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泰斯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哮喘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研究泰斯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哮喘的疗效

李波 

四川高县人民医院  645150 

【摘要】目的:探讨泰斯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哮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2月份到2020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88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基础之上,采取泰斯进行治疗,主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1s用力呼吸容积比值与哮喘控制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其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呼出气NO(Fe No)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患者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备比较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哮喘患者来讲,通过采取泰斯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方法,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故此种治疗方法具备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泰斯;沙美特罗替卡松;哮喘

哮喘主要表现为慢性气道炎症,同时伴有气短、胸闷和咳嗽等一系列呼吸道症状,尘螨与花粉是比较常见的空气过敏原。为有效提高哮喘治疗效果,本文主要选择2019年12月份到2020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88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泰斯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哮喘的疗效,报道的主要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9年12月份到2020年12月份我院收治的88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患者。在常规组当中,共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23岁到59岁之间,平均是(45.36±5.62)岁。在实验组当中,共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22岁到60岁之间,平均是(46.38±5.68)岁。通过对两组哮喘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对能够得知,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备良好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方法,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每天两次,用药5min之后,患者需要漱口,连接治疗三个月的时间[1]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泰斯,在使用期间,患者需要清洁鼻腔,然后取大约1cm长度软膏,将其均匀涂抹到两侧鼻前庭部位,连续接受治疗三个月。

1.3观察指标

第一,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第1s用力呼吸容积比值(FEV1/FVC)。

第二,哮喘控制情况。

控制:患者在日间或者夜间不会出现症状,活动不受限,肺功能处于正常状态。部分控制:患者出现下列任一症状。日间或者夜间症状超过两次/周、活动受限超过1次/周、肺功能小于80%预计值。

未控制:患者在任意一周出现部分控制的表现超过三项。

控制率=(控制例数+部分控制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哮喘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两组哮喘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其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FEV1/FVC均有所提升,其中,实验组患者的FEV1/FVC是(85.62±3.12)%,常规组为(80.34±3.28)%,差异显著,具有比较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呼出气NO(Fe No)均较治疗前低,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较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一。

表一  两组哮喘患者的接受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n)

FEV1/FVC

NO(Fe No)

治疗之前

最高异常值

治疗之前

最高异常值

常规组

44

64.32±2.35

80.34±3.28

114.36±12.35

22.54±3.68

实验组

44

61.46±1.47

85.62±3.12

113.65±12.54

15.36±2.41

t

0.1856

8.3265

0.0125

9.3254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的哮喘控制率对比分析

实验组患者的哮喘控制率是97.73%,常规组是79.55%,差异较为明显,具有比较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哮喘控制率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控制

部分控制

未控制

总控制率

实验组

44

30(68.18)

13(29.55)

1(2.27)

43(97.73)

常规组

44

20(45.45)

15(34.09)

9(20.45)

35(79.55)

X2

12.698

P

<0.05

3讨论

过敏性哮喘常见过敏原主要包含花粉、尘螨和灰尘等,这些在环境空气当中难以避免,通过辅以药物治疗,能够取得较好效果[2],在本次研究当中,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过敏性哮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基础之上,采取泰斯进行治疗,主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1s用力呼吸容积比值与哮喘控制效果。两组哮喘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其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FEV1/FVC均有所提升,其中,实验组患者的FEV1/FVC是(85.62±3.12)%,常规组为(80.34±3.28)%,差异显著,具有比较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呼出气NO(Fe No)均较治疗前低,实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较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哮喘控制率是97.73%,常规组是79.55%,差异较为明显,具有比较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对于哮喘患者而言,采用泰斯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方式,可取得良好效果,故具有比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董钰.沙丁胺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07):123-125.

[2]俞玲.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小儿肺咳颗粒治疗肺气虚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06):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