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08
/ 2

中职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朱力

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教师进修学校  422800

摘要:信息传递的方式可以推动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在社会的飞速发展中站稳脚跟。教材是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课堂内容,会对学生接收与加工教学信息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怎样才能科学处理课堂内容,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潜力是教师必须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策略

引言

现阶段各行各业都在逐渐朝着信息化发展,因此,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中职教育作为社会指向性相对较强的教育阶段,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对教育方向做出有效的调整。因此,近几年中职教育中计算机专业教学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就现阶段的实践情况来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仍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需要做出相应的优化和调整,想要明确计算机专业教学的优化路径,首先要分析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必要性

“互联网+”视角下,中职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虚拟技术在其中的运用,拓宽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空间与平台,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环境优化模式。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学科教学要分为理论教学部分、实践教学部分以及实验教学部分,这些教学部分的综合性实施,有助于计算机教学良好的开展。但由于受到以往计算机教学弊端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于重视计算机理论与实践信息的传递,使实验教学开展成效不足,影响到计算机教学整体性实施。而计算机教学在“互联网+”思维及技术的辅助下,运用虚拟技术,提升计算机设备运用成效,在计算机的设备中构建计算机教学的空间,达到传统计算机教学与虚拟技术的融合,开展混合式计算机教学模式,以此能弥补传统计算机教学实施不足问题。在“互联网+”视角下,中职实施计算机教学,既能促进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实施,也能促进计算机实验手段的多样化,为计算机整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保障。一是在计算机教学中,“互联网+”的运用,实现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良好实施与开展;二是在计算机教学中“互联网+”的运用,引领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与实践,使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中运用知识、获取知识、感悟知识,增强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三是在计算机教学中“互联网+”的运用,不仅推助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新革新方向,也为学生打造一个虚拟现实的计算机实验平台。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存问题分析

从中职教育本身的教育定位以及教育目标来看,中职教育是为了给社会培育出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开设的教育基地,因此中职教育在实践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扩充,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就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学观念仍较为陈旧,忽视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相对较强的课程,因此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过多地偏向于理论知识传输,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同时在教学评价以及对学生考核的过程中更多地集中于理论教学内容,这就导致一方面缺乏实践操作,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与社会上职位需求不匹配,另一方面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导致学生在毕业以后就业率普遍偏低。教学模式会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中职教育本身受教育主体的特性是较为鲜明的,因为该部分群体普遍学习能力较弱,且认知仍处于待发展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模式的有效筛选则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就现阶段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来看,教师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仍较为陈旧,导致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甚至产生了厌烦心理,同时也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存在较多的欠缺,进而无法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中职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策略

(一)转换课堂内容

转换课堂内容是指,教师将课本上较为零碎的知识体系总结与归纳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通过工作项目或者工作任务的方式突出课堂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使学生接触到的课堂内容与企业真实的工作状况相符。教师转换课堂内容的作用是解决企业的工作内容与工作任务和教学内容结构具有差异性的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接近企业的工作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工作与学习的联系,推动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学习,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与对生活的意义所在。比如说,在网页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文字、图像以及表格的插入,网页分布等知识直接转换成制作完整网站,引导学生根据网站制作流程动手操作,从而帮助学生获取制作网站的技能与知识体系,不断让学生熟悉制作网站的整个流程。编排计算机专业教材大多与教材知识的逻辑体系相符,教师给学生讲解的内容以知识理论与专业能力为主。所以,教师应该以工作项目为主设计教学计划与教学顺序,以工作过程与参与实践为主选择教学内容。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但在以往的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难以将计算机学科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影响到了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对计算机教学形式的创新。而计算机教学形式的创新关键在于课程教学的安排,中职计算机教师则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机学科的实用性,激起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探究欲望,提升计算机教学效果。以“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课时的教学为例,在以往的中职计算机课堂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案例讲解和分析,将计算机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的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以期增强学生在信息活动中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但这种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则可以基于“互联网+”思维,实现对教学形式的创新。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建学习小组,并借助网络学习工具,自主搜索关于计算机病毒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计算机病毒模型,并让植入于相应的计算机系统中。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这一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并找到病毒的防治和解决方法。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病毒和信息安全相关知识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中职学校想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就需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自身的教学模式,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同时还应该提升老师的专业素质及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多方面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理论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校企合作锻炼学生的综合水平,只有全方面的改革教学模式才能给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必须要重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措施,为促进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范蓝兮.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6):153-154.

[2]栾江.提升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效果的探讨[J].新型工业化,2020,10(12):32-33.

[3]邓满珍.“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信息科技,2019,3(03):131-132+134.

[4]王晋莉.中职计算机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S1):160-161.

[5]雷慧宁.大数据下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微[J].知识文库,2019(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