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小流域治理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小流域治理实践与探索

陈贵亮 ,王瑞霞

平邑县水土保持中心 山东平邑 273300

摘要: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侧重于改善山区的生活和生产条件,通过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谐发展取得经济、社会效益。新时期我们要结合基层工作经验,探索和完善水土保持的政策机制、治理能力,研究和探索水土保持在产业整合发展、发展农业生产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突破现有条件限制,做好基层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创新,调动全民水土保持的积极性。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小流域治理实践探索

引言

保护水土资源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平邑县水土保持工作目标。按照临沂市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要求,结合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综合治理原则,有效减少水土资源流失。

1水土流失危害

流域内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这不仅制约着当地生态、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到下游河道行洪的安全。主要表现:水土流失使表层土壤流失,造成部分土地资源被损毁,土地生产力下降;危害水利设施,缩短了工程使用寿命,造成河道淤积,影响河道行洪安全;沟谷径流的泥沙含量的增加,加快了堰坝、拦砂坝和水库的淤积。由于多年以来雨水的冲刷,流域内的水流携带大量泥砂和有机物质冲入水库内,造成库区内淤积严重,总库容量急剧减少。在枯水期,岸边大片淤积库底裸露在外,杂草丛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2小流域环境提升措施建议

2.1加强小流域内工农业和生活污染源整治

全面对小流域各类入河排污口开展监测,分析掌握入河污染物种类、浓度和排放量、水质情况等,查清相应排污单位,确定主要排污类型。对小流域内中小型企业(作坊)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式、台账式、网格化管理,分类实施关停取缔、整合搬迁、整改提升等措施;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关闭能耗高、污染重、治理无望的企业与生产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严格涉河涉湖建设项目审批,对重污染高耗水行业整治提升,全面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推广湿地、植物缓冲带等生物净化技术,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持续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化;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污水收集主干管网、支干管网、入户管网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对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积极开展提标改造,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

2.2实施小流域生态恢复工程和绿色低碳发展

大力开展水源涵养区、流域源头区保护与修复,加快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强河流湿地保护。针对河湖底泥、滩涂重金属累积性风险较高地区,因地制宜提出清淤、固化、稳定化、生物修复等治理任务要求,降低累积性风险。加强流域缓冲带生态保护修复,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建设重要节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禁止拖网捕捞及破坏式清淤;强化水环境预警体系建设,以饮用水水源等敏感受体和环境风险较高、事故频发区域为重点,提出在线监测设施建设的要求,明确预警监测、预警管理机制建设等任务。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物质配套、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小流域周边生态优势、特色资源优势,将小流域治理与乡村旅游、休闲养生、绿色产业发展有机衔接,引导小流域周边乡村因地制宜开展景观节点保护、民俗建筑修缮,让小流域治理过程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富裕的过程,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低碳发展。

2.3立体布局

为主要作物建造生态果园、绿色菜园和高产栽培园,恢复农田和生产道路。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建设农业示范区,提升森林复盖率,加强流域生态景观建设;上游正确设置谷坊,沟道设置堰坝,山脚设置排水渠道系统,层层拦蓄,加强水资源利用,减少泥沙淤积。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推广“山顶松柏带帽、山腰果树缠绕、山脚堰边压花(金银花、花椒)治条”,以及“沟沟闸、节节拦、层层蓄”等技术措施。

2.4生态治理

环境治理是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实现绿色治理。生态治理主要有植物措施和封育治理两项措施。将这两个要素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扩大植被覆盖面,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植被覆盖率低是小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之一,提升植被覆盖率是改善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增加植被覆盖率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特性以及有效减少土壤侵蚀。提升植被覆盖率有三种主要方法:(1)人工造林。一般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乡土树种,开展水土保持林的栽植工作。(2)封育治理和水保林补植措施。对山地丘陵的上部开展封育治理措施,并对部分区域开展水保林补植措施,实现流域内植被的自然修复。(3)经济林栽植。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的绿色无公害农、林、果产品,发展绿色观赏经济园和生态农场,规模发展的特色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3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可以有效拦截泥砂,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水库、河道淤积,涵养水源,为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盘活大片林地固定资产,向山地要产值,向林业要收入,积极发展林上、林间、林下经济。同时开展生态旅游、采摘、休闲度假等项目,带动周边一系列配套服务业的发展,招商引资,促进就业,经济效益显著。

3.2生态效益

合理规划,科学实施,建立有效的综合预防系统,加强保护水土资源的能力。治理后植被的增加和小规模水利项目的实施有效涵养水源,区域小气候逐步改善,生态效益显著。

结束语

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有效减少土壤侵蚀,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在当地环境和经济效益之间取得平衡。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人类活动对小流域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科学的小流域治理措施,改善了水土资源,提升了小流域的生态环境。除了加强治理外,还需加强宣传与监管,提高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认识,实现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梅.黄山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实践与探析[J].江淮水利科技,2018(04):39-40.

[2]赵阿妮.黄土残塬沟壑区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3]杨华峰.汾河上游涧河进口段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实践与探索[J].山西水利,2019(07):12-13.

[4]张超.美丽厦门建设背景下后房溪滨海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探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9.

[5]姚俊北,赵云,张功.青龙峪生态景观型小流域治理实践[J].山东水利,2017(0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