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劳动 慧生活     ——以小班“我爱劳动”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8
/ 3

爱劳动 慧生活     ——以小班“我爱劳动”为例

何倩

杭州湾新区天怡湾花苑幼儿园 315336

  【摘 要】:幼儿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是受兴趣支配的,兴趣又是情境的产物,是幼儿与环境互动而产生的。幼儿何时、对何物产生兴趣,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也就是说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兴趣多元且易变。这种不确定性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教育契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其中蕴含的契机,积极寻找劳动教育的突破点,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展开劳动教育。还需要家园密切合作,将良好的劳动习惯逐渐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而要避免劳动对的形式单一化、机械化。

 【关键词】:幼儿  劳动  生活  

   3-6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让幼儿学着做力所能及的事,能够让孩子在感知和操作活动中获得认知发展;还能锻炼各种能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责任感和良好学习品质。 教育孩子从小爱劳动,让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对孩子本身、家庭、社会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真”劳动,“假”劳动

1.教师组织劳动形式化

幼儿园在培养孩子劳动意识方面重视不足,大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没有意识利用学校、社区、家长等资源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使幼儿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面对劳动教育容易走过场,一方面是顾虑幼儿的安全问题,担心被家长指责;另一方面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能力不足,教师担心达不到预期,需要“擦屁股”,直接剥夺孩子体验解决问题,缺乏多方面的关键经验的引导和教育。                                                                                                                                         2.幼儿参与劳动机械化                                                                                                        

幼儿在父母长辈的溺爱下,缺乏自理能力,劳动意识淡薄。因此,许多幼儿入园以后缺乏劳动热情,在布置劳动任务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看似接受了劳动任务,实则表现出敷衍、马虎等现象。笔者经历过一个场景,班级里部分幼儿在娃娃家整理材料时,有一名幼儿却还在游戏,教师走过去提醒幼儿将材料收起来,幼儿随即答应,并手拿材料站了起来;三分钟后,教师再次来到该区域,其他幼儿基本已经收拾好,发现这名幼儿的手上还拿着刚才的材料在原地发呆,再次提醒,只见他漫不经心的将材料放回原位。 经过与家长沟通,发现这名幼儿在家的所有事都是由家长包办代替的,幼儿从未获得过劳动带来的成就和喜悦感。

因此在面对劳动时,幼儿表现出无所适从、机械化的状态。                                                                                           

  1. 家长面对劳动消极化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现阶段,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父母长辈不断地溺爱下,很多孩子到了入学阶段,不会独立如厕,不会穿简单的衣物等,缺乏自理能力。可见,家长并不重视劳动教育,对劳动教育的态度也不高,认为劳动教育就是在浪费孩子的智力时间教育,因此,他们在劳动教育这一块很难与教师合作。

二、勤劳动 会生活

1.抓住契机,激发幼儿劳动兴趣

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契机,如何引导孩子发现并抓住这些契机,就需要我们时时做个有心人,加入孩子的生活,倾听他们的谈话,及时地发现,恰当地启发和引导,激发他们爱劳动的兴趣。

 案例1: 一日餐后,我们像往常一样,在户外散步,突然,传来小朋友们的惊呼:“这里的草怎么乱七八糟的。”我回头一看,这块场地确实已经杂草丛生,“荒废了”。正当我想说话的时候,听到一个声音说:“我们拔草吧。”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故事。

晋纶:“我来拔...好硬,拔不动呀?”

涵涵:“我的手有点痛。”

家阳说:“我知道了,可以用手套,我们去拿吧。”

于是大家把目光转向了我,我说:“可以啊,去拿吧。”大家迫不及待地到走廊,从桶里拿出手套就开始戴,很快又回到草地边开始拔草。

“哇,你们看,这个小草好高呀。”清茹说。(如图1)

“拔萝卜,拔萝卜,嘿呦嘿呦拔萝卜...”晋纶和建慈以一边唱歌一边拔。(如图2)

“我们发现了一朵花,你们快来看。”几位小朋友异口同声地说。(如图3)

... ...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也就是说我们要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不要剥夺孩子劳动的权利。当笔者听到幼儿主动提出要拔草时,认为这是劳动教育很好的切入点,以他们的兴趣为起点,以兴趣为动力达成幼儿主动劳动的目标。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幼儿在拔草的同时,还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观察,这种好奇和探究热情是我们活动环节所设计不出来的;在遇到困难时,幼儿会以乐观积极地态度去解决问题,并与同伴友好互动。这也证明劳动是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

2.借助活动,培养幼儿劳动能力

     在《你好,小动物》主题下,为了让幼儿能对小动物有更深入地了解,笔者班级来了一位特殊的小伙伴,在照顾小伙伴的过程中,幼儿逐渐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品质,并形成了良好的劳动观念。

案例2:我们的新伙伴是一只小鹅,它的名字叫“勇敢”,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它长大了,并拥有一栋豪华“大别墅”(如图4),可是有一天孩子们发现它的大别墅里变得很脏,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涵涵:“咦,好多大便呀,太臭了。”

师:“那怎么办呢?”

