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常规建立方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4

小班幼儿常规建立方法初探

温娜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科裕幼儿园 518107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良好的常规也是师幼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对幼儿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建立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尤其是对于刚刚踏进幼儿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行为习惯的建立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自身同化的过程,其结果可以使幼儿受益终生。本次探索将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从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生活、过渡、教学三大环节展开研究。

[关键词] 小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建立

近三十年来,由于幼儿心理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到分离焦虑[[1]]成为小班常规建立的一大阻碍,并从师幼双方出发去注重幼儿常规培养的探索。作为一线教师,我将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冲破障碍展开研究,建立一套便于自身管理又不给幼儿增加负担的常规培养方法。既能缩短幼儿前期分离焦虑的时间,又能快速形成良好的班级与个人常规,让幼儿能更快、更好地参与到集体生活中来,构建一个和谐融洽的师幼共同生活学习空间。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意义

1.基于小班幼儿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的需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向我们说明了幼儿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良好的学习、生活及行为习惯将会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学前期则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但小班的幼儿多数是没有集体活动经验的,我们要结合幼儿园环境,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范、游戏和集体活动的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会自觉遵守规则。

2.基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需要

往往我们会听到来自一线老师这样的对话:“哎呀,我们班最近常规太差了,活动组织进行特别难”,我们也会听到来自领导这样的对话:“他们班的常规非常好,孩子收放自如,班级氛围和谐融洽!”那是什么导致如此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根源在此,常规不好,太多不必要的管理影响了我们原本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所以说,幼儿一切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就是良好常规的养成。

3.基于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

教师能根据不同班级人员构成,来建立适宜的班级常规,更好地支架孩子的发展;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活动需要,来实施相应的常规,保障班级活动顺利进行……这些都能使教师的能力逐步递增,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概念界定

因此本研究将对小班幼儿常规的建立方法展开研究。其中,常规的界定即习惯,习惯即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而本次研究中的常规指的是以日常生活或劳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和习惯为教育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2]],即幼儿园里的常规。教师将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的良好习惯。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

基于研究者自身发展需要,本次研究以“莲二”幼儿园小B班的35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这35名幼儿有着普通小班幼儿一样的心理、年龄特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低级阶段,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又处于其社会性发展的转折点上,所以帮助小班幼儿建立一套常规方法,创建更为和谐的师幼氛围为目的展开研究。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幼儿园实践层面非常常见的一类方法。考虑到本次研究环境即是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故选择行动研究法作为本才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实施主要有四个环节——研究计划、研究行动、文献考察、研究反思。通过对幼儿一些常规行为的观察,究其原因,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研究文献形成对幼儿行为比较的科学认识的方法。观察幼儿,找出问题,查找文献寻求理论依据然后解决问题。最后经验总结,研究者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

(三)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引导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环境,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建立师生感情及初步常规的建立。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寻找引导幼儿在学习探索活动中更有效参与活动的方法。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对于小班幼儿在生活、过渡、教学三大环节中取得成效的常规建立方法进行反思再总结。

三、研究结论

(一)准备阶段——感情与信任的培养

开学伊始,我们会如期的迎来一批活泼可爱的新面孔。由于前期的分离焦虑,加之面对崭新的环境,会给幼儿带来各种身体与心理的“不安全感”。但是除了带幼儿熟悉新环境外,教师的情感支持是建造幼儿身心“安全感”的一大支柱。初期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与幼儿培养感情上,增加彼此的信任感。我所做的事情有两件:

第一,情感交流,增进感情。每天做到“三个一”:一个拥抱,一次单独对话,一次鼓励。拥抱——幼儿触觉的应用,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触觉在他们的认知活动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是任何感觉都代替不了的,他们的对成人的依恋关系也产生于此;单独对话——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被关注;鼓励——每个人都喜欢被夸奖,成人也不例外。每天做到“三个一”,让幼儿对你更加喜爱与信任,让他感受到你的温暖,与其建立亲密融洽的师幼互动关系。

第二,化身温柔,克服焦虑。女性,本身就是温柔的化身。所以,我们本身的气质在幼教这个职业所需的气质不谋而合。小班开始,由分离焦虑引发的哭闹,成为班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此时此景,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运用专业的素养加上特有的本性——温柔来打动幼儿的那颗“不安的心”。面对幼儿的哭闹、想妈妈,研究者始终以妈妈的姿态坚守的幼儿的身旁,给予他最大的支持,慢慢地师幼之间建立起坚韧的信任与安全感,幼儿的分离焦虑也就随之减弱了。

