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急诊医学研究的热点方向及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当前急诊医学研究的热点方向及其进展

胡小荣

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玉溪,653100

摘要:从CPR领域出发,在CPR质量问题、CPR优先顺序、低温干预、复苏后控制等领域方面为当前的研究重点。伴随CPR科研的不断深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与手段不断涌现,急诊医师在诊疗和科研领域都应该始终掌握好疾病诊断与过程简化两个主线(从临床实践中来,到临床实践中去)。

关键词:急诊医学研究;多学科合作;热点方向

引言:从急性死亡与伤害研究方面考虑,农药食物中毒与用药过度已经是当前的主要死亡形式。在不发达国家,农药中毒情况十分明显,目前迫切需要制定相关的诊疗标准,包括洗胃及活化碳应用指引、有机磷农药中毒诊疗指引、百草枯中毒诊疗专家意见,以指导抢救治疗活动,提升死亡案例的研究效率。数据也表明,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与急救运行模式、多学科合作模式密不可分,致死的三联征(凝血功能阻碍、低体温、酸中毒)、低血压等全新问题的发现将更加清楚地告知人们:急救医生正密切地关心着病人的总体状态,最适合成为多发伤救治的主帅。急救医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为理论基础,以现代临床医学的急救措施为主要技术手段,从人类机体整体的视角上,研制并开展对急病的准确、迅速、高效急救手段及其应用科学系统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一、急诊医学的概念

1.急诊医学的定义 

急救医学的组成与研究范畴急救医学的组成分为院前抢救、院内急救、危重病人加强医学研究和急救医疗系统管理学研究等。急诊医疗的诊断手段,基本上涵盖了临床本专业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应急处理的全部内容,但与临床各专业有所不同的是,急诊医疗不仅满足于对局部的迅速处理,而且立足于对患者全身状况的迅速处理,以挽回生命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类致命并发症为目标,进行了准确、迅速、合理的诊断。

2.急诊医学的主要概念

急症是指严重疾病、慢性病急性复发、严重食物中毒或发生意外伤害等必须马上就诊,并予以应急处置的病症;②危重症(criticallyill):是指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急症;③应急治疗(emergencycall):是指紧迫或急速地对急症病人或伤者实施检查、鉴别诊断、救助和医疗;④急救(first2aid):即为了抢救生命、改变危重病人状态,以及防止致命并发症而采取的急诊医学抢救措施。

二、当前急诊医学研究的热点方向及其进展

1.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加强院前现场急救

院前抢救是急诊医疗的主要部分,涉及早期复苏、生活保障和转运。目前国外已经有了标准急救的工作流程,包括心脏抢救指引、创伤抢救指引和各种技术规范,以及急救大型直升机和急救车的配备要求等。但国内由于经济发展因素所带来的人才、技术资金欠缺,同时还有社会认知上的差距等问题,目前面临的急救医学人才层次差距很大、没有急救医疗职务晋升的系列、工作条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医疗器材配置不齐全的困难,从而阻碍了急救医疗的正常开展。进一步丰富和健全急救医学服务体系,是当前急救医疗工作的主要目标。抢救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规范的院前急救专业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生活保障和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救处置,心电监护、呼吸机、气管插管技术、心脏电击除颤等器械的应用。各级医院对于急症室采取措施上的倾斜,配置能力较优秀的救护车和灵敏的通信系统,建设成具备国际先进急救能力、与技术配套的综合急救中心,以实现院前、院中统一的急救服务,有效推动急救医疗的全面开展。

2.加快急诊医学学科建设,改进急诊医学临床实习教学模式

近年来,急诊医学学科建设在中国虽然有很大进展,但同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与时代需要仍有很大差异。为了满足目前迅猛蓬勃发展的紧急医药的需求,应当提高紧急医药学科专业建立,高等医学专业应当设置紧急医药教研组,并开设紧急医药选修课;及时组织编制国内统一的紧急医药教材;增加紧急医药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点,促进紧急医生的培训,提高紧急医药师资队伍的素质。切实改善紧急医学临床科研实践方式,彻底改变过去实训生只能当"配角"、"检查员"、"记录员",事事等候和服从带教过程老师指挥的被动局势。对于基本观点要阐述透彻。在查房时给见习学生多提"为什么",并要求学生了解及时发现疾病改变的具体方法,将病人的症状和所学的理论指导密切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其积极性以使其积极地进入急诊医学的临床应用实践。

3.充实急诊外科,开展创伤急救 

因为历史传统的原因,急救专科医生中大部分工作由普通内科医生承担,因此急救外科能力相当弱。而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类外伤病人日渐增加,更必须及时紧急处置。由于外伤病人大多是青壮年,在受伤时的身体健康状况和脏器机能情况普遍较好,因此受伤后的迅速治疗往往成为了决定患者预后最关键的原因所在。因此实施外伤抢救时应当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以确立抢救生命的整体观,以便争取最珍贵的救治时机,有助于减少患病率、预防发生、减少住院费用、减少社会和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可以有效减少医院之间互相推诿的扯皮事件和医疗纠纷,促进抢救医生队伍的稳固与成长,也有助于保障医院信誉与医护能力的提升。实际操作中,我们将通过调动具有一定年资的各专业医生(如脑外科、骨科、普外科等)组成的高效、机动院前外伤抢救团队,通过努力提高院前外伤抢救能力,通过设置急救创伤病区、操作区,并配置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和技术器材等,了解国外的创伤急救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急救外科的专业能力,全方位地、整体地抢救各类外伤患者。

4.建立急诊ICU,提高生命维护质量 

急诊科患者中的危重症占有很大比重,而情况较复杂者则可导致多种脏器共同受累,甚至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所以设立急诊ICU尤为重要。ICU的设立使急诊科医生对危重病人有一个连续检查诊断的工作环境,将大大提高对危重症的救治效果,促进了专业技术的提升,并可为急症科医生进行科学研究和为学术论文撰写补充资料。通过设立急诊科ICU,将大大提高医生维护生命效率,从而拯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

结语:急救医疗为满足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开展与所有临床医疗专业技术相适应的最新科学技术:一些领域、专业技术形成的技术、新项目在急救医疗中的应用,如与一些专业技术协同,进行心肺、脑血管病的介入处理等;拓展急救技术应用领域,积极研究和应用急救医学的最新科学技术,如开展院前心肌梗死的溶栓救治、床旁急诊临时心脏起搏技术研究等。就这样,在全面、深入地利用各学科、专业技术发展成熟的技术、新项目的同时,通过积极开展急救医学的新科技,急救医学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近年急性感染性病例在急救临床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视,这与急救快速病原学检查能力的欠缺、以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构成了强烈的对照。急性感染性病例研究已成为中国急诊医师最新的重要科研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涛、王明晓、张斌,中国急诊医学现状及发展趋势2009.12(2):295.

[2]肖敏.张勇.涂汉军,关于急诊专业专科定位思考,中国急救医学2008.28(5):90-91

[3]刘晓莉,马跃,张艳请.综合气道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9,31(12):34-35.

[4]李晓彦,杨变转,郭红梅.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干预[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9):244-245.

[5]刘悦.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1):85-86.

作者信息:胡小荣,女(1971.07—),汉族,籍贯 湖北京山,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急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