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校长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5
/ 2

名师名校长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贺美玉 ,蒋杰,向晓梅

  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阳华中学   425500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浯溪二中            426100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思源实验学校        419500

摘 要结合我国目前的教育规划,开展名师名校长培养,对已有的问题进行改进,可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人才强教的方案;对已有的教育资源实现优化,适应教育改革需求。在一系列的举措执行后,将培养出名师名校长。促进优秀教育资源丰富,带动整体教师队伍实现素质提升,加快教育健康均衡与和谐发展。

关键词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对策研究

一、问题背景

在研究中,结合我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领域进一步更新。保障教师的教育以及人才培养工作科学,遵循成长规律。通过选拔、培训、考核等方法,建立适应当地教育改革以及发展需求的师资团队。所有教师以及校长都需要有科学的管理知识以及广阔的眼界、丰富的文化素养,懂管理、会管理。作风优良,带动所有中小学教师实现素质的提高。目前,针对名师名校长培养有相应问题:

  1. 培养机制不健全。很多培养制度虽已制定,但在具体执行中出现不健全的问题,相关方案配比有架空。
  2. 师资队伍建设不专业。教师得到的专业培养较少,很多教师对于名师名校长培养了解不足。
  3. 教育压力大。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置于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中,对于改进目前的教育现状有心无力。
  4. 相关研究较少。虽然我国目前对于名师名校长培养产生高度重视,但执行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文献以及理论经验都需要进一步优化。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方向,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良。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透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分析和理解,了解关于当地名师名校长培养最新进展和现状,为后续实践活动实现(或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行动研究法:经过思考、决定、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案例为载体,凸显一种教研活动模式。注重行动研究——反思——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再次活动(行为跟进),紧密结合实践中的难点研究。

3、经验总结法:将其他地区名师名校长培养成功经验合理吸收,取得对课题开发有好处的经验,概括出支持课题研究的先进方法并加以利用,对研究水平的提高很有益处。

4、谈话法:主要用于课程活动之后,和教师、校长交谈,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分析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以便及时对教学规则做出调整。

研究过程

1.培养过程要制定阶段培养制度,明确未来规划。

2.分析目前制度出现的不足,优化行政资源以及教育资源。

3.在研究中与相关专家以及一线教师讨论,保障制定出的成长规划能够切实可行。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性以及现实性。

4.彰显地方教育特色,在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建设规划中,要确定整体工作目标,阶段性的执行教育安排。

5.涵盖教师成长计划阶段以及所有成员的专业教育模式,建立渐进式的学习讨论制度。

6.拨付相关经费,促使成员积极进行研究。保障名师名校长培育有更新、有成效的方法,使建设规范高效。

(三)小结

深化教育制度执行改革,提高教师的队伍建设质量是我国推行的战略举措。师资队伍建设处于教育核心位置,必须要保障培养意义,发挥“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教育方向着重于培养内容以及形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与个性相结合,聚焦核心素养与深研新课标相融合的教育效果。优化培养模式,滚动培训各方面优秀专业人才,力求名师名校长向善向好发展。

、结果与分析

1.拓宽名师名校长成长领域。

随着我国当前对于教育强国认知的优化,培养名师名校长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如何保证该策略执行,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从阳光策略、雨露策略、空间策略、沃土策略四大方向出发,保障培养策略的可行以及培养思路的清晰。这四大方向策略,作为基础支撑,对所有的培养对象提供全方面、多元化的教育以及资源。包含政策资源、智力资源,由权威教育机构提供。名师工作站(工作室)也要开展跨区域的学术研讨活动,解决以往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不足的现象,改变传统教育阻碍。对新参加工作的教师,这种方式是一种全新的成长方式。通过团队之间的磨合、讨论、实践,该项教育活动将由领域内拓展至领域外,对其他地区的名师校长培养提供参考。

  1. 建立针对性的战略体系。

如何保障学校有新鲜血液,教师执行阶梯式培养非常重要。教师遵循已有的教育规律,如将教师划分为不同梯级,使彼此之间互帮互助,保障校本教研制度成长。属于梯级高端的名师,要开展跨学科、跨学区的引导作用,使自身的知识面有高度的辐射,能够反哺高校,接受教育挑战。做好领头羊的工作,为后续教师的成长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高端的名师代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提升打造五级培养平台。同时为教师后续专业成长指明方向,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1. 设置专业荣誉制度,促使教师成长。

如何保障教师突破成长空间,当务之急就是需要让教师有高度的参与积极性。得到评估激励,使教师有成长反馈。作为制度的关键组成部分,要结合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相关指导意见,保障教师成为符合时代精神的园丁。各级各类学校形成尊师重教氛围,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专业荣誉制度,使教师有成长的驱动性。只有优秀教师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才能保障当地教师质量的提高。例如,我省自上而下推出湖南教育新秀、湖南教育能手、湖南教育名师、湖南教育名家,从而进行分类施教。对于不同层级的教师开展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培训周期从五周延长至六月,长周期培养出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校长。

在此还得补充说明,要让各级名师名校长有荣誉感、存在感和幸福感,专项经费有足够的自主权和使用权,那样在经费管理制度的监督下,才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培养目标才能够实现落地生根。

  1. 名校培训目前存在碎片化以及随机性的问题。

(1)为了保障培训模式得到创新,制定周期性的培训制度。对培训方式、内容等进行更新,鼓励教师表达诉求,实现培训管理信息化制度化以及规范化建设。做好三方协同,对于不同区域的教师,丰富培训内容,保障培训有时效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亦或是可操作性)。此外,高校教师参与培训时,通过跟岗研学、托岗研修、送教上门等多种途径,发挥我国目前的教育资源优势。

、结论与讨论

结论

1.所有学校都必须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做好名师对象的选拔培育以及考核工作,将名师名校长的成长任务落实到位,采取必要措施。

2.所有的培训选拔工作都需要有严格的规定以及程序,使选拔机制公平合理,培养出有潜力的教师校长。

3.所有计划都要安排得宜,包含长计划、短安排,中期调度与检查。根据学校的实际教育情况,坚持立德树人为本,对师资资源进行存档。

4.名师名校长的培养经费,需要纳入学校、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教育部年度预算目标,所有的培训以及推广等活动经费都需要充足。保证教学条件、科研条件、培训条件,符合成长需求目标和现实发展目标。

讨论

名校长名师标志着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声誉,名校长名师可以带动一所学校、一个学科、一支队伍,产生“一花引来百花开”的作用。湖南省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要着重于培养平台以及锻炼的机遇。为所有的教师体成长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建立健全的分类等级发展体系。在已有的教育规划中,有阶段、有计划的与我国名师名校长培养体系衔接。将培育对象进行政治、理念、情怀等多层次支持,使培育对象有成长空间。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紧扣核心素养目标,推行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月圣. 名师名校长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山东省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培养为例[J]. 中国成人教育,2018(15):98-100.

[2]我省新一轮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启动[J]. 福建教育,2017,0(20):4.

[3]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启动[J]. 福建教育,2017,0(24):9.

[4]"浙江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名师班成果展[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0(7):19.

[5]肇庆市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J]. 广东教育(综合),2017,0(0):1-1.

[6]宋洪鹏,鱼霞. 中小学名师培养的北京经验及发展建议[J]. 中小学管理,2022(2):51-54.

附录教育部部署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