(二)基础阶段——不同常规建立方法

1、生活与过渡环节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那么在小班初始阶段,我们不仅要给幼儿;留出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还可以借助一些点、线及物体等标识的存在,给幼儿提供更加和谐顺畅进行活动的场地。

举个例子,我们会在饮水机的前面贴点点,代表请在这排队接水;我们还会在门口的左右两侧贴上两个不同方向的箭头,意为“左进右出”;我们会在娃娃家的门外贴上两到三双小脚丫的印子,预示进区人数和鞋子摆放整齐等等。这样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后,才更有利于她参与教学活动的深度探究。

2、教学环节

接下来就到了本研究的重要实施阶段。在我与幼儿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之上,根据当天情况,每日列出幼儿在学习探索活动各环节中参与情况的优劣,反思活动常规是否做到更好并加以更新,第二日再实施,检验效果。以此循环,基于效果梳理可行方法,积累有效方法。以此循环,终于寻找到了引导幼儿在学习探索活动中更有效参与活动的方法。

(1)集体教学活动:提高师幼的互动性——教育引导多元化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无论你的绘本故事讲述得有多么的声情并茂,总会有那么一两个看起来对它无感的小朋友,依靠语言的强大力量我们可以这样做:

①正强化法

在活动中正面鼓励幼儿为正提示法,我们在需要被引导的幼儿身上快速搜索到可以被表扬的点,加以表扬。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能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3]]。斯金纳,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中主要强调行为的强化和塑造。在这里,正强化可以理解为夸大表扬幼儿表现出的良好行为,使其进一步激发幼儿良好行为的建立、保持和增加[[4]]。如果你发现某一幼儿比较平时或者上一秒表现良好,这时你就可以表扬他的进步,以带动他进入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其中。每一位幼儿都有接受表扬的权利,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双明亮且善于发现的眼睛。

②反强化法

在此,我们将反强化法解释为在活动中眼睛看着需要被引导的幼儿,而去表扬那些积极表现的幼儿。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模仿学习主要是靠榜样的力量,并通过他们的信息机能来引起学习。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5]]。同理,幼儿之间的模仿行为也是非常常见的。这时,你所做的就是将“小榜样”的事迹放大化,适当引导幼儿跟随榜样的步伐即可。

那么语言沟通外,我们有时会忘记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研究表明,非语言沟通能表达更加具体的信息。在非语言沟通中我们可以这样做:

③三法一原则:

眼神暗示法,当你的眼神有力度的锁定好动幼儿时,他会很不自在并且产生胆怵心理,一点一点地回归到活动中来。俗话说“一身在于脸,一脸在于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眼神互动的教育意义也是不可小觑的。

夸张走位法,在你突变严肃、径直有目的的走向好动幼儿时,他会在你走的过程中感受到你的威信。

轻触提示法,在不打断集体活动的情况下,轻轻走过去用手触摸一下幼儿,他会立即坐好认真听讲。

敌进我退原则,他们大声打扰到我,我就会选择沉默等待。你会发现在你沉默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小朋友也已经安静下来了。

④肢体动作暗示法:

如部分幼儿不集中,回答效果不佳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此暗示法。教师用一只手放在耳朵旁边,提醒幼儿你需要声音再大一点。再次验证“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

活动中要善于运用非语言指示法。这里主要是教师眼神、走位、肢体动作的应用。如果你的活动中掌握好这三部分的力度,定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组教学活动: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教育活动游戏化

小组活动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按照个别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差异化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被老师关注到[[6]]。而且由于幼儿人数少,更适合我们做常规的巩固。在此提倡以游戏的形式来作为巩固常规的最佳选择。

将教育活动游戏化。幼儿习得的最主要的活动方式是游戏,他们喜欢沉浸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本领,所以说常规也是如此[[7]]。小班伊始为学前早期,学前早期以直接行动思维为主,其特点为直观性和行动性。所以在组织小班活动时,语言更要简洁明了并配以夸张的动作及肢体语言,而且还要求要朗朗上口且能在平时自发自觉运用的短语甚至句子,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及提高幼儿的主动参与性,而游戏正是他们的载体。

①活动前的准备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所致,其专注时间短且极易被影响。加之初期幼儿对常规的不熟悉,在活动开始的时候,他们的眼神与注意力并不能快速锁定到教师身上。这时教师可用一些带有简单节奏的拍手游戏,或者手指游戏。科学研究表明,在幼儿阶段经常开展手指游戏,可以推动幼儿在活动中将心神快速集中

