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表演项目创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3

浅析科学表演项目创作研究

颜骊龙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401331

摘  要:科学表项目作为一种创新的科普形式,越来越受到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重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小学生开展科普教育、宣传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主要通过分析当今小学科学表演现状以及必要性进而设计科表演秀,总结科学表演特色与创新点。

关键词:科学表演项目科普知识科普教育小学生

引言

科学表演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需要从小品、相声、舞剧、音乐剧、舞蹈、演唱等艺术形式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并以寓教于乐的、生动的方式传播科学观念和知识,诠释科学原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内容新颖、形式活泼,集知识性、艺术性、娱乐性、社会性于一体,让小学生在观看表演过程中接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参与科学实验,对小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启迪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拓展孩子的思维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一、我国小学科学表演项目的现状及必要性

(一)现状

相较于发达国家对于科学表演项目推广的成熟,我国的科学表演项目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而随着《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科普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大量可供我们借鉴的先进信息涌入国内,使科学表演活动在全国各地以百花齐放的姿态得以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小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党和政府已经把对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高到关系我国国民素质及国家强盛的高度。科学表演活动也由最初的鲜为人知发展到如今举办全国性的科普剧大赛,并且由最初的“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团体实验赛的形式发展到今天举办单独性的全国赛事。如2022年北京市举办第三届中小学生科学表演创意大赛,还有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承办的首届“全国科普场馆科普互动剧创作表演大赛”,就围绕“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健康生活”的主题,作品形式包括舞台剧、互动剧、科学小品及话剧等,大赛还设立了创作奖和表演奖各一二三等奖项。2013年由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原创科学剧本创作暨青少年科学表演大赛,从比赛规模到参赛剧目,可以看出科学表演项目在我国的发展已日臻成熟。各省市科技馆也相继组建了自己的科普剧团,并积极组织开展科普剧的地方性比赛。由此,科普剧已逐步成为近年来观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在发挥科普教育的功能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必要性

1.当代小学科学教育缺乏科学表演活动的开展

虽然社会组织上科学表演活动发展势头强劲,但实际上由于一些学校过分看重学生的文化成绩,忽略了学生对于科学表演活动的动手实践能力。大多数小学科学老师的课堂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像科学表演秀这样生动有趣的实践。同时,学生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而不只是学习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科普表演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校园生活,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知识,达到教师课堂精彩、学生学习快乐的目的。

  1. 科学知识趣味化,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整场科表演活动中,以趣味性和活动性贯穿始终,如化学元素歌舞《青花瓷》改编,趣味化学实验等,用到含有化学方程式的卡纸、表演所需服装道具以及实验所需的锥形瓶、双孔塞、直角导管和铁架台等道具。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一些最基础的化学反应:例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镁与氧气加热形成氧化镁,铁与氧气生成氧化铁。值得注意的是,铜与稀盐酸或者稀硫酸不反应,在科学表演过程中,教师为辅,学生为主,让小学生们动手实践操作,从“做中学”,教师在一旁加以指导。这场表演可以为他们以后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在活动中体悟所得,还可以使他们逐步形成严谨科学、求真务实的价值观。

3.有利于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科学表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项目能够提高教师们教学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丰富教学经验。教师作为整场科学表演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组织者、引导者,对教师本身的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如科普剧表演中,由于与平常课堂中的开展形式不同,对教师在各个环节的调度与管控的能力要求较高,扮演化学元素角色时,要处理好知识性与活动性的关系,小学生天性好动,不排除把科学表演活动当成简单的游戏的情况,要及时干预学生的行为。

4.科学表演项目具有重要价值

科普教育十分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科学表演项目作为其重要载体,在科普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证明,任何科技的发现、发明、传播和应用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科技只有与高素质的人才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结合的根本途径就是教育。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当前的科普教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全社会进一步认识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全方位多层次地实施,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从而担负起中华民族

21世纪全面复兴的伟大使命。加强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又说:“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前提和智力基础,是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将科技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并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因此,要利用科学表演项目这种新兴形式,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普教育。

二、科学表演项目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为了保证科普实验剧和科学表演秀自身的独特,以及一定的观赏性,它们的创作应该要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创新,力求不断发展的原则;2)坚持崇尚科学、提倡新时期文明礼仪的原则;3)坚持因地制宜,以挖掘地方特色作为创新思路的原则;4)坚持自主创作,保证剧本的原创性为原则。

(二)设计类型

1.自然科学类

这是最为常见的科学表演项目的类型。其中既包括了数、理、化这种基础学科,也有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在探索了自然界奥秘的同时,为小学生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例如:趣味实验中的“火山喷发”,“大象牙膏”“分离盐和水”等等,自然科学类的表演项目既包含自然科学的知识,在过程中也有人文性的熏陶,在满足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后,也兼顾了小学生的情感心理等的需求。

2.生活科学类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种取材自日常生活中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构思而成的科普剧更能贴近大众的生活,当中不仅[i]包括各种生活小常识,也涉及健康、卫生等知识。例如: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的科普剧——《家电夜话》、《家电大逃亡》、《废品大联欢》等,通过科学表演这一载体,把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科普知识、科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科技活动中,丰富小学生课外文化生活。在学习、创作、排演过程中,开阔了小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锻炼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科学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很多家长也积极参与其中,营造了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新氛围。

