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孔凡奎

枣强县枣强中学 河北 衡水 053100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在不断改革完善,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旨在统整学习过程,培养核心素养。自2020年底获批深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学科示范基地以来,人大附中深圳学校语文学科组紧抓新课标的“任务”“活动”和“情境”要素,深入推进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开发了多元开放、富有特色的活动性课程。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

引言

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学科教学总是局限于智育维度,导致整个课程体系停留在“疏于德、弱于体、少于美、缺于劳”的尴尬局面。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和未来人才培养的长远需求出发,总体确立了“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体系和育人格局。这是对以往教育的一次深刻反思,是基于完整生命主体的发展需求,指向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的科学战略和举措。高中语文统编版教科书,遵循语文课程的属性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大单元的方式编排。教师需要基于教材中设定的或经过优化重组的单元,提炼单元主题,设置情境任务,以单元为抓手,高举“五育”大旗,真正展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1读写单元的读写融通、文体异质

在新版语文教材中读写融通、文体异质和古今互通是基本的特点。在文体上,较之旧版教材,新版教材消除了文体之间的界限,语篇类型多样化,并将阅读与写作相互融通,实现了阅读课中的写作和写作上的阅读课。在新版教材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中,学习任务群指向“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该单元中共有六篇文本,囊括古代、现代和当代经典文本。如文言文《劝学》《师说》,现代文《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当代随笔《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两篇随笔。在“单元学习任务”板块,第三个问题是“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该任务后,附有编者的话,即“议论要有针对性”,并以杜甫在《与元九书》中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举例说明,强调议论文不要自说自话而缺乏针对性。在文体选择上,编者将古代、现代和当代融合,且时代不同,带有明显的思辨性,从而打破了旧版教材中单篇成课和文体聚合的单元编排模式,其目的就是通过打破文体限制,既包括阅读,也囊括写作,并围绕某个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强化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系统性和整合性较强。一方面暗合了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性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这是因为,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志趣和文化传承都不是单一存在的,通过实际情境的检验,才能检测学生的知识的生成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也是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讲,新版教材的编排特点有利于打通单一文体的封闭式思维场,尤其是古今互通的语篇融合,能够从整体上感悟祖国的语言文化思维,在背景上提供完整的学习情境。此外,读写融合的编排倾向,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激发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写作的基本素养,并在链接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从高阶思维培养上讲,新版教材的编排方式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进阶,提高实际问题的灵活处理能力。

2创设实际生活的情境,拉近与知识间距离

高中语文知识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还应该有更广阔的生活。这体现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体系的各个领域和体系,以及整个单元学的理念中。它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创造与高中生对该领域所有学科的理解相适应的内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必修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在课程中,我带领学生们观看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经典电视节目,如《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美的视频就像是生活的广播,让同学们立即领悟到古诗词最好文化的永恒之美和魅力。尽管历史变迁,当言语的高峰在唇齿之间时,依然会散发出来,这让学生们非常关注这一领域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同时也可以坐下来一起生活。刻苦学习,感受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最好的价值观。有同学看到《劝学》一文,对学习有了特殊的理解,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在于长期的积累。特别是对于我们的研究,我认为同样的原则也适用。我们在某一堂课上专心听讲,不如长期坚持和积累时间。唯有谦卑,锲而不舍,努力工作,慢慢开始,积累每一点小知识,才能收获丰硕的学习成果。这样,在语文课上学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育。

3变革学习方式,凸显学生主体

真实的学习情境由学生亲自体验,物化的学习成果由学生主动创造。鉴于此,学科组致力于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努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研讨式阅读教学”课程为例,学科组以新课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载体,打造“图书馆里的语文课”,开发整本书阅读课程《平凡的世界》和《乡土中国》。在线性流程上,首先制定阅读计划,成立阅读小组,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布置读写任务,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逐步推进。从制作大事年表、人物关系表,到为主要人物写传记,再到集中研讨人物形象、作品主旨,学生对作品的认知逐渐深入。在课程类型上,探索“导读课”“推进课”“研讨课”等不同课型,通过课型的精准定位推动阅读目标的分级达成。“图书馆里的语文课”不只是上课场所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在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研讨的方式帮助学生建构主体意识、丰富阅读经验、掌握阅读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认知,收获丰富的读写成果和思想境界的升华。

4聚焦学习活动完成任务目标

在学习任务群中,学习的主体无疑是学生,学习的方式和路径是语言实践活动,由此决定了语文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课标”表述看,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主要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聚焦学习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根据单元学习任务目标,适时为学生灵活搭建各种学习支架,这些支架应该兼顾学习内容的客观要求和学习行为的主观要求,让学生在支架帮助下达成语言实践活动的学习任务目标。

5大单元主题教学案例说明

以高中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的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以综合实践为主,侧重围绕家乡文化生活开展学习实践,且没有单篇文本。对此,大单元主题教学视域下的“一体化学习活动”比较适合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可设计整体的情境任务,如“电视《故乡》栏目摄制组正面向全国征集家乡文化素材短片,需要学生给文化部门提供分镜头脚本”。围绕该任务情境,教师充分调动教学资源,并提供支持条件。对此,引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素材调研,并确定选题、制定拍摄大纲、创作脚本解说词等,然后在实际采访、考察、模拟编导和文案撰写等实践活动中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深刻理解改变课程的新理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创造新的教学。使用“大单元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这对专业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孙美英.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探[J].语文教学之友,2020,39(05):10-12.

[2]侯小田.双线架构文体异质古今互见读写融通——小议高中语文新教材创新编排下的大单元教学[J].中学语文,2020(10):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