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学段多文本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 3

小学语文中学段多文本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郑纪丽,张淑君,李云,耿晓芳,曹红霞,时慧娟

长垣市市直实验小学 河南省长垣市 453400

摘  要: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 2011年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学段目标中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中学段(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以新课标为依据,我们专门整合了一些适合中学段学生阅读的文章素材,并对这些阅读素材进行了主题归类、议题设计、写作指导等,依据议题在教学中进行多文本阅读写作指导,最终让阅读所得内化,落实到写作中。这些素材被我们从多角度整合成校本教材,共十二个主题。围绕议题,教学引领。多文本阅读课堂主要两种模式:一是1+X一篇带多篇,一篇精读,多篇练读;二是X+X多篇并进,多组文章一起阅读,提取共同信息进行有效学习。我校每周设有一节专门多文本阅读课;我们汇编的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教材十二个主题,每个主题需上两节多文本阅读课,第一节选定阅读议题进行有效多文本阅读指导,第二节选定写作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写作训练,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读写结合,灵泉汇集。为了让学生笔动起来,想办法让他们投入到更高层次的探究学习中,我们在编写的多文本校本教材中设计了习作环节,在习作环节后面还有学生作品展示。阅读必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输出的能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二者密不可分。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校本教材;有效阅读;议题设计;读写结合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2011年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学段目标中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中学段(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吴敏而老师认为:“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透过阅读教科书来学习,然而,为了拓展知识、学习者必须超越教科书的内容,进行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要能发挥最大功效,学生必须整合众多文本里的细小信息,建构出较巨观的图像。”台湾学者赵镜中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论述:“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大陆教育先进地区也在实施群文阅读实验,并总结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特别是西南地区兴起的群文阅读,如西南师大于泽元、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王雁玲、西南大学文学院的魏小娜等的相关研究活动,是群书阅读、多文本阅读在大陆地区的新的探索与思考。大陆名师蒋军晶等人则对此进行了实践上的演绎,他认识到,从“单篇”到“群文”会给阅读课堂带来不同的生态环境。

“多文本”就是整合在一起的一组文章,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老师给学生呈现多篇文章,把课内与课外有效结合,打破了一篇文章接着一篇文章、一本书连着一本书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这种孤立阅读的行为;从“一篇”到“多篇”,多文本阅读的教学价值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但目前我市学生在阅读方面也存在课外多文本量少、多文本阅读面狭窄、阅读兴趣不足、阅读理解力、欣赏能力较低等问题,致使他们在进行多文本读写的时候无从下手。因此,开展“小学语文中学段多文本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是必需而且必要的,它会让孩子们从兴趣阅读和写话起航,觉得习作不再是一件难事,愿写、会写且乐写,夯实学生的阅读和习作基础。

一、提取整合,有效阅读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教材中的课文精读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共有十二册,每册大约三十篇左右课文,每篇课文以五百字计算,总阅读量大约是十五万字。可见,仅靠教材的阅读内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是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一堂课当中能够阅读大约五篇左右的文章甚至更多,为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拓展阅读覆盖面。

为此我们专门整合了一些阅读素材,并对这些阅读素材进行了主题归类、议题设计、写作指导等,依据议题在教学中进行多文本阅读写作指导,最终让内化知识显现,落实到写作。这些素材被我们整合成了校本教材,共十二个主题,组合的文章设计的议题也是多方面的多角度的。有从“作家”角度的如主题八“初识鲁迅”,把有关鲁迅的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初步接触鲁迅,了解鲁迅。有从“体裁”角度的如主题十一“神话传说”,我校张淑君老师就以“走进民间故事,创造性复述故事”为议题进行了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还有李云老师以“走进神话,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议题的多文本阅读课等。有从“观点”角度的如主题四“面对错误”一篇文章说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用心去看,另一篇文章说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眼见为实,这样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学生读完之后,必然会产生疑惑,会在很多信息中寻找解惑的答案,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有从“人文主题”角度的如主题一“红色教育”、主题二“伟大母爱”把这些关于爱国母爱的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熏陶爱国情怀体会舐犊深情的同时思考“我应该怎样来爱国”“怎样才是报答母恩”等,在阅读中思考各种问题。有从“阅读策略”角度的如主题六“生存冒险小说”、主题七“中国古典名著魅力”,我讲这两个主题时采用的议题是“提升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通过训练学生略读、跳读、借助关键词等阅读策略提升C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接下来“抓住人物特点,具体事例描述”等议题教学打下基础;还有从“表达方式”方面的如主题九“寓言故事”,让学生发现,原来很多寓言都是小故事蕴含着大道理的。通过这些多文本阅读改变学生思维方式,并能够让其由接收到发现,由单一到多元,由感悟到批判,由借鉴到吸收,学生真正做到有效阅读。

二、围绕议题,教学引领

多文本阅读课堂主要两种模式:一是1+X一篇带多篇,一篇精读,多篇练读;二是X+X多篇并进,多组文章一起阅读,提取共同信息进行有效学习。我校每周设有一节专门多文本阅读课;我们汇编的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教材十二个主题,每个主题需上两节多文本阅读课,第一节选定阅读议题进行有效多文本阅读指导,第二节选定写作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写作训练,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提高课堂实效,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校领导的引领下,学校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组内听评课活动,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要求全体语文教师上“多文本阅读”课。此活动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教”与“研”结合的教学氛围,我们课题组的教研活动也与之同步进行。    