家阳:“那我们打扫吧,打扫干净就不臭了。”

师:“那我们用什么工具打扫呢?”

晋纶:“我知道了,可以用铲子。”

茗语:“我们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就不怕臭了。”

... ...

于是我们开始了第一次大扫除,接着又有第二次、第三次...(如图5、6)

   这段时间,幼儿一直充当了“小爸爸、小妈妈”的角色,细心呵护着“勇敢”,给它喂食,让笔者没想到的是面对“恶劣”的鹅舍环境,幼儿也主动承担起打扫的任务,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劳动的魅力,使得他们越来越有担当。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也感受到幼儿的探究、观察、表达、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与同伴、老师、家长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正如陶行知说的“生活即教育”,我们不必刻意去传授什么知识,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笔者在第一次鹅舍打扫完以后,也与幼儿一起研究除了将鹅的排泄物丢到垃圾桶以外,还能丢在哪里?鹅的排泄物有什么用处?通过翻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到原来鹅的排泄物还能当成肥料,放到种植园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认知水平。

  1. 多方合力,创造有仪式感的生活

    现在到处流行“仪式感”这个词,什么是仪式感呢,无非就是让原本枯燥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味性,这不,小班小朋友在打扫完新家以后就举行了“乔迁仪式”。

案例3:我们的小班生活将暂告一段落,即将迎来中班的生活,于是我带着他们走到楼上的教室参观,并告诉他们,那里是他们的新家。小朋友们开启了他们特有的参观模式,这里摸一摸,那里摸一摸。“咦,怎么这么脏呀。”笑笑说。我顺势将问题抛给大家:“可不是嘛,我们的家这么脏,可怎么办呀?”于是大家纷纷议论起来,得出的结果是一起打扫卫生。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用什么东西打扫卫生呢。

笑笑说:“用毛巾呀。”

文珂说:“可是我们没有毛巾呀。”

昊昊说:“我家里有,我明天带来。”

... ...

第二天,幼儿们都带来了抹布,有的擦床,有的擦桌子...(如图7)一个个干的十分起劲。教师将幼儿的打扫视频分享给家长,获得家长的一致认可,并在家长的支持下,我们举行了搬家仪式。(如图8、9)

        

     从此次的活动中,不难发现,家长已经发生观念上的转变,对劳动教育表示认可的同时,还主动提出帮助,使得活动开展更加顺利。劳动结束以后的仪式感,也让幼儿有了小主人翁的意识,现在幼儿的状态也越来越好,说明劳动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三、爱劳动,慧生活                                      

1.转变劳动观念,走出误区

劳动与生活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劳动源于生活,而生活是劳动的实践场。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真正的在生活中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追随、观察幼儿的行为,有意识地培养劳动兴趣,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其次要营造轻松、自由、平等、民主、合作的活动氛围,让孩子在活动中有一个温和、安全、愉快的心理。利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环节,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根据幼儿的能力与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给予肯定,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感。

  1. 解读幼儿行为,因材施教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面向整体,这就会出现个体差异的情况,因此要注意活动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小班开始,教师就要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尝试过后,有困难再寻求他人的帮助,让幼儿在互帮互助中提高劳动水平,增强劳动自信,获得劳动的乐趣。

笔者在幼儿入园以后,就会利用班级中各个环节渗透劳动教育,比如当幼儿起床以后,会让幼儿尝试自己穿衣服,并鼓励幼儿相互帮助,能力强、动作快的幼儿可以“送快递”,也就是将桶里的衣服拿给自己的同伴,赋予这个活动游戏化,能让幼儿更享受其中。在其他活动中,也会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分配不同的任务,从中获得自信。

3.家园共育合作,智慧生活

有效把握幼儿经验的连续性,仅靠教师单方面但努力是难以实现的,对此,幼儿园方面应该重视起来,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前期共同做好入园衔接工作。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园准备和入园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后期与家长积极做好沟通和交流,宣传展示园所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劳动教育与智力教育并行的重要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为幼儿创造更多参与劳动的机会。平时积极引导幼儿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形成家园合力,让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回归生活。

    对此,笔者的做法是经常会把幼儿在园劳动的照片分享给家长,并解说照片内容,幼儿正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做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他们的收获是什么等等,尤其是幼儿的“哇”时刻,会重点分享。渐渐的,家长对劳动这件事认可度越来越高,也会主动与我们沟通幼儿在家的一些问题,这个时候我会试着给出意见建议,隔一段时间之后,我也会跟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感受到家长的焦虑和不安没有了,怀疑声也没有了,有的是支持与配合。显然,与家长多沟通,多传递劳动的好处,家长的观念会转变的。

参考文献:

[1].是春英,《让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 教育中》,教育界,2022年第13期

[2].童莉洪. 回归生活,为幼儿的劳动活动赋能[J].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22(5):2.

[3].张曙光,《陶行知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科幻画报 2022.5.15

[4].郑娟玉. 浅谈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策略[J]. 幼儿教育研究, 2019(2):4.

[5].李晓菲. 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