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的缺失及成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师德教育的缺失及成因分析

陈伯美

湛江市第二幼儿园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师德所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精神素养的集中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从业素质的直观对象。在当前的幼儿教育活动中,因师德缺失而引发的教育管理矛盾并不少见。本文针对现阶段的幼儿教育管理工作展开论述,以幼儿园保育员为分析对象,在对当前的师德缺失问题进行分析的同时,思考如何落实师德培养工作。

关键词:幼儿园;师德缺失;原因;分析

师德教育是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板块,出色的师德教育不仅能够对教育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产生影响,还能对幼儿思想意识的萌芽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为确保幼儿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落实师德教育、营造师德教育氛围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对师德教育缺失的成因进行分析,明确病症所在,才能制定更为科学的教育优化方案。

一、师德教育缺失的负面影响

(一)对教育活动的影响

幼儿教育被视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奠基。在幼儿教育管理活动中,教育管理工作者承担着保护幼儿身体健康、适当导入文化学习材料的重要任务,其需要结合自身的相关技能对幼儿发起综合性的教育,以此来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但在师德教育脱轨的情况下,幼儿教育活动的建设并不能取得相应的进步。以保育员为例,其承担着照顾幼儿基本生活、完成幼儿保健、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任务,并以辅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育活动当中,与幼儿之间的接触极为密切。一旦出现师德教育缺失的负面问题,则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影响:保育员无法结合职业道德、从业服务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在照顾幼儿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应付了事、态度消极等负面问题,整体服务能力较差,服务水平不高;在参与教育辅助工作的过程中,其可能会依靠个人情感干预教学活动,从而阻碍教学活动的顺利发展。当师德教育在幼儿教育管理活动中脱节,有关工作人员可能会出现定位不准确、服务不积极等负面问题,从而影响幼教活动的发展。

(二)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保育员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极为频繁,在发起正常的生活交流的过程中,随着幼儿思维意识的不断发展,幼儿开始利用“好”“坏”等简单的评价机制对保育员进行评价,并将这种评价结果带入到脑海当中,形成对相关人员的终身记忆。不难发现,保育员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意识与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活动。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评价体系下,师德教育缺失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一旦保育员没有积极接受师德教育,其必定无法对当前的服务要求、工作要求形成一个明确的认知,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其服务态度与服务能力都远低于幼儿园的从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保育员以粗暴的态度、消极的情感辅导并管理幼儿,其不当言行直接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一旦出现过激行为,可能会对幼儿产生心理伤害,从而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师德是对相关工作的约束,在师德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幼儿管理工作的开展无法得到保障。

二、师德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幼儿教育单位不重视

师德教育的定位偏向于从业培训,但除包含基础的基本技能培训工作之外,师德教育理论中还包含从业道德培训、服务思想培训等重要内容,与单一的技能培训相比,师德教育从情感、心理、能力等多个角度对幼儿教育管理人员进行约束。但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人才培养活动中,部分幼儿教育管理单位对师德教育工作缺乏重视,依靠员工技能培训代替师德教育,以此来控制教学管理环节的成本支出,在只重技能不重情感的情况下,幼儿管理人员对相关工作缺乏情感认同,其无法在照顾幼儿的过程中融入个人情感,忽视了幼儿的脆弱性。当情感表达一片苍白,保育员以机械化的方式参与幼儿护理活动,师德教育根本无法进入到教育环境中。

(二)幼儿管理人员不重视

在全新的幼儿教育管理理念下,大部分幼儿园都开始尝试推行师德教育活动,但结合最终的教育成果来看,所取得的成绩依旧是差强人意。虽然幼儿园已经推出了系统化的师德教育理论,但部分保育员对师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缺乏重视,在师德教育活动中应付了事,甚至对师德培训活动产生明显的抵触心理,当个人情感与师德教育活动背道而驰,师德教育并不能被相关服务人员所接受。部分保育员虽然正在尝试积极接受师德教育,但对于相关理论的应用比较僵硬,仅围绕理论发起幼儿管理工作,缺乏变动意识。当新的幼儿管理问题出现在保育员面前,其依旧“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幼儿管理活动根本无法得到提升。

三、落实师德教育的可行策略

(一)建立对应的师德教育体系

要全面落实师德教育,幼儿园应积极发挥自身的协调管理作用,依靠制度、环境、活动的相互配合发起师德教育工作。幼儿园应及时将师德教育活动提上日程,在职工培训、人才培养等活动中积极穿插师德教育。以保育员的引入与培养为例,在师德教育活动中,除宣传师德教育的基本概念之外,应围绕“如何落实师德教育”“师德教育的重要价值”开展讨论分析活动,帮助保育员掌握师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提升其思想意识,使其形成甘于奉献、乐于学习的良好素质,以“德”为第一行动力,参与幼儿抚育工作。幼儿园应定期开展师德教育讲座,将经典师德教育故事、教育理论讲述给保育员,使其能够及时了解到师德对于幼儿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接受师德教育。

(二)引入高素质服务人才

原有的人才选拔机制可能已经无法全面适应当前的幼儿教育要求,保育员应结合当代幼儿教育理念及时调整幼儿教育人才的选拔方案,选定高素质、高能力的相关人才参与幼儿服务及管理工作。在管理活动中,幼儿园单位可尝试适当提升幼儿园保育员的选拔门槛,以学历、能力为第一参考标准,优先聘用取得相关学历资质、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幼儿服务人才,为师德教育活动的后续落实提供保障。针对幼儿园内部德行、能力都比较优秀的保育服务人员,幼儿园应及时给予嘉奖,并将其评选为优秀师德教育人才,对其服务精神与从业素质进行宣传,以此来构建良好的服务氛围。

结语:

师德教育缺失已经成为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其不仅破坏着当前的教育结构,也在对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幼儿园应从人才、环境两大角度入手,建立师德教育体系,提升人才质量,依靠教学方法的不断调整解决师德教育缺失问题。

参考文献:

[1]康晓伟, 徐文强. 论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J]. 教育探索, 2015(5).

[2]郑琴.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治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前提[J]. 学前教育研究, 2018, 000(004):67-69.

[3]刘莉. "心灵鸡汤":师德培育方式的改变[J]. 上海教育科研, 2013(0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