课题组成员在此次公开授课之前进行了一次针对性教研,每个成员先列出自己的议题,围绕议题简要阐明授课思路,大家畅所欲言最终集思广益给授课者最好的建议。我本次多文本阅读课选的议题是“提升阅读速度 提高阅读效率”,通过一组文本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能从文本中找出支撑自己见解的理由,让多文本阅读有“法”可依。通过阅读训练让学生逐步明白速读,就是从文章中迅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读书方法,它不同于简单的浏览,而是一个积极的、有思考和理解的阅读过程,这也是进行多文本阅读最基本的方法。张淑君老师多文本阅读课选的议题是“聚焦民间故事,创造性复述故事”,无论是对上课学生,还是听课老师,都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张老师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梁山伯和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和《牛郎织女》等相关链接导入,引导学生提炼民间故事的特点。而后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经典读本》中《长发妹》《金斧头、银斧头和铁斧头》《九色鹿》,课堂采用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也为听课老师在多文本阅读教学中提供了范本。李云老师多文本阅读课选的议题是“走进神话故事,提炼人物形象”,在这堂课中呈现的是一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两篇文章,她的教学过程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谈话导入——走进文本——学用结合——主题升华。李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两个神话故事,进一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古人丰富的想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一组文本的教学,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并能从文本中找出支撑自己见解的理由,提炼人物形象。耿晓芳老师多文本阅读课选的议题同样是“走进民间故事,创造性复述故事”,同样的议题却有不同的收获。耿老师课堂教学也是从神话故事导入,快速切入主题,然后进行阅读策略指导。耿老师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导课,引导学生学习民间故事的特点、阅读文本、创造性复述故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耿老师教学生们带着问题读文本、边读边想象神话故事的情景、在关键处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感悟文中人物的鲜明形象,体会民间故事中蕴含的美好愿望。曹红霞老师多文本阅读课选的议题是“学会连续细致观察”,抓住《爬山虎的脚》和《桂花日记》两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连续观察;抓住不同点的描写,让学生体会如何细致观察。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把观察方法融入到生活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时慧娟老师由已学课文《鸟的天堂》引出场面描写中的“点”和“面”,从而导入本课议题——《场面描写中的点面结合》,课堂导入轻松自然。时老师以《狼牙山五壮士》中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为例,教给学生新知和方法,而后以《开国大典》和《江姐》两篇课文为例放手让学生练习巩固,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点面结合描写场面,深入体会点面结合在场面描写中的作用。课堂最后环节是小练笔 ,整节课做到了读写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每次的听评课教研活动,课题组全体成员都毫无保留,既充分肯定了彼此在备课授课过程中的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不足之处。评课环节我校领导兼专家毛永红校长和刘智慧副校长就多文本课堂阅读教学如何确定议题、选择文本、教学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行到竹林下,自有流水声!尽管前路艰难,但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多文本阅读教学”一定会在我校落地生根!

三、读写结合,灵泉汇集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若不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的积累、写作的引领和指导,语文教学将会事倍功半,同时会直接导致进入中年级,孩子常常产生对习作的“畏惧”,若阅读与写作同步,会是中年级语文学习如虎添翼。而多文本阅读为中学段的孩子读写结合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必须从小学低中学段开始引领孩子从“单篇(课文)阅读、多文本阅读、整本书阅读”这三种阅读形态的循序渐进,为中高年级习作降低难度,做好有效衔接,让孩子面对习作不再“绞尽脑汁”!

为了让学生笔动起来,想办法让他们投入到更高层次的探究学习中,我们在编写的多文本校本教材中设计了习作环节,在习作环节后面还有学生作品展示。如主题一“红色教育”,通过多文本学习本主题文章,小练笔的要求是“今天学到的这组文章中,我们会发现,文中人物有的是名人,有的只是普通人,像‘小红军’我们连他的姓名都不知道,他们的身份不同,爱国行为不同,但是他们的心是相通的,那就是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请同学们联系我们自己,作为一个小学生的你,应该有哪些爱国的行动呢?赶快动用自己的小手写出来吧,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在此引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进行写作训练,以兴趣为基础,从文本提炼、生活体验到自我体现!学生习得这些作品在我市《蒲园》刊物和学校校刊《童眼看世界》上多次发表,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突然想起蒋军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厉害的读者就是这样,连续读一类

文章,去发现写作的技巧,发现故事的密码,发现文学的秘密。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而今多文本阅读虽如星星之火,但必成燎原之势,随着阅读的深入推进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速度、激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方式及养成阅读习惯不再是一句空话。阅读必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输出的能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二者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韩兴娥. 韩兴娥与课内海量阅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窦桂梅. 窦桂梅的阅读课堂[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蒋军晶. 让学生学会阅读[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赵镜中. 提升阅读力的教与学[M]. 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1

【5】谢锡,林伟业. 提升儿童阅读能力到世界前列[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小学语文中学段多文本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dwbyd2002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