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李玲

身份证号:65430119790903432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的教学方式得到了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而律动就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律动能调动学生的身体感知能力,将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肢体三者进行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水平。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加强对律动教学模式的认识,对律动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创新和应用,将律动教学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律动教学;小学音乐;教育应用

1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我国音乐教育的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和面向全体学生这两大内容为主。首先,小学音乐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为主要的动机。要知道,想要让一个人学好音乐,首先要使他具备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能够感受到音乐中的美。同时,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对音乐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对音乐的审美需求也都是不尽相同的。人们常说,对于学习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音乐,那小学音乐教师就必须要让音乐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习音乐是一件非常有趣和快乐的事情。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想要更好地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其次,小学音乐应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要教学方向。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理个性和综合发展。目前,小学学段的基础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以及学校、家长、教师的重视,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一样都属于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音乐必将是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说要将音乐课程课堂变成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的地方,而是要激发每个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使他们都能够体会音乐、热爱音乐。

现如今,在我国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务必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让他们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善于发现和感知音乐的美。要想上好一节音乐课,就要求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加大律动教学的内容板块,把律动教学真正重视起来,将律动教学的优势尽可能发挥出来,合理利用律动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帮助他们爱上学习音乐这件事。目前,在我国当今的许多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听觉和感官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的。如果能够积极利用律动教学的模式,那么势必能够增加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对音乐的肢体感知能力。如果教师能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不同的律动教学安排,将学生的年龄、性格、理解能力等方面考虑进来,让音乐和律动的结合真正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那么学生将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音乐。

2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让学生自主创作实践

2.1小组协作,齐力创编

当每个学生完成自己的律动设计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律动编创。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进行课程的导入,使学生了解上课的主题,每位同学根据上课的内容进行自己的思考创编。在独立创编结束后,班里的同学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的组员分工明确,每个人需要完成不同的动作,之后共同交流和设计小组内成员的任务。在个人的编创结束后,小组成员经过商量讨论以后进行合作,最后来进行全班分组展示活动。这样的小组创编对于小学生而言不仅可以培养个人的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培养小组共同协作的能力。学生们在相互交流和讨论后,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例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让学生分为不同声部进行合唱表演,并进行相应的肢体动作。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肢体能力,更能培养小组协作能力。

2.2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充分感悟歌曲教学内容进行创编

由于一些学生的基础薄弱,在音乐课上教的一些歌曲知识等一些内容对于他们而言是十分抽象的,他们学习新歌曲的周期很长,更难理解歌曲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加入律动教学,使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依托教学内容和自我的想象去做出一些动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后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再那么抽象,他们可以通过自己脑海中的想象力来描绘歌曲的内容,并且展示在自己的肢体动作中,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即使学习的歌曲很难以理解,学生也能够感悟。

2.3通过歌曲的内容来编配动作

音乐课不仅仅是单一的唱歌课,它更是一门综合的课程,老师需要培养学生基础的音乐理论、唱歌、指挥、舞蹈、创作等能力。即使是最普遍的唱歌课,也应该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理解内涵。在上一堂课时,首先要了解歌曲内容,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该给予学生一些有效地引导,让学生自己把握自己想象。在学习一节课的内容之前,教师先进行听歌导入,询问学生对歌曲有什么感受,看到了什么。当学生想象出一些画面时,老师对歌曲内容和背景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且可以进行课外拓展,这更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当学生理解所学歌曲的内容后,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进行创编律动,让身体跟着歌曲的内容走,进行律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们不仅协调了肢体,对歌曲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4通过歌曲的旋律来创编动作

由于一些学生而言,他们不会识谱,也不认识音乐符号,所以直接教他们学唱歌曲是十分困难的,这些学生往往音调不准,难以下手,只能一直一遍一遍地“磨”。因此我们在课上让学生反复听要学习的歌曲,先熟悉歌曲旋律,再利用歌曲的旋律来创编动作,一边做动作一边进行哼唱,在律动的过程中,也在慢慢熟悉歌曲的旋律。当学生创编出了自己的动作后,对歌曲的旋律也较为熟悉,在接下来的旋律学习中也会更加容易。当学生创编结束后,就会不自觉地唱出了学习的歌曲。

2.5律动和舞蹈相结合进行编创

舞蹈,是一种表演的艺术。这种艺术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们认为它是新奇的、有趣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舞蹈的动作、形体融入律动中,将自己的动作编创成舞蹈。这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编创兴趣,通过舞蹈的不同动作来展现音乐的强弱、起伏,让学生更深地了解歌曲的内涵以及表达的情感。在学习少数民族的歌曲时,将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和律动相结合。在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开展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让学生了解当地民族的音乐与舞蹈,并让其相结合。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对少数民族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更对音乐节奏和舞蹈动作更加熟练。

3结语

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各个方面正处于成长的阶段之中,应从小抓起,尽快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在音乐中发现美。音乐是多元化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循循善诱,为不同学段、不同情况的学生来设计教学方法。在上音乐课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能力,通过在课堂中加入律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课堂中主体的作用,并且运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音乐素养,也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肢体协调的能力。将律动教学与指挥、合奏等能力相结合,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芬芬.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1,(31):16-18.

[2]詹玥.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智力,2021,(22):45-46.

[3]安蕊.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6):70-71.

[4]李可.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1,(18):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