[[8]]。所以把这些简单易操作的小游戏放在活动前的准备再好不过了。

②活动中的演绎

在这个发展迅速的幼儿教育行业中,早已不允许我们“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存在。英国教育家沛西·能也在教育原理中提出幼儿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为游戏[[9]]。那么如何为幼儿提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首先,教师要有一个充满情景的引入,让幼儿被你的设计惊艳到,并且可以给他们以无限的想象,还要紧跟着你的步伐去验证他们的想象是否正确。这样就更进一步地把幼儿带进了你的世界里。然后,在你的活动中应强调教学活动的兴趣性、活动内容的挑战性,让幼儿能够自主的全方位参与到你的情景和活动中去。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做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合理转折、有机联系。例如,在一节以认识水果为主要目标的活动上,幼儿已经在教师生动的情景中习得了各水果名称,这时为了避免幼儿失去原有高涨的情绪,教师可以设计真正的游戏巩固常规与知识,再次将幼儿拉回来。

③活动后的回味

教师可将幼儿在游戏中遵循的游戏规则,变其形式再作用于常规。如此反复,做到精致性重复,万变不离其宗,即可大大提高幼儿常规的掌握程度。

(3)个别教学活动:提高态度的坚定性——教育态度温柔化

对于此环节来说,即“一对一”的交流模式。这种模式让我们离幼儿的内心又进一步,更是给足了我们观察幼儿的时间和提供幼儿支持,找准问题,对症下药,逐个突破。

举个例子,每个班级总有那么一两个性格十分倔强的幼儿,这里你所要做的就是无论什么时刻,灵活抓取教育契机,一定要做到在和声细语中你比她更加地坚持,即温柔而坚定。班上有个叫丁丁的小女孩,入学以来从不和老师讲话,但我们发现她私下里跟小朋友独处的时候,却总能“打成一片”,而且又是爱扮演“小老师”的角色。最初我们没有选择马上介入,而是先来观察,守株待兔。然后发现,她每次想要上厕所的时候,都是一副很着急的样子看着老师,但就是不说话,我就以此为契机,让她开口说话,“你是想去上厕所吗?”——点头,“说,我想上厕所”——无声。就这样,我以失败为告终了无数次。终于,最后一次,她开口了。再一次,我问:“你应该说什么呢?”——“老师,我想上厕所。”她用她稚嫩的声音回答着,我欣喜万分。自此以后,日常、教学沟通无障碍。

四、研究效果与不足

本次在基于心理学指导下开展的实践研究,让新一届小班幼儿常规建立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到学期中的时候幼儿无论是在生活方面还是在学习探索方面都能适应得“如鱼得水”,常规建立及带班的“功效”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惊喜。经过讨论与反思,此次研究还存在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那就是各环节中常规策略对幼儿某一心理的具体影响是怎样的,如何结合幼儿的心理健康建设更好地建立常规,这也是值得每一位幼教人深思的方向!

其实,每个孩子天生都有秩序感,他们喜欢遵守规则。只不过小班时期的三至四岁是他们良好秩序形成的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还有分离焦虑的绊脚石,我们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放松、自然和安全感十足的生活环境,以自身的专业素养去感染每一位幼儿,让他们感受到爱与被爱。无论什么情况下,请做到温柔的坚定![1]


[[1]] 董小香 山西省垣曲县示范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应对策略[N];科学导报;2015年

[[3]] 夏玉英.浅谈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9(10):95.

[[4]] 胡蝶,芦苇.试析强化理论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77-78.

[[5]] 谭颖. 教育中的模仿[D].沈阳师范大学,2012.

[[6]] 佚名. 数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 鞍山师范学院, 2018.

[[7]] 柳小粉.浅谈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管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9):234.

[[8]] 汪芳芳.浅谈手指游戏在幼儿园常规活动中的渗透和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221.

[[9]] 王江海.沛西·能儿童游戏论及其教育意义——对《教育原理》一书的深层解读[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0(05):55-58.


参考文献

[[1]] 董小香 山西省垣曲县示范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应对策略[N];科学导报;2015年

[2] 唐春梅.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J].中国教育学刊,

2011,(1):145-146.

[3]夏玉英.浅谈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9(10):95.

[4]胡蝶,芦苇.试析强化理论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77-78.

[5] 谭颖. 教育中的模仿[D].沈阳师范大学,2012.[5] 佚名. 数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 鞍山师范学院, 2018.

[6] 佚名. 数学区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研究[D]. 鞍山师范学院, 2018.

[7] 柳小粉.浅谈幼儿园小班生活常规管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09):234.

[8] 汪芳芳.浅谈手指游戏在幼儿园常规活动中的渗透和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221.

[9]王江海.沛西·能儿童游戏论及其教育意义——对《教育原理》一书的深层解读[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20(05):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