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设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7
/ 2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设计分析

          ,石红梅

黑龙江省伊春市乌翠区乌马河第一小学  153011

摘要:语文是具有深刻内涵和思想的一门学科,语言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交际的重要工具,本文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语文教学的模式愈发多样化,为提升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学水平,达到素质教学的最终目标,要进一步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前言:当前阶段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进,对教学方式的革新也迫在眉睫。生活化教学模式更加贴合学生发展实际,将现实生活中的要素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做好课堂内容的内外延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大力开展生活化教学,可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会进一步得到强化。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概述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将语文学科的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教学置于日常生活中,使得现实生活为教学进行服务,打破了传统课堂局限于课堂的限制。学生是成长在一个大环境中的,将实际生活与教学相互联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成效。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对生活化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

目前,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能够举出一定的生活化素材案例,但是仅仅以讲述的形式应用到课堂中,使得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比较浅显。另外,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不够熟练,使得举出的生活化案例与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一定偏差,不利于学生理解,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整体上教学效果偏差。

(二)对教材利用相对有限,缺乏教学内容拓展

虽然在生活化教学中强调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但是语文生活化教学有自己的界限。当前阶段,部分教师在语文生活化教学推进期间讲课过程中,为了凸显出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大量列举生活化案例,与教材中心内容产生了脱离,泛生活化现象严重,没有将教学主要内容融合在其中,导致课堂纪律较为松散。对语文教材缺乏全面的把握,对语文教材的教学建议了解不足,导致授课内容较为狭隘,最终导致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完全偏离了新课标规定下的教学重点。

(三)生活化教学应用偏形式化,脱离学生实际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特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同时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教学。但是部分教师由于自身教学经验不足,很难做到将语文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并没有强调相关内涵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对语文课文中的精神感悟全部依靠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禁锢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发展[1]

三、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设计策略分析

(一)树立语文生活化教学理念,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化教学理念是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最重要的支撑,在教学中熟练的运用生活化理念,更加便于对学生做好引导。小学语文的授课对象主要是7-12岁的儿童,年龄尚小,缺乏对生活的整体认知,对于教学活动而言,教师是重要的主导者和引领人,从教师角度入手,应树立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实现生活服务于教育。教师必须明确的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同时还应深入挖掘教材,结合教学内容做好课外延伸,使得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连接更加紧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主要围绕儿童生活,在此基础上逐步对语文知识难度逐渐提高,更加能够强化学生个人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蜜蜂》这一课时,教师要基于教材并做好教学延伸,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昆虫,通过加强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衔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二)创设符合学情的生活化场景,调动学生积极性

创设符合学情的生活化场景,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学模式的变革主要是为了提升其兴趣,用趣味性吸引学生,其学习主动性会不断增强。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并没有采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导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普遍集中于知识掌握效果上,因此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特征以及兴趣培养。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主动性偏差,教学效率也相对较低,创设符合学情的生活化场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效地完成对语文知识的构建,可进一步提升学习的获得感。

例如,在《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情境,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选择秋天的图片或教学视频,用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进度对VR技术加以利用,以强化学生的多感官体验。通常情况下,当课堂教学进入到中期阶段,学生很可能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部分学生还会打瞌睡或窃窃私语。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并将情境教学应用到课堂中,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走出课堂,加深对知识巩固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明确指出了各学科课后作业完成时间,布置生活化作业意在让学生走出课堂,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对知识巩固的效果,同时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书面作业过多的情况,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现实生活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渠道之一,通过体验和感悟生活,能够促进小学生更好的成长,深入现实生活并扎根于现实生活,而不是单纯的讲述道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在不知不觉中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突破和成长[2]

例如,在《纸船和风筝》这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课后作业布置可以让学生深入到日常生活中,根据学生个人喜好选择制作纸船或者风筝。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手工作业,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伴随学生一起寻找制作方法,这样不仅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手工作业,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够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学生在完成手工作业的过程中也能收获更多乐趣。

(四)提升小学语文任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及教学技能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带头人,在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推进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以及专业技能。从知识水平角度分析,语文教师要借助好信息化手段,主动学习相关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优先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去发现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时时积累,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授课中。同时在教学完成后,要做好教学评价反馈,认真听取来自学生的建议,做好教学反思,并在下一次教学中加以改进,不断循环反复地实践,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除此之外,学校也要高度关注教师综合素养,为教师提供多个渠道参与研学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到校外进行学习,与其他学校教师做好教学经验交流,通过公开课等形式总结自己在生活化教学中的不足,并做好反思。同时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教学素材,在此基础上做好课堂设计,保证教学实效。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国家对教学质量的问题更加关注。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现状,对教学策略要做好分析和规划,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研究,逐步将其更好地应用在课堂授课以及作业布置上,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何云.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2(34):153-155.

[2]朱春莲.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生活化有效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2022(31):2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