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与高中班级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7
/ 2

"走班制"与高中班级管理模式创新分析

王传永

河南 长垣市

驼人新城学校 453000

摘要:新高考背景下,在更加灵活机动的选科要求下,对于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走班制就是顺应新高考改革要求,满足不同选科学生高质量学习要求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走班制的形式更加灵活,但是管理对象更复杂,会涉及到多个行政班,在教学科目上会存在不同步的现象,因此使得管理主体表现出极大的多元化特征。这就需要相关的老师、班主任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功能与职能作用,落实以生为本的原则,将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运用于班级管理中,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走班制;高中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引言: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索人工培养的方式与路径,新高考模式下,3+1+2的选科方式更灵活,更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特长的发挥,同时也有利于为社会输出更多不同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教学与管理上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何确保走班制教学作用的有效发挥,就需要良好的管理手段来做好相关的教学服务与管理工作,让学生们的生活与学习能够有序进行,高质量开展。本文就走班制下高中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以及走班制下高中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简单阐述,以供参考。

1走班制下高中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

1.1班级管理难度增加

由于新高考政策的落地,当前高中教学中,多会采取走班制的形式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这是由于除了语文、数学、外语是固定的必选科目之外,其余三科学生可结合自身的优势、爱好,以及以后就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来进行灵活选择,这就意味着,同一班的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选择,这就产生了不同的学习需求,走班制就是为了能够满足不同科目学生的灵活学习需求所推出的一种教学服务模式。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空间会分布在不同的区域,这样一来,就显著的提升了班级管理的难度与强度。

1.2班级管理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显而易见,要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仅从教学模式上不断改革与创新还不够,还需要结合有效的班级管理,形成融洽的、向上的班级氛围,让良好的氛围影响并感化每一个学生,促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够使得人才的培养更有针对性,更能够发挥出积极的教学辅助作用。在走班制模式下,由于时间上的分散、空间上的分布,以及见面交流机会的减少等这些都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班主任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比如,很难在同一时间对所有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很难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等,这都对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对浓厚学习氛围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走班制模式下,班级学生的组成是随机的,是与科目学习相对应的,这就意味着,行政班内的学生对象不再是固定的,班级管理的对象更加复杂,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管理,就必然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班主任管理的工作量。而且,由于走班制的灵活机动性特点,也不利于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班级成员间的交流机会将减少,对于班级向心力、凝聚力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2走班制下高中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策略

2.1落实动态管理理念

虽然走班制模式下,对于班主任以及各科任老师,在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与强度都提出更大的挑战,但从长远来看,走班制模式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上还是有着极大的优势的。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调整好心态,同时革新教学与管理观念,努力学习教学管理新方法,开辟教学管理新路径。通过深入研究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们的特征,班级组成的特点,以及班级教学活动开展的规律与要求,综合这些具体的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方案,并运用有效的班级管理手段来将方案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比如,可以采取动态管理的模式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无论是学科老师,还是班主任,都有着天然的教育育人的主体责任。所以说,班级管理工作应该不分主次,不分重点的,每一个老师都是班级管理责任的落实者。而班主任可以运用动态化管理的原则来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动态等进行全程的监督管理,虽然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的流动性增强,但班主任仍然可以结合课程安排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比如,通过课后沟通,与科任老师进行交流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身心健康情况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侧面调查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通过同学进行侧面了解,通过教育平台上的综合评价来侧面了解等等。总而言之,动态化管理是不拘泥于形式与路径上的,关键在于用心、耐心、爱心的发挥,通过多与学生交流和对话,加强对学生的共情与了解,来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心理活动,并运用相关的管理方法,帮扶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困惑,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紧张的高中学习中去。比如,在一些学困生的管理上,就可以采取多关心、多关注、多关怀的动态策略,从学困生的心理与情感上切入,多数学困生并不是由于智力问题而导致的,而是由于态度、目标、情感,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影响而导致的。对于高中生而言,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有了基本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只要老师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实际想法,并能够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重燃学习的热情。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中,要了解大多数,更要关注极少数,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生涯中有所收获,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2.2突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提升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虽然发展的前景更广阔,但是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下,当前高中生所面临的竞争与挑战是更激烈的,这就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不断优化技能,加强知识储备,作为有一定思考能力,有目标建立意识的新时代学生而言。除了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的探索学习新方法,新路径之外,还要不断的自我驱动,自我效能,从被动进步转变为主动提升。所以,高中走班制模式下,要提升班级管理水平,除了依靠制度的约束之下,还要从情感上、从目标上、从意识上着手,突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强化。结合社会发展形势与环境,以及当前科学技术的进步状态,以及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建设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求,来针对性的开展思政教育,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通过自主管理意识的觉醒来主动遵守班级管理规定,成长为更优秀的个体,更好的应对社会的挑战与考验。

2.3建立家校沟通,协作管理大格局

高中生虽然更具备独立性,但仍然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引导,尤其是在走班制模式下,老师与学生固定交流的机会与次数减少,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动态与学习情况,除了与各科任老师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之外,还要联合家庭的力量来对学生从知识上、技能上、情感上、思想上进行全面的引导,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多元化的及时沟通渠道,加强家校沟通,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情况,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管理,切实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结束语:综上所述,走班制模式下,要结合现状,积极探索并开发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进家校沟通,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等手段来切实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为教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祝靓,谢念湘.教育管理学视角下高中选课走班制实施的困境和策略[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6):30-32.

[2]罗开文,朱德全.高中“走班制”课堂管理:诉求、路径及保障机制[J].中国教育学刊,2020(12):12-17.

[3]王卫东.走班教学背景下普通高中班级的基本特征与班主任核心素养[J].教育科学研究,2017(0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