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李娜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摘要: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应用型大学已成为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定位与目标,而经济类专业注重学生理论课程的培养,忽视学生法治思维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导致出现了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减弱的现象。本文基于江西应用科技学院“三元育人”教学理念,结合《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现状,贴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分析现有教学模式的问题与不足,试图挖掘相应的教改措施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经济法》是一门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探讨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主体法、市场秩序法、宏观调控法等主要内容。通过《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经济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具备运用课程基本知识分析经济活动中法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力。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它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它一方面扩展和深化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税法专业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它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因此,该课程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一、传统教学现存的问题

虽然经济法在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其抽象性及复杂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学以致用,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模式偏旧,法治意识培养欠缺。经济法的概念、原理主要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不能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很少开展以学生的中心的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没有更新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耐心,更无法逐步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此外,部分教师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应用的培养,特别是法治意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差,面对工程问题,更是无从下手。

2.成绩考核沿袭传统模式,约束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程成绩评定通常以期终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最终评分的主要依据,考核中应用性所占比例太少,更不提倡将学生个人的相关实践成果纳入成绩评定范围,这不仅影响学生重视实践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使之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是高校经济类专业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1.引入OBE教学理念,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案例式教学项目

面对抽象而繁杂的内容,如何使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各种经济法专业术语,并能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是经济法课程教学面临的首要任务。

经济法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课前在学习通平台布置下周要上的课程并下达任务,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留有一定的时间分小组上台演示自己的课前任务。老师从理论高度上讲解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科研能力。对各种类型的经济法章节,均以任务的形式,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个大的课程单元教学结束时,布置一个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实现,课中老师予以点评并录制视频,课后通过学习通微信群等线上平台交流。

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以任务为导向的案例式教学。由教师选择典型且难度适宜的任务,以恰当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一种特定的真实项目或模拟项目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背景,在这种类似项目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任务为导向的案例式教学紧紧围绕已学知识,借助项目案例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2.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以学生需求作为导向,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努力营造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兴趣促兴趣”,不断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点的讲授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引人和推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在对问题求解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3.丰富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多渠道为学生答疑、解惑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常规的经济法课程概念多且复杂,教学内容难以理解,而随着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文本、图像、动画等融入到传统教学中去,具有简单直观,形象生动,具体活泼的特点,从而可以使学生从感性上加强对本课程的理解,已经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在丰富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提纲挈领,课件与演示是辅助理解,切忌让多媒体课件成为主体,不顾学生的理解与感受,要时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关键知识点与难点上一定要加强教师的讲解与引领,同时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避免学生成为课件的“看客”。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体会

通过对《经济法》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我对课堂教学改革有如下几点体会:

1.要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扩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因此,教师要巧设教学情境,妙提问题引导,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想、自发做和主动说的过程中完成从质疑、探索到认知的学习过程,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和积极性,扩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

2.要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所形成的过程,存在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样一对矛盾。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灌输为特征,重视系统性、基础性知识的教学,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以致课堂效率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确立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开放的教学体系,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3.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全球看,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不错,但教学效率不高。究其原因,最大的阻碍是传统意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本身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加强教育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重新认识、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收获满满。

参考文献

【1】困境与变革: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发展的时代审思[J].李胜利,许俊伟.兰州教育学报.2020

2】应用型应用型本科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倪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

【3】论法治思维及其培养[J].赵建国,孙结才.铜陵学院学报.2017

【4】论我国地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策略[J].崔虹云,尚东昌.继续教育研究。2014

【5】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以“旅游政策法规”课程为例[J].孙小龙.四川旅游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