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趣味化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趣味化教学

候骏峰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塘中心小学 351111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是一门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的课程,小学生年龄较低,天性活泼,对有趣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趣味化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落实趣味化教学,本文从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趣味化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优化策略,以期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教育;趣味化教学;快乐课堂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法律意识为主要目的,是一门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很重要的课程。但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如果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就枯燥无谓的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很难被学生们吸收消化,很难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基于小学生的特征,注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趣味化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学习、在趣味中成长。

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1.1教学理念缺乏更新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在新课改下,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有了正确的认识。然而,一些老师的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以前,未能根据时代要求进行更新,将工作重心仅仅放到课本的内容上,让学生们背诵记忆课本上的文字内容,考察学习效果的方式仅仅是卷面考试,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在精神层面的吸收。这是一种严重的形式主义[1]。另外,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够,把老师的作用看得尤为重要,而学生对于知识则是被动的接受,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教学质量下降。也有一些教师尝试使用一些比较创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没有很好的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而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快乐氛围,这样的课堂缺乏深度,过于趣味化,而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往往较差。另外,一些教师认为道德、法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把课堂氛围弄得特别严肃,这样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和抵触的心里,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1.2教学内容缺少多样性

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主要是以现有的《道德与法治》课本为基础,大量的资料来源于实际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案例中的许多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全面的教学,一定能够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思考和共鸣,从中获益。但老师的讲解常常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实践性的学习内容却很少,老师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理论上[2]。此外,加上课程时间有限,学生不得不去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反而缺少最重要的实践环节。这对于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内涵是很不利的,同时也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1.3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我国的教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停滞状态,教育改革起步相对较晚,很多老师都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思想,不能很好的将现代化、创新的教学观念应用于教学,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简单的讲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新的教育观念不能在教学中得到及时的应用,在课堂上缺少乐趣,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对原本枯燥无味的道德、法治课程产生反感。此外,一些老师过分强调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背诵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既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也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从而影响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整体水平。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趣味化教学的有效路径

2.1做好课堂导入

好的开端就是胜利的一半。要使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在每节课的一开始就应该是趣味化的,富有吸引力的,这样学生们专注于课堂的时间才会延长[3]。因此,老师要做好每节课开头的教学的引导。教室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喜好,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的过程,可以用活动化、游戏化的环节,使每位学生都能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当中。例如,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在讲授“这样做对吗”一课时,老师可以先给孩子们讲一个在校园里发生的事件,这个故事要贴合该课的主题,讲得生动有趣,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事物的对错,让他们回忆起自己的人生中是否存在过这样的情景,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当在气氛彻底活跃起来后,再深入去讲教材本身的知识内容,互动性强、趣味化是整个课程的关键所在。这样,学生也能够以一个愉悦的心情,更好的掌握课堂后续的学习内容。

2.2抓住兴趣特点

小学生的兴趣特征与初、高中学生的兴趣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为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一些细小的、变化事物吸引,窗外的云的飘动,风吹落叶,都有课可能把孩子的思绪带到距离课堂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去。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理论性的内容较多,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孩子们很容易对其失去兴趣[4]。所以,道德与法治的趣味化教学想要顺利实施,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兴趣特点。例如,有的学生在课上经常会超过老师的教学进度,自己去阅读课本后面的内容,对教科书里的内容自己思考;一些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在课堂上更趋向于开展活动、讨论。所以,我们在打造快乐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整体及个人兴趣特点,努力让他们满意。 以“互联网改变交友形态”这一课的学习为例,有些学生对电脑感兴趣,在课堂上就会较为活跃,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幅提高。把握好学生的兴趣所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展示,学习的过程就会变得快乐起来。

2.3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提高小学德育和法治课程的趣味性,需要正确采用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手段,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头的现代化资源就可以给课堂带来很大提升。不论是讲授一堂新课之前的引入,还是在课堂当中的深讲,都应该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师可以用投影仪,将课程相关的小视频、图片等展示给学生们,不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还方便了老师,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5]。教师要想让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社会问题十分单纯,对道德与法治内容不了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增强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到“诚实守信”这个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来谈谈这个话题,然后通过课堂交流与展示来让学生了解到诚信做人之道。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有关诚信的公益广告与图片来增加学生对诚信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景剧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要学习道德与法治这个课程之后才能够真正意识到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当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由我们身边的人或事所引起的。所以有了良好的诚信才能让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得更加美好。

2.4布置实践性作业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活动,道德与法治课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要形式。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品质。《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6]。”由于家庭、学校、安全等原因,小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可生活实际才是学生们最好的课本,实践就是最好的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参加实践性的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很多生活中的技能。

课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可是知识终究要回归于实际生活,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方面。老师和家长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优秀的品质,引导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学会爱别人、勇于奉献等优秀品质。[7]比如在教授“尊重他人”这一道德概念时,老师可以将自己遇到过的事情通过不同人物角色来展示给学生们看:面对一个正在上学却没有找到钥匙开门、遇到一个正准备去上班却没有带钥匙却要出门买菜的老人;在教授“爱护环境”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哪些东西是大家共同拥有的;在教授“热爱劳动”这一概念时则可以让学生理解如何尊重他人。老师和家长只有从日常小事上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树立为有道德品质有优秀品质的人去影响他们,孩子们才会爱祖国、爱他人。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运用好趣味化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与教师的感情沟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教师仅仅在理论上明白其重要性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好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息,使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变成学生爱学的课堂,真正发挥出这门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开展的实施策略[J].家长,2022(30):40-42.

[2]张征然.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家长,2022(26):43-45.

[3]沈婧婧.活动化教学,建构魅力道德与法治课堂[J].教育界,2022(22):59-61.

[4]叶智勇.打造快乐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浅谈[J].名师在线,2022(20):22-24.

[5]杨罡.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趣味化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22(06):108.

[6]韩帆.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52.

[7]许翔翔.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实施趣味化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下),2019(12):188.

作者简介:候骏峰(1977年09月),性别:男,民族:汉,籍贯:莆田市涵江区,学历:本科,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