3.时政热点类

这类科学表演活动主要是结合一段时期内发生的重大时事,关注热点、探讨问题。例如反应北京冬奥会的《雪花的故事》,彰显出冬奥会秉承的“简约、安全、精彩”的主旨,从一朵雪花故事的开始,讲述它的经历。再如关于能源问题、环境保护的《绿色party》,反映北京奥运的《福娃的party》等等。

三、科学表演项目的特色与创新点

(一)特色

  1. 在小学开展科学运动会将科学知识融入日常的学习与生活,通过唱歌跳舞表演设计实验来宣传科学知识可以将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人的学习动机是在某种需求的基础上产生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镶嵌在知识的运用情境时,才能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教学实践表明,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度越高,越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和知识学习的意义,学生对知识越能产生亲切感,对知识的学习越能产生兴奋感。
  2. 致力于将科学知识与不同形式的表演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科学的亲切感生动丰富、趣味盎然的生活世界是人安身立命之所,科学教学生活化,将抽象的科学世界与生动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赋予科学学科浓厚的生活气息,能够剥掉科学知识冷漠的外衣,消除科学知识的神秘感和陌生感,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这不但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情感,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科学的良好习惯。
  3. 有利于科学概念的建构。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并不是教师将知识灌入学生大脑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和实践进行知识建构和意义生成的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些生活经验无意之中已经为学生建构科学知识作了某种准备学生在学习科学过程中,需要将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反复的相互作用,通过同化和顺应的方式,使自己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改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有许多与科学概念是一致的,这些生活经验对学生学习科学能够提供有力的支持科学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能使教师对科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加以沟通,促成学生顺利实现生活经验向科学概念的过渡。

(二)创新点

1.促进知识与科学的融合

认识、积极关心和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知识已成为提高每个公民的科学素养及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必要环节。在此前提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认知世界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成为重中之重,也是科学表演项目作为科学普及重要载体所建立的初衷。所以,面向广大小学生特别是少年儿童的科普剧,不仅肩负着教育的使命,更要达到传播科学知识的目的。科学表演项目将科学知识融入表演,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有利于培养其探索科学、研究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求知精神。例如趣味实验中的“花变色”实验实际上是化学原理的知识,是酚酞与碱反应的结果,让小学生在观察与体验中学习到化学知识,通过花变色的形象实验探索酸碱反应的结果,从而得出酚酞遇碱变色,浓度越高颜色越深的结论。

2.促进知识与趣味的融合

科学表演项目的内容丰富多样,知识涵盖面较广,几乎囊括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学知识,角色设置既有小动物也有食物,甚至是拟人化机器,演员的表演也随之卡通化,加上诙谐幽默的台词,以及声、光等技术打造的舞台效果,以此来增强剧目的趣味性。除此之外,结合点多,综合性强,应用广,有做操,唱歌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更加吸引小学生的目光。例如“抱抱游戏”中十名游戏参与者每人戴一张牌子,牌子上标注某一物质,围成一个圆圈,一直走。根据题目在5秒钟之内戴着相同类别的物质的游戏参与者抱在一起,这使小学生们在趣味游戏获得知识,寓教于乐。

3.促进知识与互动的融合

互动是科学表演项目成功与否的又一个关键,演员与小学生的交流互动是表演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如何让小学生有现场参与感是衡量互动性的标准。例如,趣味实验中“大象牙膏”的操作步骤可以边看视频边做实验,老师示范后再请同学上台实验,让其他的小学生找出这名同学在操作中的错误等,并予以纠正。这样做不仅能使小学生更好地领会抽象的实验方法,还很好地烘托出热烈的气氛,增强互动性,其次,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讲求严谨,在科学实验中要注重一些科学操作的准确与规范。

结论

科学表演项目作为科普知识普及的新兴类型的一种,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还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由于科学表演项目的内容涉及科学生产、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行为规范等领域,从而使科普惠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促使科普在科学技术作用于生产力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同时,科普实验剧和科学表演秀更是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仅可以开放思维、启迪民智,还使得小学生们从小树立起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价值观,不但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中助一臂之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黄体茂. 关于科技馆的科学表演[J]. 科技馆, 2008(3):6.

[2]周辉军. 浅议科学表演秀的几个关键因素[C]// 第二十二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暨面向2020的科学传播国际论坛. 0.

[3]耿捷. 科学表演面面观[J]. 中国科技教育, 2013(12):5.

[4]吴晓鸣. 论科学表演对群众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J]. 神州, 2017(11):1.

[5]金淼, 任腾. 中小学校园科学表演作品创作的实践与探索——以环球自然日活动为例[J]. 中国科技教育, 2018(11):4.

[6]沈超群. 关于科技馆科学表演的一点思考[C]// 中国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 中国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 2009.

[7]李云海. 科技馆科学表演秀概述[J].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6, 2(4):4.

[8]石可. 科学表演秀[J]. 中国少年儿童:小记者版, 2014.

[9]廖红, Liao, Hong,等. 科普场馆科学表演编创的探讨[J]. 科普研究, 2018, 13(1):7.

[10]陈欣扬. 中外科学实验表演对比分析[C]// 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暨华中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高层论坛. 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科学技术馆, 2015.

[11]刘亚频. 浅谈科普实验剧与科学表演秀的创作[J]. 科教文汇, 2014(7):2.

[12]孟涛. 科技馆表演类科学教育活动的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13]徐湮. 表演类科学教育活动现状分析[J]. 海峡科学, 2015(12):3.


[i] 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110637048)资助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