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过程性评价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过程性评价实践研究

甘卉

青岛西海岸新区江山路第一小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555

摘要:教育评价是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路径,意在通过正确教育价值观念的引导,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实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并对教学质量进行判定。本文针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进行探究,并提出过程性评价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过程性评价;原则;策略

前言:通过对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工作的梳理,分析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实践探究,有利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并为后续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借鉴。人工智能与教学评价体系相结合,有利于推动教学评价指标多元化、教学评价手段科学化,对推动我国现代化教育教学革新进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遵循教学目标导向

构建人工智能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价工作,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学生阶段性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况,体现出教学评价的过程性、实践性与发展性。为保障课程评价工作能够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发挥出导向作用,需要教学工作者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阶段实现全面、阶梯式的教学评估,依据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建立明确的教学评价体系构架,将课程教学总目标进行详细划分。从知识、技能、方法、思维的方面入手,明确与学生学习过程相符的评价指标,再进一步结合学习阶段制定的分步目标,对过程性评价进行梳理,以此构建出全面又兼顾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教学评价机制。

(二)基于学生学习方式

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相结合,需要教育工作者关注到情境评价和整体评价,保障评价方式与实施评价工作的载体,能够帮助学生完成数字化问题的解决。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能够促进学生实现自主、独立、个性化解决问题,为保障这一过程的高效性,教学工作者需要将过程性评价和整体性评价相结合,构建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促进教学评价功能的充分发挥,进而实现“以评促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任务情境当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规划,主动完善自身知识架构,重视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在此期间,教师可灵活运用各种评价工具,从教学内容、学习标准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强化评价体系的作用。

(三)符合学生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状态能够被教师直观衡量,但综合能力与思维的提升却难以通过日常简单的评价进行确定,需要借助学生的外显行为进行评估。而学生的学习表现由于每个阶段的不同学习任务有关,教师为学生制定的学习任务,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思维过程和学习结果。所以,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结合阶段性任务,利用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继而保障学生学习质量与效果[1]

二、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过程性评价实践策略

(一)从自主学习切入,展现以观察、反思为主的教学评价

学生思维、素养提升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行为,是过程性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状态,结合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1. 评价情景分析,促进决策推理

结合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模式,针对提出问题的教学阶段,教师可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划分为两个方向,即问题陈述和问题明确。问题提出阶段要求教师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情境中,总结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情景,并在其中提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分析情境教学环节涉及的内容和技能,再从促进学生多方面思考、判断入手,培养学生决策思维的提升与发展。在此过程中,评价内容是引导学生深入提炼问题的主要渠道,其中包含提出问题、应用场景分析、预期成果等多个方面,这些评价结果能够直观的体现出学生是否准确把握提出问题阶段的情景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联。

  1. 评价知识梳理,实现监管调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理解与采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差异,但无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最终的学习目标应实现高度聚焦,这就要求教师围绕核心问题对教学评价内容进行梳理,强化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这一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收集学习资源、运用理论依据原理和分析。这一环节的教学评估是学生能否找出人工智能关键信息的重要考察点。

  1. 评价项目落实,形成智能思维

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也是引导学生感知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规过程。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角度去体会实践过程,让学生感知到应用人工智能应经过的常规推理路径,并了解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鼓励学生总结相同类型设备的建模、技能等多个方面。因此,这一环节的评价内容要将学生的设计理念、设计能力作为核心,考察学生实践流程设计、核心算法设计、程序代码落实多个环节。这样的过程性评价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初步建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从教学改革着手,注重以回顾、总结为主的教学评价

无论常规学科教学还是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建立学习起点,结合教学改革方向,为学生设计不同阶段的评价问卷,以此保障过程性评价工作顺利推进。

1.回顾性评价设计

为学生设计回顾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反思意识与能力的不断提升,保障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提升,促进学生实现自主性较强的监管和调节。其中主要包括考察学生对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的掌握、分析人工智能方案的可操作性、结合人工智能原理将其充分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等多个方面。

2.总结性评价设计

    总结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应用能力、迁移能力方面的考察,是对学生问题决策、迁移应用等方面的评估,主要包括考察学生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2]

结语: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优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学评价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并与教育工作相结合,能够有效弥补这些不足,为现代化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桑新民.人工智能教育与课程教学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08):69-77.

[2]姚瑶.基于OBE理念的《人工智能》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02):167-169+180.

甘卉,女,汉族,籍贯:四川富顺 ,生于:1978-11,职称: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教学与开发。

课题类别,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人工智能项目化教学中优化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编号:2022XHA145D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