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评类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高中时评类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邢可景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第一高级中学  

注:本文系濮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22年度《高中时评类作文立意实践研究》(课题编号PJCJY2022140)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随着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不断改变,高中时评类作文引起了学生和教师的关注。本文通过高中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实践研究总结出学生在审题立意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此为据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期指导以后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高中时评类作文是一种新材料作文,把时评的热点题目拿来作为高中作文题,旨在唤起学生对时评这种文体的重视。所谓审题立意,是指对作文材料作细致周密的审查、分析,正确判断文体要求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表现手法,以及文章格调,从而根据要求,确定一个明确的中心。

一、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审题不清,典型跑题。有部分同学,对材料的分析不到位,加之想另辟蹊径写出新意,却往往偏离主题,与主旨南辕北辙。

2概念混淆,论述不清晰。概念清晰,是说概念的意义要明确,基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都要尽量做到具体清晰。在整理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其不能准确把握词义相似或相近的术语和概念,外延界定不清,概念混淆,替换了作文原本的核心词语,导致作文内容出现了论述不清的问题。

3立意宽泛,不能紧扣材料。学生在写作时,试图"以小见大",但这往往导致学生在论述过程中逐渐放大观点,表达宽泛,无法准确把握度,致使观点不清。

二、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研究对策

1、简洁引入,提出论点。时评类文章的开头要紧紧围绕材料来进行引述,因为时评类文章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在文章开篇就要简洁地引述材料,进入立论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剖析材料要点,抓住主要信息,精准地树立自己的观点。当前,很多学生为了吸引教师的目光,总是在开头部分进行形象化的导入,借此彰显自己的文学功底,但是在写作时评类议论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切忌大段的形象化引入,要在开篇快速引入材料。

2、就事论事补类论证也许是受了作文题干"对此,你有何看法""对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以上事情引发你怎样的思考"等要求的影响,学生想当然地认为写时评类作文可以就事论事。而有些老师认识上也存在误区,认为学生只要把对这件事或现象的看法说清楚就可以了,因而在指导学生时评写作时,也常常默许甚至要求学生就事论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就事论事"自动化""合法化"了。因此,目前的时评类材料作文,学生普遍存在着议论就事论事的问题,突出的表现就是议论停留于材料所给事件(现象、行为)本身的讨论,虽然,学生也能从本质、危害、原因等方面围绕事件(现象、行为)作多角度论证说理,且文章结构也相对完整,但这种就事论事的议论,议论视野相对狭隘,论证的说服力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文章议论的深度和广度。

3、分析原因,透析根源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如为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叙述这样一个故事: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大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尽管如此,牛顿立志探索科学的奥秘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累累硕果。接着用探因分析法就是: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牛顿正是因为在这种"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这正是在举出事例之后,沿着牛顿为什么会成为科学家的思路,探究其根源,从而证明了"人要立志"这一论点。探因分析法的好处是,一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绝不会发生越扯越远的偏离题意现象,二是完全符合"不偏离材料的中心"

4、延伸拓展议论空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为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法切分分论点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例如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在这一段落中,学生可以引经据典,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知识面,深挖根源,以及社会影响,对材料和观点进行拓展延伸,使观点深化。

5、联系现实,论证观点联系现实部分往往在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也可用于全篇。学生写的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也可以在全篇都联系现实中鲜活的事例,而不涉及历史,这种情况很少。多数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在旁征博引古代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名人名句之后,又联系到当今社会中鲜活的事例;还有的仅仅在文章的结尾之前,联系当前现实情况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证中心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时代感。部分联系现实,出现于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

总之,高中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是一种充满理性思考的创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自觉养成独立探究、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使日常的一点一滴经过思维的发酵、巧妙利用,成为学生在写作上随手拈来、真挚感人的素材。在具体行文时要集中表现论点、适当引据、合理切入、层次分明、结论升华、标题新颖、语言通顺等等,从而达到理想化的行文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志红.点燃"思维训练"的火花﹣一高考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方法与技巧[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6(1):37-39.

[2]肖劲松.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要[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6(6):8-9.

[3]石国权.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6(5):11.

[4]黄卫荣王学东.高考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J].中学语文教学,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