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吴华英

邮编:352300  福建省屏南县光华小学

摘要:“双减”政策的提出是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让教育主阵地回归到课堂上,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但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低,教学方法不当。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手段,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随着《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实施,广大教育者高度重视学生作业负担问题,并围绕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出了“双减”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双减”政策落实,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让教育回归到课堂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必须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能够提升教学质量。

1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枯燥

“双减”政策要求学生能够全程参与,轻松自如地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逐步发展个人的兴趣,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教师教学经验比较少,尤其是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仍然采取知识讲授的方式,讲解的内容也容只局限于课本和教材,很少有教师会通过课外话题的有效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及形式。甚至一些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知识点太简单了,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的意识,导致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进行调整,机械生硬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实现举一反三,违背了“双减”政策的初衷,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1.2教学方法单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一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偏低,提升速度慢,难以满足素质教育以及“双减”政策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的思想意识,课堂教学中仍然是教师占据着主导位置,教学方法仍然以灌输式的讲解为主,单一且机械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学效果较差[1]。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另外,随着微课的出现,越来越多的教师盲目的使用微课教学,甚至将微课教学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讲解的比较少或者不讲解,微课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提取出来作为重点讲解的部分,过度的使用微课,数学教学效果不好,而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认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上入手,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各种教学途径和资源。

1.3师生缺乏互动

“双减”政策强调减轻学生的压力,加强师生互动交流,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并通过交流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比较少,也没有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引导学生。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导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没有掌控好,教学模式滞后,学生积极性不高,教育资源也没有优化利用,教学效果较差。

2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1丰富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明确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正打造品质课堂。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趣味性,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有趣的[2]。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转化关系,学生容易理解,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直观化,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还可以获取网上的教学资源,让课堂变得趣味、活跃,同时也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但是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深入挖掘,保证教学资源质量,发挥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对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创新教学方法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比较难的,需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3]。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知识点学习、技能提升以及合作意识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融入游戏元素,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学习普遍缺乏兴趣,但是以游戏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天性,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3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

教师应该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平等和尊重,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私下与学生交流,为其提供指导,多给予鼓励和关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自信心,兼顾所有的学生,有助于全班学生共同进步,营造和谐的班集体氛围,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久而久之教学质量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2.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近年来,微课、多媒体教学等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减轻了教师教学压力,也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但是在利用微课、多媒体等教学资源时,教师应该注意合理的利用,不能盲目的将微课或者多媒体教学贯穿整个课堂活动,而教师只负责为学生播放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难以理解,师生之间难以互动交流,也无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微课、多媒体等结合起来,尤其是重难点地方应该作出进一步解释,加深学生的理解[4]。对于简单的知识点可以播放微课,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听讲,简单的知识也容易理解,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3结语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行,为广大教育者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除了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以外,还要更新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寻求有效的教学手段,打造优质的课堂。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知识点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能力不足,教师必须有耐心,充分利用微课、网络教学资源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课堂上的效率,学生掌握知识点比较牢固,那么课后的学习压力自然会减轻,学习积极性也会高涨。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加大创新,积极创新,勇于创新,才能不断的提升教学质量,迎合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趋势。

参考文献

[1]拜占玉.“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2(16):34-36.

[2]林丽卿.“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师,2022(20):57-59.

[3]曹越洋.“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调整[J].新教育,2022(11):7-9.

[4]张丽琴.基于前置作业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