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与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超声心动图与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研究

王慧灵 ,徐立峰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 讨论研究超声心动图与CT血管造影(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回忆并整理最近两年度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经历过主动脉夹层手术的40个病例,分别运用超声心动图和CTA来做检测。其中有12位确诊DeBakey I型,4位确诊DeBakeyⅡ型,24位确诊DeBakeyⅢ型。基于以上患者来看,超声心动图对所有病例的检出率是92.5%(37/40),而CTA对所有病例的检出率97.5%(39/40)。超声心动图漏诊的3例病例中,1例是DeBakeyⅠ型,2例是DeBakeyⅢ型;CTA漏诊的1例病例是DeBakeyⅡ型的。作为两种不同且分立的医学手段,二者均可为主动脉夹层的确立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由于不确定因素引发主动脉壁内膜局部产生裂缝,在经受人体血液的巨大冲力后,该裂缝会更加脱离及扩大范围,导致其在动脉中不受控制,造成撕开扯裂般的痛感以及一系列临床症状。确诊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第一方法就是CTA,这项技术发展成熟稳定、检测快速、没有创口、准确率高,不可替代性高达90%;而心脏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心血管检查方法,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济南市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经手术确诊的40例主动脉夹层病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自40岁至80岁,平均年龄 (55±11)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和CTA检查。采用济南市第一人民院现有的核磁共振仪对患者实施术前检查,患者被置于仰卧位,足先进,双腿稍内旋,并用沙袋固定,使用海绵垫填塞。中心线:耻骨联合上3cm或股骨粗隆,使患侧接近磁体中心,提高图像质量。进行髋关节冠状面和横断面扫描。选择了三种扫描序列:T1加权的SE序列、带有脂肪抑制的T2成像的FSE序列和STIR序列。

使用西门子双源CT设备(德国产)、GE Vivid E9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及经胸探头进行检查。两种方法均用于观察主动脉夹层的起始位置、夹层的范围、内膜切片的形态、夹层的分类以及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分支。

采用国际上的 Debakey分型方法,其中I型为病变自升主动脉起,累及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II型为病变范围仅限于升主动脉;III型为病变仅累及降主动脉。

2 实验结果

40例患者主动脉夹层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主动脉管腔被撕脱的内膜片分为真假两腔,可见内膜片随着心动周期而左右摆动,通常真腔小于假腔,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真腔内血流速度比假腔快,颜色较鲜艳,而假腔内血流速度较慢,颜色暗淡;当假腔内有血栓形成时,可见假腔内低回声或混杂回声团,内膜连续性中断处即为破口处。

40例患者主动脉夹层的CTA表现:主动脉管腔被撕脱的内膜片分为真假两腔,真腔通常小于假腔,内膜片呈线样低密度影;内膜片连续性中断处即为破裂口;假腔内可见附壁血栓,其在不同期分别呈现不同密度。

40例患者主动脉夹层的超声心动图和CTA的检出率情况比较:DeBakey I型的病例有12例,DeBakeyⅡ型的病例有4例,DeBakeyⅢ型的病例有24例。TTE检出37例,漏检3例,检出率92.5%。漏检的3个病例分别为1例DeBakeyⅠ型与2例DeBakeyⅢ型。而CTA检出39例,漏检1例,检出率97.5%。而漏检的一例为DeBakeyⅡ型。两种检查方法分别进行χ2检验,P=0.398,P>0.05,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不能认为两种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检出率不同,见表3-1。

表1  TTE及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检出率

总体异常

DeBakey I型

DeBakeyII型

DeBakeyIII型

TTE

92.5%(37/40)

91.7%(11/12)

100%(4/4)

91.6%(22/24)

CTA

97.5%(39/40)

100%(12/12)

75%(3/4)

100%(24/24)

0.807

P

0.398

3  结论

心脏超声和CTA作为两种独立的检查方法,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预后判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也各有各的优势弱点。两者的检出率都在90%以上,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但漏诊的原因却各有各的不同。在升主动脉破裂处靠近主动脉瓣的情况下,超声心动图很容易观察到,但CTA则由于心脏的运动伪影使得图像质量显示不佳,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发生在降主动脉的病例,CTA可以清楚地显示破裂的位置和夹层的整体形状,而由于各种原因,超声心动图却很难对胸腹主动脉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再者心脏超声的确诊的检出率虽然略低于CTA,但是操作方面更好上手,且根据动脉大致结构、内膜分离的具体损害程度、心脏是否出现异常信号等等特征来作为重要指征,从而为紧急病患的救治赢得黄金时间点,也让医生在后续治疗工作中为诊断方案提供有意义的数据参考;至于CTA的后期图像显现功能也有其不可代替之处,它能精准地让内膜剥离的病灶无所遁形,且能提供更为细节的特殊指征,同样可以为手术及预后提供有理有据的参照。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场合选择适当的合理诊断方法,是诊断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首要任务。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联合应用与分别在不同情况下的合作运用选择,将提高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水平,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参考。

参考文献

[1]罗艳红,吴昊,祝明华.急诊主动脉夹层超声心动图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 志,2015,31(2),123-125

指导教师:徐立峰 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