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任学坤,殷微微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摘要: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思政元素也是课程教学的载体。通过对《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进行探索实践,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与授课相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职业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思政;三农情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继而开启了中国高校课程思政化改革。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课程思政作为高校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纲要》中还明确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要求高校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农林教育的创新发展应兼顾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高校农科类专业应立足专业课程知识结构和传承脉络,紧密结合课程实际,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一、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属性

课程思政是将课程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的授课相融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灌输。课程思政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接班的人使命和初衷,也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程思政突出体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和灵魂。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设计课程教学时,教书育人的中心目标有所变化,把育人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在不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德育基因和文化元素,在日常的知识学习中融入更高层次精神指引,将“立德树人”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活动过程中。

二、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综观国内学者的研究,虽然目前学者们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课程思政”内涵所蕴藏的本质特征进行了较为丰富的分析,但从“课程思政”内涵牵引而出的一些重点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比如对“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的融入,此外,目前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来自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员较为单调,学科背景较为单一。“课程思政”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各类学科的融合,在实践上更是需要文、史、哲、理、工、农、医等各专业领域协同并举,尤其是需要与人文通识课程的深度融合,才能在实践上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内涵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才能推动高校“立德树人”的创新发展。在农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专业知识讲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的一体化育人格局,实现提高思想素质和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三、《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1.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1)在课程建设理念上,完成思想政治认同教育

让学生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制度与价值,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国情社情,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推动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阐述知识背后的逻辑、精神、价值、思想、艺术和哲学,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达给学生。

(2)在课程设置内容上,彰显思政教育的内涵

既要体现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差异,又要显示出思政教育的内涵,体现知农爱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中国饭碗等核心内容,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通过开设课程,培养学生对中国农业未来的战略全局意识;培养学生从复杂多变的客观实际中,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共享理念指引下,了解当下中国农业和农民尚需努力的方向等。

(3)在课程建设标准上,突出思政教育元素

优化课程建设标准与教学手段,突出思政教育元素,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从中国农业发展全局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掌握从复杂多变的客观实际中,明确发展目标、贯彻发展理念、倡导共同发展,建立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三农问题的能力;理解国家的农业政策法规对实现强农富农的重要意义思想;理解农民问题对于中国农业发展的长期价值。

(4)在课程建设成果上,体现思政案例

提供具有一定显示度的课程思政改革成果,比如:具有思政案例的设计方案与实施成果、具有“课程思政”核心要义的教学微视频,视频内容体系完整。改革案例或教学微视频能服务于授课过程。

(5)在课程建设保障体系上,提高思政建设队伍素质

根据学校定位和教师队伍培养特点,提高实践教学队伍整体素质,鼓励教学队伍通过外出进修、挂职锻炼、学位攻读、专项培训等方式提高业务素质、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形成一支理念先进、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双师型”思政教学队伍。

2.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遵循教育规律,将《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设置教学和育德双重教育目标,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入“北大荒精神”、“东北抗联精神”、“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两山论”等课程思政元素,将“身边的科学故事”讲好,增强课程思政的感染力,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同时,将课程教学延伸到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具有“学农、爱农、懂农”意识,厚植“大国三农”情怀和文化自信,更具备农业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技能,以迎合乡村振兴需要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信心,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

结合《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一方面,教材的每一个单元和任务都蕴藏着一定的思政意义,挖掘现有教材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元素,指导教学改革团队教师紧扣每个任务的思政主题,进行教学的同时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含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具有思政元素的资料作为补充材料,使学生能够从理性层面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四、总结

课程思政强调的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引领,推进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党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从根本上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任学坤(1983-),男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四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新农科背景下高职《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思政建设探索”(项目编号:HZJZ20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