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展现劳动教育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陶瓷艺术展现劳动教育魅力

陈曈

西安经开第三小学  710018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指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怎样的人”。由此,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改革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劳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人世间最美好的梦想都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实现的。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劳动观点,端正劳动态度,自觉养成劳动习惯,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新课标提出,小学低年段要着重培养劳动意识,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学习一些日常生活中简单的自理方法,意识到人人都要劳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高年段侧重点在劳动习惯的培养上,让学生学会个人清洁的基本方法,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无论是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都将传统工艺制作贯穿其中。如何传统工艺制作完美落地课堂,真正做到既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劳动、合理利用材料的良好劳动习惯,形成乐于动手的劳动态度,又让学生感受传统工艺的奇妙与精湛技术,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促进学生形成传承并发扬传统工艺的意识,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陶艺课程为例,浅谈传统艺术在劳动教育的发展,对小学阶段劳动教育课程进行探究,以期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助一臂之力。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新课标为劳动教育课程确定了基本的教学理念和要求,作为一门课程,与传统的课程一样,都是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劳动教育课程与传统课程也有不同的地方,它更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个性品质等,所以劳动教育课程在内容、方式、构造方面等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学生可以在劳动中开阔实践活动课程的视野,对劳动教育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展现自我,感受自我,提升自我。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个人能力的参与,还需要情感的参与,在劳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会挖掘出自己的潜能,找出自己的发展空间,因此,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适合自身优势的独特个性。除此之外,在劳动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领会到通过努力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在劳动成果的喜悦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自身的劳动价值。

在劳动的过程中,大家的默契配合也举足轻重,基于家庭和社会原因,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性格孤僻,通过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养成经常交流和沟通的习惯,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够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有互相配合和支持的意识,并且在遇到问题后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劳动成果是学生团结协作最直接的反馈,学生在协作的过程中感受人际交往带来的方便和快乐,在沟通的过程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价值,从而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互相配合,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懂得与人相处,相互帮助。

二、劳动教育中的陶艺

传统工艺制作是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课程中一项重要的课程任务。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要求和步骤进行简单作品制作,体验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初步运用文字及图画表达自己的方案预想,对工艺作品进行简单的评价,让学生获得劳动成就感,充分感受传统工艺的奇妙以及劳动带来的美好体验。三四年级学生则被要求识读简单的示意图,尝试设计简单的作品,参考规范流程进行制作。让学生制作传统工艺作品的同时感受传统工艺精湛的技术以及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形成传承并发扬传统工艺的意识,感知工匠精神。

说起传统工艺,我国的陶瓷艺术可谓是其中经典。陶瓷艺术是人类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文化积淀。学生通过做泥工的练习获得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情感体验,在欣赏、制作、创新中感受劳动技术的乐趣,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陶艺泥工的魅力所在,体验亲近自然的美好,玩转那份指尖的灵巧,通过自我的创意表达情感,在创造中获得乐趣。 在四年级“有趣的杯子”泥塑课堂上,以美观可爱的杯子外形吸引学生注意,在动手实践中讲授陶艺手捏成型的技法。在课堂中,以节奏欢快的儿歌开篇,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自主探索泥塑中手捏成型的特点,学生学习揉、捏、划、粘、补水等方法,了解手捏杯子的基本制作工艺,并尝试操作,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课程重难点,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目标。学生不仅自己设计泥塑形状,并且互相交流作品名称,探讨设计理念,在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当地文化耀州窑中的刻划花,感受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学生把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转化成艺术作品,以个体间独特的视角注入不同的艺术元素,将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泥塑是陕西艺术文化象征的代表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重要的民俗文化价值,我们把泥塑引入劳动教育课堂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也是帮助学生感知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途经。泥土是大自然的馈赠,呼吸着泥土的清香,彷佛享受着大自然的拥抱。学生在打平或垒高,揉圆或搓长的时光中,重拾童年的快乐,体验随心所欲、自由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泥塑这个既充满乐趣和冒险精神,又集玩乐和创造于一体的过程。

陶艺课程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中,我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到学生思考、探究,在实践过程中内化和深化学生对陶艺的认识,将艺术的形象和抽象结合,学生自己对作品的解读直观的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在提升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制陶工艺讲究、在制作过程中不论是装饰还是色彩,都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不仅提升劳动技能,也能感受到手工艺人的工匠精神,这也是陶艺的传承。2006年,泥塑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传统手工艺正是需要我们广大青少年了解并传承和发展,劳动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和动手能力,更能让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之美,唤起学生自我劳动成就感的同时传承文化经典。

陶艺课程仅是劳动教育中小小的一支,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绝不是一节陶艺课就能解决的,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社会、家庭等多方位联动,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学校需重视劳动教育多元化的意义,拓宽劳动教育的途径,开展专题讲座、游学等,鼓励教师个性发展,探索更多的教学模式;社会和家庭也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全方位发展,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总之,劳动教育作为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教育内容,意义深远,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意义,不断探索有效策略,共同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提升教育的价值,真正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做中玩、玩中做、做中学、学中思、思中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