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济南市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刘清涛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摘  要:当前,我国正逐步由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的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并级进人关键期,而以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作为突破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瓶颈的关键,不仅是经济升级发展的筑路石,更是关乎国家战略全局的变量。济南市拥有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软件名城等多个“国字号”金字招牌,也是新旧动能转换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两个国家战略叠加的省会城市,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章将从济南市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出发,既总结了近三年来济南市职业教育双元制改革的成就,又提出了双元制产教融合发展思路。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一、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创新是省会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借鉴。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提升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水平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发达国家特别是制造业强国的立国之本和成功经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官产学研制,美国的合作办学,都提供了产业发展、就业解决方案,提升了国家综合竞争力。尤其是德国的“双元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占比高达75%以上,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被公认为是推动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由此,我们必须从增强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就业稳定、脱贫攻坚的战略高度认识、重视和发展职业教育,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本土化育人机制。

(二)省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疗保健等百亿产业中,我市产业结构已由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急速转变,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幅提升。我市有高职院校(含民办本科)12所,相关专业在校生11.28万人,承担着服务省会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实现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技能人才队伍,需要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劳动力就业创业的同时,需以新的发展理念引导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三)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必然举措。目前,我市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教育需求呈现多层次、个性化特征。教育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制度等需求全面转变,迫切需要突破观念和制度壁垒,完善职业教育学校类型和层次结构,探索建立与教育类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对此,亟需以制度创新为内驱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持续推进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发展之路

开展双元制改革,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的专业对应的不同的职业岗位,会有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放到企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配套的措施、完整的方案,需要对每个专业进行认真筹划,同市场需求、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探索新的合作形式和路径,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特色发展。

(一)扩容提质,持续拓宽双元制职业教育试点领域。继续扩大参与实验的高等院校、学科、企业组织和行业组织。要坚持以重点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发展中国家、省级以上重点本科示范高校、优势特色职业院校为主要核心骨干,扩大服务覆盖面。改革实验示范院校和学科专业群。重点是高校要坚持积极适应金融服务济南等三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支持“五个济南”建设,服务济南市“四大主导”重点产业、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在人工智能、产业金融服务、医疗、家政服务、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及高端技术装备、海洋生物药物、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行业试点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学会等相关行业群体,争取用三年左右的发展时间在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取得实效。构建和完善富有省会特色的校企双元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完成人才培养双元制创新和企业、园区改革。

(二)完善制度,持续打造人才培养生态圈。继续着力加快建设一批集新型创业、人才培养双系统、技能成果转化提升、高端技术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共信息技术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持续构建人才信息供需发布系统,组织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发布各类人才信息供给信息和各类人才需求信息定期进行,使教育、生产、教育的信息资源无缝对接。职业院校要结合企业就业企业需求和高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改革高职课程、教育、管理等方式,积极推进高职学科设置目标和相关行业要求、教学内容系统和相关职业。规范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衔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衔接,建立有利于高职院校和企业双元人才培养和发展的动态管理机制和考核体系。企业主管部门积极加强校企共建教学、实习、安全生产等质量管理服务体系,确保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企业高层次技能人才有效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任务,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继续教育能力和企业实习岗位培养工作能力,保障学生基本利益。

(三)创建品牌,持续优化双元制本土化育人模式。充分利用济南职业学院、山东英才学院等省内较早实施双元制改革创新的重点职业院校,做好双元制的理论实验和研究。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坚持问题导向,成立专题和重点研究工作组,定期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为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做出重大理论改进。要打造双教授指导、双教学、双招生、双证书毕业生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打造以人才发展为总体目标的综合发展模式,培训方法、学科设置和教材。济南职业学院双元制教学内容的安排、招聘与就业、实践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等全产业链,系统创新和规范管理体系,已被誉为“济南模式”推广到印度等16个国家。注重宣传引导,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对双元制岗位教学制度创新进行全方位、角度的宣传报道,凝聚民智,凝聚共识,营造良好环境社会参与和支持双元制岗位教学制度改革。

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彰显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鲜明特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打造济南职业教育的“新名片”, 助力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探索新路径、提供新样板。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德职业教育合作30年经验与启示[J].职 教发展研究,2020(2):1-8.

[2]周新源,丁亮,侯宏强.太仓市“双元制”本土化实施: 调查分析及改革建议[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 (19):58-65.

[3]周凤华,杨广俊.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0):5-18.

作者简介:刘清涛(1981—),男,山东滨州人,济南职业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