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间,大作用,创新评价促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小空间,大作用,创新评价促阅读

陈迪业

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浅述信息技术环境下“1+X”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1+X”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FJJKZX21-026)

“阅读滋润精神,思考孕育智慧。”都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谈起阅读,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整本书阅读”。自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1+X’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立项以来,我们团队借助信息技术环境给整本书阅读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支持,结合整本书的特点和学生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技术手段、方法模式,不断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分享、督促,帮助学生由“他制”到“自制”,提升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阅读后的反馈能力,建立整本书阅读的绿色生态圈。

一、拍照上传——“阅读批注”从一两处到一整页

   “不动笔墨不读书”,自古多少文人墨客都身体力行的提倡批注式阅读。统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在倡导探究性、个性化阅读的同时,也将“批注”这一阅读习惯列为四年级学生必需掌握的阅读策略之一,以一整个单元循序渐进的阅读策略指导为凭借,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与文本真正进行对话。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堂上“拍照上传”的功能,通过这一希沃EN5这一强大的信息采集及展示功能,在课堂的第一时间里就结合课文的学习,展示了学生在阅读时最真实地批注成果。

本单元第一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学习重点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批注,在当堂地反馈中,我通过白板投屏互动将课堂上生成的学生自主批注的成果为范式引导学生运用低年级的时候学习的“圈画生字词语,给自然段标序号”,三年级时学习的“圈画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关键语句”等方式进行阅读批注的同时关注自己批注的内容。在之后的《牛和鹅》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两篇课文的学习时,课堂上的“拍照上传”功能更是让学生进一步走进了“批注”的大观园。学生在写书页一角的小小批注被充分放大后非常直观地展现在大屏幕上,师生更能直面关注批注的内容、批注的作用、批注的方式,在直观可感地对比中让阅读思考更具深度。孩子们就在这样的交流、讨论、修正、欣赏中进行自我阅读、自我反思、自我思考、自我展示,同时,批注也就渐渐成为了他阅读时的一种“习惯性”策略了。

同时《森林报•冬》的整本书阅读也在同步推进中,从一开始的每天“至少1~3篇,尝试用不同方式做10处批注”,到之后的第二个月的“请将你最满意的批注页码拍照上传至班级人人通空间与大家分享”,人人通网络空间的“拍照上传”功能让“双减”之后的“整本书阅读”有了强有力的推进平台,我在空间中可以对孩子们上传来的批注照片进行第一时间的阅读、评改,还可以第一时间将孩子们在空间中被评为最优秀的作品分享到班级微信群里,这样学生的批注越来越有深度、思考的触角也越伸越广,书页上的书写笔迹也从之前的寥寥几笔到密密麻麻,我翻阅着这一本本写满学生阅读手记的书籍,不禁感慨:有了信息技术的加持,让整本书阅读的批注更落地!

二、电台直播——“阅读分享”从无话可说到众说纷纭

     孩子们从三年级开始就有机会参加学校小星星广播电台的“好书分享”这一电视直播栏目,可是每学期只有两到三名的优秀选手才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没关系,信息技术时代,我与孩子们在玩转直播时有着更多的可能性。于是,我先从班级直播开始,从一句话分享直播开始。先利用班级的希沃手机同屏功能,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里为孩子们搭建“一句话荐好书”直播节目。当我第一次将学生在教室里现场分享的影像投在大屏幕上时,学生顿时置身于电视台的直播情境中,咬文嚼字认真了,遣词造句也有讲究了,分享的内容也日渐深刻了。而这些一两分钟的班级直播分享也成了网络空间里展示的好素材。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信息流量的加持让孩子们对分享、对直播的热爱越来越浓,自然对自己的分享的内容也渐渐有了滔滔不绝的诉说需求。与此同时,学生在进行“1+X”整本书阅读时也学会了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深度阅读,使阅读能真正有效地提升。

三、推文展示——“阅读手报”从无从下笔到干货满满

    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的阅读所获制作一份“阅读手报”,这样富有创造性的作业方式,学生却有抵触心理,他们更愿意让我布置抄词语、抄好词好段、抄课文的机械作业,这可如何是好?

    一开始, 我在学生完成的作业中遴选相对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后来再通过人人通空间的推文发表来分期展示学生的作品。每次收到作业,除了在班级课堂上展示讲评优秀的作品外,还将这些作品一一收集拍照,配上我阅读这些作品的时感悟整理成推文发表面人人通网络空间的同时,也推送到班级群里,这样孩子在家完成作业时,他有了更多的学习对象、参考素材,而优秀的人也有了满满的自豪感,家长与孩子亲子交流的话题又多了一个紧扣生活学习的素材,而更多的孩子也有了学习和改进的目标。

就这样,一个学年下来,孩子们从一开始对“阅读手报”无从下笔,到现在的一张张图文并茂且干货满满的“阅读手报”,真是的让改作业成了我最幸福的事儿,也为学生的“1+X”整本书阅读创建出多层次与多维度的新天地。

四、文章发表——“阅读感悟”从不知所云到积极投稿

     “哇,婷婷的读后感发表啦!”“祝贺小惟同学的阅读完《温暖的火车站》一书后写下的《温暖的爱,温暖的火车站》一文发表在《新教育》杂志上。”“祝贺小煜同学《长津湖》一书读后感获得省赛征文一等奖”……几乎过上一阵子,班上就会传来这样的一段祝贺语,大家就都沉浸在文章发表或征文获奖的喜悦中。

     回想起去年一开始引导孩子们写读后感时,交上来的文章或是拼拼凑凑,或是三言两语,均不知所云,更别提能写也阅读的真情实感。怎么办?教给孩子读后感的习作方法的同时激起习作的热情才更是王道。“双减”之后,作业少了,属于孩子们的自主分配的时间更多了,如果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的同时,也喜欢上分享读后感,那不是更有利于整本书深度阅读的推进?想要培养出小作者,那一定要有读者!只有让学生有作者意识,让大家都来当他的读者,这样作者的创作才更有动力!为此,我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发表学生的习作,课前的交流展示、课上的范文朗读、班级教室的橱窗专栏、人人通平台的空间推文、全国各大报刊杂志……所有可利用的发表平台都成为了我评价学生习作水平的“跳板”,所有能发表的文章一定是最棒的,所有能写出发表文章的作者都能得到特殊奖励的班币积分与礼物。就这样, 我们把文章发表玩成了“升级打怪”般的积分游戏。

     也正因如此,从一开始孩子们觉得写一段话都难的读后感,到现在的“长篇大论”,从一开始的“空话连篇”到现在的“个性解读”,无不让我觉得不管是哪个级别的“文章发表”,都有是对学生习作“成就感”的最大肯定。要感谢“双减”,让我们在“游戏”中快乐地记录阅读感悟、分享阅读感悟。

      正如郭学萍老师所言:“双减”落地快一年,在“严格控制”学生书面家庭作业的大背景下,正是“整本书阅读”好时光。

我们在遇见“双减”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建立整本书阅读的展示平台,创新评价方式,那么实践就会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在小学生的世界里推进“1+X”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让深度阅读落地”也都不是难事,而且还是一件很有趣、很幸福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