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研活动模式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教研活动中“分众模式”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创新教研活动模式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幼儿教研活动中“分众模式”的实践探索

夏月

滨海县界牌镇第二中心幼儿园 江苏盐城 224561

摘要: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环境、工作经验等不同而存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差异,不同教龄的教师其专业最近发展区都有所不同,因此探索“分众模式”教研使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能有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为不同模式中的教师给与更有针对性地专业教研指导和支持,更加凸显“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关注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研能力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分众模式 教研活动 研讨互动 教师发展

在学前教育不断发展的当下,教研活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教研,开始对教研进行研究。教研组是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织,教师在这个组织中进行信息交流、问题讨论、研究探教师的发展。

讨等活动。但在现如今大部分的传统教研活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教研活动效果欠佳,影响学校与

一、教研组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研活动形式化严重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只注重形式上的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不考虑本园的实际情况,未能解决实际问题;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教研的重要性,未投入较多的时间在教研活动的准备上,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交流有限,缺少深入思考的探究和主动交流探讨的意识,缺少思想的碰撞和共享,教师们的专业发展无法得到提高。教研活动也没有凸显出“合作、探究”的理念,完全就是应付了事、走走过场,导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例如:在我曾经参加的某某幼儿园的区域游戏设计研讨活动中,活动成员以“走过场”的形式到各班区域活动室浏览一圈,将活动分析表随意写两句,未能深入思考每个区域设计的理念是否合理性,活动主持人也只是拍些照片、收集表格将资料存档,完成所谓的任务,将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2.教研模式单一,教师积极性不高

很多幼儿园开展的教研活动大多都是理论学习、布置任务、参加培训或组织研讨,并不能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教活动中存在的困惑并没有被关注。组织者对活动内容缺乏思考,表现为随意性大,大多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收获不大,应付了事,甚至疲于应付,导致部分教师失去了对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工作中也失去了自信心。

3.教研活动缺乏专业引领

在许多幼儿园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大多都是临聘的非专业教师和刚毕业的大学生,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经验都非常不足。在开展教研活动时,部分幼儿专业的老师因没有做过课题或教学研究工作,在主持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或内容的选择上,不知道怎样入手,缺乏引领性。

二、“分众模式”教研

(一)什么是“分众模式”教研

在如今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呈现出了一些分众现象,例如:“小众文化”、“分众传媒”、“小众设计”等,而在幼儿园的教研组建设中,也可以模仿这种形式,以“分众模式”进行教研活动。

“分众模式”教研:分析与研究每一位教师在擅长领域、学习经验、个性特点、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划分归类,形成各个具有共同研究方向的小群体。每个小群体确定相应的研究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各自需要的内容进行研修,这样每位教师都能够在教研活动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发展领域和展现平台。

(二)“分众模式”的划分

1.基础模式:新教师研讨小组

本模式中的教师一般以五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为主,虽缺乏工作经验但却又有着一股新鲜的力量投入到教研活动中,年轻教师之间的研讨是接近的、相仿的,相互之间乐于学习交流与探讨,没有过多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共鸣,进而能够从最基础的教研活动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发展。

2.平行模式:思辨交流组、创意合作社

将有着同等专业能力、工作经验、文化背景的成熟教师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特别适合平等对话的群体,从而去除权威、平衡等观念,采用不同的研讨方式进行互动。例如 :幼儿园举行各年级组的教研总结活动,以答辩会的形式呈现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创新,各年级组利用5分钟的时间进行ppt汇报,用2分钟的时间针对现场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答辩,在反思性总结中直面真问题,在答辩式思维中寻找新节点。这样形式的思辨活动可谓是“干货”满满,形式新颖,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在此教研活动中的学习与吸收。

3.引领模式:骨干教师研究小组

以幼儿园内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骨干教师为核心小组模式,采取问题研讨、深入交流、互相探讨等方式开展活动。该模式的教师在专业能力、知识技能、经验与信息等方面均高于一般教师,能起到比较突出的引领作用;也对其中的核心教师提出来更高的目标要求,激发他们的自我发展意识。例如:幼儿园的名师工作室,以教学活动为基础、以教研活动为导向、以培训活动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为重要研究形式,做一线教师力所能及的研讨,做一线教师实际需要的研讨,做提升专业素养的深度研究。

4.云端模式:线上资源交流小组

该模式中的小组成员是对网络技术有一定能力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资源库、线上交流互动、资源分享等方式将网络上的新资源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从而进行相应的研讨,不断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前进的步伐。

三、“分众模式”教研的优点

开展“分众模式”教研是幼儿园教研组建设发展的新理念,确立“管理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教师是自身专业发展主人”理念的教研方式的一次新探索,是提高教师教研活动能力的新举措,“分众模式”教研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1.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需求

大部分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内容往往泛泛而谈,浮于表面,造成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专业发展需求无法满足,导致有的教师吃不饱,而有的教师吃不了”的现象,忽略了教师发展的需求差异。从难度来说,教研模式“分众”后,每个教研组内容相对的难度系数是不同的。幼儿教师根据自己专业水平、工作经验,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自主选择,这就大大激发了教师自主性。教师角度来说,教研模式“分众”,充分考虑到教师个性、环境、受教育、经历不同而存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各不相同,易于提高教师内在发展积极性。从幼儿园角度来说,最终幼儿园的发展,是需要从教师发展的需求方面进行考虑。教研模式“分众”,对教研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新的发展方向,真正体现幼儿园需求和教师需求的统一

  2.有助于教师间的高质量教研

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并不在于活动的内容,而是在于教师的参与度,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应该是教研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积极互动者和成果分享者。同种模式中的教师间平等、开放、轻松的教研氛围、适宜的教研内容和方式,能营造积极的交流互动环境与学习探讨氛围,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动地互动交流和专业研讨,提高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助力的有效性。

3.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积极性

在现如今的幼儿园教研活动中,比较重视研究教师的“教学”,而“分众模式”教研内容的选择是从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更加具有教研意义。当教研内容选取从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那这些问题一定是真问题,是教师工作中的困惑,是影响幼儿园整体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时,必定会影响到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因此“分众”教研模式从教师的本身出发,教研内容只有从教师实际出发,利用符合教师教研的模式真正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众的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的,随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参差变化,在以后还会出现新型的分众方式,形成新的教研活动小组。而教师在自我的不断发展中,也是一种动态的变化,可以重新投入到适合所在阶段的分众模式中。

“分众模式”教研的研究之路还在继续探索和实践中,其实任何一种教研模式都是各有利弊,“分众模式”教研同样存在着一些实际分组局限性的弊端,因此,在以后的教研实践中通过园级教研组、年级教研组、骨干教师教研组等多元合作、互为补充的活动模式,使教师的个体经验在“分众”小组交流间分享,教师的个性问题在“分众”小组中研讨分析并解决。让每个教师成为教研的主人、得到专业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专业能力。通过“分众模式”教研关注每位教师的专业技能发展和教研能力发展,从而更有效促地进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岚,黄丽萍.如何当好教研组长[M].广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2]冉翼.以幼儿园分层教研促进教师自主教学能力发展的策略[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