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

黄兰

湖北省武汉市 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 43006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学生的人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较强。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班主任只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往往忽视对于班级内部的管理,这样就会导致班级出现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使得学生处于混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成绩下降,不能将全部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课堂中。基于此,本文将对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

1 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问题

1.1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于刚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可塑性较强,但是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都产生了显著的变化,许多学生还未能适应当前的学习环境,不能清晰地判断学习方向。就现阶段的实际教学情况而言,存在上课请假、缺课的现象,并且部分学生存在着消极情绪,不愿意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对于班主任的管理、教学缺乏认同,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1.2 学生的自律性较差

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初中生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抱有这非常强的好奇心,尤其是网络、影视等可以给他们带来强烈的感官体验、视觉刺激,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学生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在发展,容易抵触班主任、家长的教导。

2 初中班主任管理的有效对策

2.1 了解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受家庭、社会、教学等因素影响,很多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其个性更为显著。而艺术化管理的实施,则必须以切实关注学生生活、认知、成长领域的差异为基础,方可确保其实效性的提升。班主任要利用好“沟通”这把钥匙,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悉心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以及交往等方方面面,师生间的矛盾就会不断减少。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以及发展的中学生,正处于他律不断向自律的过渡时期,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沟通是打开他们心门的钥匙,也能让学生反过来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从心底接受班主任的教育,这些无疑都需要沟通艺术的支撑。因此,初中班主任在践行艺术化管理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呵护,和其一起分析自身优势与不足,让学生慢慢建立学习自信、成长自信,进而逐步确立明晰的人生发展目标,并主动、积极参与各类班级管理活动,通过自身与教师的共同努力,逐步消除认识领域的各类困惑,实现对班级管理效能的发展与提升。另外,对于那些经常犯错,行为散漫的学生,教师也需要悉心引导,以帮助其逐渐克服源自思想认识方面的缺憾,在浓郁的人文化班级管理氛围洗礼下获得提升与发展。以逐步实现管理手段的变革,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蜕变,让学生在正面引导、适度帮扶下获得认知提升,使管理的艺术与学生的发展紧密衔接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其认知的释放。

2.2 信任学生,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班级管理靠“大家”,班级是所有学生共同生活的集体,要有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绝非是班主任“一言堂”所能达到的。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借“学生自治”之石攻“高效班级管理”之玉。

笔者曾有切身体会,接班之初,笔者认为学生年龄小,不成熟,怕他们做不好管理工作,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往往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让学生按照笔者的想法与思路执行,付出很多但效果不显著,且在班级管理中很多学生不积极配合。为此,笔者找学生交流沟通查找原因,在谈话中了解到学生之所以不配合班级管理,是因为他们认为班主任对他们不够尊重、不够信任,自己没有任何“话语权”。了解这一情况后,笔者进行了反思,并开始改变以往的做法,开始与学生多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加强班级管理的方法,接纳学生的合理化建议。自此以后,学生的配合程度大大提升,班级管理更加和谐有序。由此可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信任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此才能使班级管理更上一层楼。

2.3 与家长建立联系

现在家长非常关心子女的在校情况,因此,当学生出现问题、疑惑时,班主任需要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在此过程中与家长共同分析学生出现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情感变化等情况的原因。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首先,班主任可以选择举办家长会的方式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因为这样的方式可以让班主任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但是在举办家长会的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将家长会作为批评学生的场所,而是要在轻松的氛围下与家长进行愉快的交流、沟通,全面、系统地帮助学生提升文化成绩、综合素养。

其次,班主任可以选用家访的方式。班主任需要在家访之前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针对其在班级中的表现、近期的成绩情况和学习态度、与班级其他同学的交往情况等,针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学生进行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家庭情况等。在此基础上,对于主动访问的家长,班主任需要耐心接待他们,让他们及时地了解自己子女在学校中的表现,并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

2.4 组织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集体活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拉近学生间的距离,提升班级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学生若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班级建设。很多班主任都忽视了集体活动的重要性,很少组织甚至从来不组织集体活动,这样会导致学生“心不齐”,缺乏凝聚力。因此,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如每周组织一次教室大扫除活动,并将具体的活动任务落实到每位学生身上,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还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班主任还可以组织户外集体活动。平日里,学生的精力大部分都放在了学习上,即便是在同一个教室内,彼此间的交流也比较少,而户外集体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大自然美的鉴赏力,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合作,使班级更加和谐,长此以往,班级凝聚力会越来越强,这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2.5 凸显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

初中班主任在实施管理时,必须以“人本”理念为统领,切实转变思想认识,将学生发展置于首位。科学、系统的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能确保班级管理的有效开展与实施,从而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以及系统性。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不断强调学校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引导学生遵守,同时也与学生一起制定符合班级情况的管理制度,并和学生一起确立明晰、翔实、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案,进而以此为参考,和学生一起来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为应该制定怎样的班级管理制度而积极地献计献策,从而让学生充分认同这一最终形成的班级管理制度,并且身体力行地落实到各自的言行之中,从而确保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而参与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也能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与作用,督促学生积极发挥自身之所长,和班主任一起参与班级建设。同时,在管理措施的执行上,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不折不扣地严格落实,引导学生在提升自身素养、夯实知识基础的过程中,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自信心、主动性。

3 结束语

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也承载着家庭的幸福,因此,班主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应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不断探索改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方式,让班级管理更科学有效,让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宫波,李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实践中的教育艺术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2):69-70.

[2]沈长远.“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教学管理增效减负策略[J].天津教育,2022(18):25-27.

[3]隋韵茹.新媒体视域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J].天津教育,2022(1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