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刘玲

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树人小学  山西  长治  046100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属于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教师需结合当前学生的学情,找准方法,以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对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做了分析,希望对有关学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引言:

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数学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研究出全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该基于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发散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使学生全面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并能促进学生持续且更深层次地学好数学[1]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特征

(一)明确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的地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在被动接受到知识后进行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属于一种单向式。在传统课堂教学的授课模式下,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中,对于学生数学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而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明确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学习,教师更关注学生在课上掌握了多少新知,并非课堂内容讲解了多少,这也是核心素养下高效课堂的明显特征之一[2]

(二)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更关注知识的讲授,以及锻炼学生数学练习技巧。但是,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智力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及数学语言的应用表达能力。而且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中完成新知的探讨,通过多样化的数学课堂活动,让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语言的应用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与发展。可见,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一)进行灵活有效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一个抛砖引玉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思考更多的问题,让学生迅速收摄心神集中注意力到课堂中。新课的导入,需要教师运用较为短暂的时间,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导入的过程中,追求的是教师导入的趣味性、灵活性、实效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激发其产生学习动机[3]

例如,教师在讲授分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对分数的导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放映一些二等分的西瓜、三等分的苹果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些事物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但是学生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与分数是有关系的。此时,教师可以借机对学生介绍分数的定义,以使学生初步的认识分数。教师在导入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提问:“你们还能想起吃过的水果,哪些是可以四等分、五等分的吗?”在课堂导入中,有吸引学生的地方,有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这就是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也是高效课堂的一个好开端。

(二)创设课堂学习情境,积极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为了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打造丰富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以多媒体营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课中自主探究、构建知识,课后分层检测、个性评价等环节,构建课前预习、课中探学、课后复习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课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多媒体展示和播放,用多媒体展示一盒蛋糕,营造教学情境。妈妈买了一盒蛋糕,东东很喜欢这盒蛋糕,妈妈告诉东东可以吃三分之一,但是东东觉得有点少,还想吃剩下的部分,也就是想吃一半即二分之一。随后学生基本进入学习情境化,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运算原理,并且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课堂提问:“同学们,你选择吃二分之一,还是选择吃三分之一呢?”那么,理由是什么?学生思考教师的提问过后,随后会不断结合分数的基本概念进行学习和探究,并且在探究中加深了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在问题和情境的导入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不断提升,从而在深入学习中提升了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下非常热门的学习模式,通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学习和积极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同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只有积极促进学生有效在数学学习中思考和分析,尤其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启智增慧,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维方式观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教学课程“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可以先将学生按照人数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可以在小组探讨和交流中得到应有的提升。同时,教师应当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合作时机的把握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的需要,灵活运用小组学习形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不断在学习中和同学交换彼此的学习经验,从而得以在思维的碰撞中更加完善自己的认识,以此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因此,可以说小组合学习的优势就在于努力探索,适度地把握教学节奏,调整课堂进度,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这样学生自学能力强了,学习负担也减轻了,进而教师可以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从而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借助核心素养,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授课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学习知识,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对学生讲授,要立足核心素养,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几何想象能力等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丽君.落实核心素养,构建数学高效课堂[J].新教育,2020(23):45-46.

[2]江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知识文库,2020(15):32-33.

[3]周银銮.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试题与研究,2020(2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