组。例如,问10套熊猫牌或更多的熊猫牌,这是怎么回事?(如果每组熊猫的数量是2)加法和乘法方程的比较。通过比较、分析,老师给了学生一个结论:相同的数字相加,使用乘法要比学生理解这个道理后使用加法容易,让学生做更多的加法练习,为解释乘法公式的下一步做好铺垫和准备。

四、模拟生活场景,营造合作交流氛围

运用数学知识和问题条件,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生活事例和围绕数学问题出现的问题,通过真实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来学习,努力引导学生解决与自身生活相关的乘法问题。例如,通过学习“乘法的意思”,我通过操场上的野外活动解决了问题。例如:12名学生在电台体操操场上排队,怎么排队?学生们积极交流后,报告也很肯定,有的说四排,每行三人。据说,男女各一行,每行六人,很快就会列出正确的乘法公式(4×3或3× 4)。2×6或6×2。实际队列,4×3和3×4的意思是什么,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两个乘法的真正含义,可以指定3个4加法,也可以指定4个加法。与给学生讲短语机会的加法相比,计算更简单。三四一十二。接着,班上48人进一步提出了游戏应该如何排队,口头上重复了相关的乘法公式。利用生活场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让学生学习他们在热烈的讨论、合作和交流中学到的新知识,体验同学间合作成功的喜悦。

五、讲清乘法口诀的组成和编排规律

乘法公式的来源是加同样数目的加法公式。推导乘法公式,然后总结导出公式。学生们了解公式的来源后,就会知道每个公式是多个公式的总和。忘记公式的时候,他们还可以根据一些公式想出这个数字。这是理解记忆的最好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老师指导学生发现乘法公式的排列规律,使他们知道每个公式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乘法公式的乘数和被乘数,小的在前面,大的在后面。后一部分是两个因素相乘的结果。如果产品少于10个,请说“拿几个”。乘积超过10,就说“几十”,减去“得到”。每个公式的最后一句总是与前一句有相同的加成,前一句总是比最后一句少相同的加成。引导学生逐步向普通三过渡,把学生变成“学习”,变成“学习”,启发他们根据排列规律自己编制公式,并与书上的公式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还能在很多练习题中发现规律,提高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利用多种形式促进记忆

心理学研究认为,当外部刺激能够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时,其就更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体验的中心,就能够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强化理解和记忆;相反,如果外部刺激不能唤起主体的情感活动,那么主体必然对它漠不关心。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枯燥单调的机械式记忆缺乏兴趣,因此,在乘法口诀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或操作,或讨论,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数学活动中识记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在学生对乘法口诀内容进行记忆的过程中,教师可帮助学生寻找相关规律。一般来讲,乘法口诀具有规律性,通过口诀表可以看出,每行每列都有一个数字是固定不变的,其他数字按从1到9的顺序依次相加。以此为例帮助学生观察乘法口诀表规律性,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另外,部分同学在记忆乘法口诀表中,具有自我逻辑思维,在确保学生个体逻辑思维不出错的情况下,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记忆法,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兴趣,全身心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

结束语

乘法口诀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其对学生后续学习质量具有影响性,对此教师要重视对乘法口诀表内容的教学。乘法口诀学习质量作为学生运算能力水平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与实效性。同时小学生在课堂中往往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为增强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感,教师要不断就教学趣味性进行体现,以更好地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启蒙,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对乘法口诀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慧秀.浅析小学数学乘法口诀的教学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108-109.

[2]吴芳.小学数学教学中乘法口决的运用技巧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5):109.

[3]王法叶.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乘法口诀的运用技巧[J].中华少年,2018(2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