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意法教育策略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意法教育策略探索

刘喃喃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金书小学  2537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发展和完善,想要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引入创意法教育,首先要保证教师自身具备创造能力。在小学数学中引入创新性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理解和思考问题,并利用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引入创新方法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理解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三年级实施创意法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认知的重要对策,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基于学生心理特点设计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创意法;教育策略

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方式逐渐被去其糟粕,学校更加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在“双减”教育背景下利用更少的时间创造更高效的课堂价值。教师要随时跟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学的目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体验数学学习的困难并为之完善,把教学改进的方向对准新课改的要求,将创意法教学策略完美融入进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索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意法教育策略。

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意法教育策略的意义

创意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独立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总体学习能力。由于小学数学比其他学科更独立,因此数学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性和实践技能。同时,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小学数学更多需要与理论和实践相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推行数学的教学创新活动,能够通过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更加适合现代学生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更深入的研究,通过在学习活动中吸取到的更多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以此来推动数学学习进步。随着新课改浪潮,“纸上谈兵”式的教学方法早已不被推崇,创意法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发现问题。首先,利用创意法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创意法教学灵活多变、教学内容新颖,将其运用进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数学学习在学生心目中从被动变主动,增长学生好奇心,推动学生自觉钻研数学知识,从而更加轻松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以此来推动数学学习进步。

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意法教育出现的问题

    1.学生过分依赖教师

    数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单纯的将目光停留在课本中,难免会有所欠缺。由于小学生接触数学知识不久,加上应试教育深入人心,在教师设计了有创意的学习活动后,学生很容易对其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去尝试。数学教学中运用创意法的一大目标是要让学生将知识运用进实践,如若学生仍然过分依赖教师,则会让数学教学创意法效果尽失,浪费时间。

    2.学生思维能力较低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意法教育看似轻松,事实上,学生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灵活思考。有些学生不能有效地将课本知识与思维逻辑结合起来,因为他们不太了解数学所需要运用到的东西,导致下一步的数学学习会遗漏一些关键步骤,最终导致创意法教学效果下降。教师应找出和分类更多与创新教学有关的问题,并加以归纳,以便更好地改进教案,设计出更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创意法教育活动。

三、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创意法教育策略

    1.以知识迁移创新教学活动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不再停留于眼前的学习,更注重新老知识的结合。可以直接将创新活动设计为知识迁移主题,迁移思维加入学习活动,能够扩充学生知识面,遵循创意法的基本原则,使学生平衡左脑与右脑的思维,在数学学习中形成一定程度的迁移思维,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广泛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数学基础学习的成效。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意识流动性,先从思维入手,循序渐进解决教学难题。

    例如,注重知识同化调整。在学习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时,首先复习加减乘除运算的初步理解学习,在学生掌握后进行深度学习课程之前,教师预先让学生对运算的初步形成再熟悉一次,利用学生的复习角度再引出新知识,并且利用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习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利用课前小故事或多媒体引导学生认识分数是如何演变而来,一课一课进行学习迁移,而不是学完所有知识再迁移,这样合理安排迁移教学在平日教学里穿插,不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负担,同时能为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2.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生活里能够应用进数学知识中的东西,教师可以直接告知学生,或是以实践为形式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探索,以此让学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方面有所提升。利用"反向教学"让学生从问题中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直接给予解决方法让其来计算或得出结论。以此方法教学不仅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一举两得。

    例如,教师在每节课的课堂预习部分,改掉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而是抛出引子,只讲解基础部分,接着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讨论或自我思考的方式来回答,锻炼学生在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拿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的《位置与变换》举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为学生演变其之间的位置关系,再放出问题,如立交桥的纵横交错,为何要如此构造?教师抛出问题后等待学生自主思考,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考能力。

    3.利用恰当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是进行一切数学学习的基础,这一观点在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时也不例外。教师要懂得引导学生以数学化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形成数学化的思维模式。这样使得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运用自身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问题加以解决。

    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可以利用书中给出的具体教学情境以外,教师还可以对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事先的了解,比如学生喜欢的公主、奥特曼等卡通人物,将这些卡通人物作为主人公放在一个数学情景里,可以创设一个动漫人物赛跑的情景,动漫人物共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赛跑大会,究竟哪个动漫人物跑得更快呢?教师要给出几个具体的动漫人物,并给出他们奔跑的路程和具体时间(路程应设置为分数),让学生算一算,每一个动漫人物的跑步速度,最后进行比较,找出跑得最快的那一个,并计算出其余没有到达终点的人究竟停在了跑道的几分之几。这其实是对分数的变形,这样的教学情境的使用,充分将动漫人物与游戏相结合,能够使得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分数的初步相关知识。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不应阻止学生问题的产生,而是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思考与探索,带领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给出问题的具体分析。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更注重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培养,对于教师则要求创新教学内容,根据课本知识合理设计学习活动。随着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提高,基础知识与教育相结合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小学数学课堂必须摒弃死板枯燥的教学,不断改进学习活动,最终提升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艳莲.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的对策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01):31.

[2]高巨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的策略[J].读写算,2020(13):24.

[3]汪晓蓉.创意法教育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读写算,2019(36):126.

[4]付国艳.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J].中华辞赋,2019(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