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问题及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问题及管理

曹颖

33050119881101442X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同时也导致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对当前部分区域环境造成了严重,如河道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在各类外在影响因素的作用下,被污染、阻塞的概率随之增加,为此需要同步开展水利工程长期建设工作,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合理采取对策并制定出完善的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指导方针促进我国生态建设工程的开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对策

前言虽然我国入的十分丰富的水资源储备,但是同样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水旱灾害的威胁,因此重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至关重要,既能够保证水资源供应充足,而且能够实现对于水旱灾害的有效预防,其中有关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充分把握现阶段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此促进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为我国水资源的合理调度和运用提供支持。

1河道治理过程中的问题

1.1不注重护岸建设

由于缺乏护岸设施,或者河堤单薄,河道在长时间风浪冲刷或行船碰撞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河堤破坏、坍塌等现象。同时,由于护坡效果差,而导致河岸边水土流失严重,泥沙都淤积到河床内,长时间的发展就会导致河流的防洪泄洪能力下降,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

1.2河流污染严重

第一,现代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高耗能、高污染的基础上,工厂生产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污水、废水,一旦缺乏相应的处理措施而直接排入河道中,就会导致河流水污染严重。第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一些流经城市的河流或者作为景区开发的河道都不可避免的会有各种垃圾,包括许多难以降解的塑料垃圾等,造成了河道水质的污染。第三,河道的过度开发,导致原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河流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被破坏,导致污染愈发严重。

1.3河道的不合理开发造成破坏严重

一方面,许多区域在进行河道利用与治理的时候,缺乏生态环保意识,而只追求眼前利益,对河道进行过度的开发,导致河流水域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河流自身的生态调节能力下降,进而就容易产生各种污染、水资源缺乏等问题。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虽然能够调节水利,但是对于原有的河道生态循环系统也会造成破坏,进而影响河道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调节能力。加上在治理这些问题时,多偏重依靠理论,导致所使用的方法与实际不符,并不适用,无法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1.4城市建设过度占用河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建设面积也在不断向周边扩大,不可避免会将河流纳入城市范围。而城市内人口密度的增加,对房屋建筑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为了满足住房需求,城市管理部门会将河道纳入开发建设的范围,减少了原有水利工程的面积,这会影响水利工程防洪排涝的效果,使水利工程性能无法达到原有的设计标准。另外,农村区域也存在着将河道填平作为耕地种植的现象,而使河流逐渐的沼泽化,并且在围河造田的过程中也会造成水质的污染,严重破坏了原有河道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1.5河道治理责任划分不明确,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如水利部门、环保部门、水利部门的派驻机构等,但是他们对于各自的责任范围并不明确,这就容易导致为了自身利益而存在冲突争议,不利于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比如在遇到严重的河道事故、严重污染责任等,各部门就会互相推诿扯皮,意图逃避自己的责任;而对于能够从中获得利益的管理事项,就会争相表现,其实并没有做出任何实质上的贡献,并不能将有关的管理制度落实到位。这就导致当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管理效率低下,漏洞百出,使问题不断扩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2河道治理措施

2.1拓宽河道,清除河道淤积

在进行河道拓宽施工时,必须要考虑到河道周边的房屋等,要按标准进行补偿;对于河道拓宽的宽度、挖出的泥土的运输、实际取得的效果等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后,才能进行河道拓宽的工程。泥沙的淤积也是河道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并且危害很大,因此对于河道的泥沙要进行定期的清理,疏通河道,提高水利工程泄洪抗洪能力。在进行泥沙清理时,需要先进行现场勘查,然后根据需要清理的工程量做初步统计,以此来确定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人力、泥沙运输处理等施工方案,确保清理过程的顺利。

2.2治理河道水质污染

一方面,要控制污染物向河道内的排放。严格监督控制企业污水的排放,禁止不经处理直接排放至河道中;加强对市民或景观参观者的素质教育,并监督他们禁止向河道随意丢弃垃圾。对于已有的污水排放造成的水质污染,要依靠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污水净化,减少河道内的污染物。另一方面,恢复并提高河流自身的净化能力。可以构建人工湿地来改变河流的水质;在河道沟槽设置隔水层,在此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促进河流水域范围内的生态循环,净化水源;借助微生物降解污染物质,实现污染水质的净化。

2.3开展生态护岸工程

当前应用较多的是生态护岸技术,该技术既能够实现河岸的加固,有效抵御雨水、洪水等的冲刷,又能够恢复河流水域的生态环境系统,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固化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是河道治理的重要手段。在应用该技术时,需要在河岸上种植一些根系较为发达的植物、草皮等,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性能较好的土工材料或者混凝土材料,来实现河岸的加固,减少河道治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如防洪能力减弱、水土流失造成的河道淤积、河流污染等。

2.4合理规划,保障河道合理开发

首先,是城市内的河道开发。在进行城市开发规划的时候,要避开水利工程河道的范围;如果不可避免的需要将河道纳入建设范围,在进行工程建设时需要注意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通过河堤绿化等方式合理利用,形成休闲、景观场所。同时还要加强对建设过程的监管,如果有开发商私下改变河道结果、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应当要求停工整改,直至整改完成才能继续进行工程建设。其次,对于农村地区存在的围河造田现象,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禁止,要求责任人退出河道区域,恢复河道原状。对于因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对农村范围内进行征地的,需要按照规定给予足够的补偿,以弥补农民的损失。

2.5合理划分河道治理责任,落实河道管理责任机制

首先,在各相关部门之间划分清楚河道治理的责任范围,如水利部门、环保部门、城市规划部门、执法部门等单位,使他们明确自己所负责的河道治理任务,避免出现问题后互相推诿,找不到责任人,放任河道治理问题的蔓延。其次,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互相协作。对于专项的河道整治任务,可以由水利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组建专门的小组,开展河道联合治理,实现更好的治理效果。最后,需要对河道治理过程展开有效的监督。一方面是要加强对于污染河流、破坏河道结构的行为进行监督,在发现后及时要求制止,如果有不配合的,可以借助执法部门的强制力量,对破坏河道治理的现象进行打击,对破坏行为的相关人员进行追责。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工作人员河道治理行为的监督,对于没有按照规定履行责任的相关人员进行考核,督促其按规定履行职责。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我国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相关主管部门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范围,采取有效的手段与措施开展水利工程河道的治理,促进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水利调节、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功效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李红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魅力中国,2015(8):217.

[2]项晨,张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394.

[3]张茂.浅谈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珠江水运,2020(16):6-7.

[4]傅振久.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8,1(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