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特长生体能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初中体育特长生体能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陈珊珊

中山市华辰实验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教育事业的关注也不断增加,而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了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学科迎来新的挑战。对初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能训练首先要遵循打造多元训练矩阵和强化特长项目优势的两个主要原则。其次初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能训练要运用好耐力训练、平衡训练、力量训练和弹跳训练四种主要方法,针对体育特长生的身体素质和项目特长来组织体能训练,帮助体育特长生提高体能水平,助力体育特长生在竞技场上发挥出更高的水平。

关键词:初中;体育特长生;训练

引言

体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其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身体抵抗能力、心肺耐力、肌肉耐力、柔韧性、反应能力、位移速度、协调性、灵敏性、爆发力、平衡能力等。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如果能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能训练,身体素质与心理状态会得到健康发展,拥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阳光的心理,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初中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育发展水平调整体育训练方式、训练内容和训练强度,对单一化、单人化、传统化的体育运动进行改革创新,构建与初中生能力水平相匹配的新型体能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初中体育体能训练的意义

1.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课程较多,坐在教室里的时间比课后时间长,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多加锻炼以缓解身体上的疲劳。体能训练在这里就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好处,不仅可以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发挥良好,让学生充满活力。只有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才可以做好每一件事,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体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所以初中体育体能训练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除此以外,体能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等情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发育的时候,同时也是三观形成的阶段,所以体育体能训练有助于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更有助于他们好好学习。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能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心理也有积极影响,也可以营造良好教学环境,让学生得到更多锻炼。所以体能训练策略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让身体得到锻炼,增强体魄,以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1.2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初中阶段对于体能模块的教学要求,除了包括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能训练以外,还要求他们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多元化的体能训练方法,同时学会评价自身训练效果等。体能训练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与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初中体育特长生体能训练的主要原则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体能水平的高低与人体的形态学特征以及人体的机能特征有着密切的相关。体育特长生虽然在某类项目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会在某些领域有着自己的短板。比如,跳高特长生拥有身高优势和腰部柔韧性优势,但可能在耐力性上稍显不足,这就是耐力短板。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赢得金牌的跳高选手就想在赛场上刷新个人以及奥运纪录,但屡试不果,赛后该名运动员表示每次跳高的体能消耗都非常大,短短几分钟的休息不足以恢复。连奥运会金牌运动员都会因为体能原因而无法发挥出更高的水平,更何况普通的运动员,这无疑凸显出体能的重要性。体能的加强不是局限在某一个板块,而是全线覆盖,因此,针对初中体育特长生的体能训练,教师要秉承打造多元训练矩阵。

3初中体育特长生体能训练的主要方法

3.1合理安排体能训练时间

在传统的体能训练中,教师训练缺乏规范化,常出现训练时间过短或训练时间过长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获得更好的锻炼。体能与体质密切相关,初中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应以学生的健康作为基础,合理安排体能训练时间,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上拥有充沛的精力进行锻炼,完成各项训练目标。因此,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训练时间进行严格把控,并在训练时从旁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在训练中获得进步。

3.2创新简单项目,开展组合训练

初中体育教学针对学生身体形态、耐力素质、体能训练开展的教学项目较为单一,多数体育运动为简单的体操运动、田径运动、跳高运动与跳绳运动等等。这些运动确实可以帮助学生强身健体,但因为这些训练项目形式较为单一,通常表现为某一项或者某两三项运动会持续一个学期,这就导致这些体育训练项目在培养学生耐力、速度、力量等方面还缺乏针对性和持久性。对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唯分数论教学理念,更加关注教学过程,强化对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理解和认知,在充分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及运动爱好的基础上开展多元化的体能训练活动,将单一的训练动作进行多样组合,合理安排各项体育训练活动之间的衔接关系与互补关系,使其具备层次性、系统性和递进性,合理地设计教学强度与教学时长,使体育教学具备更强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让学生能够在情绪高涨的良好状态中完成训练。

3.3完善体育教学实践机制

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构建不同的教学体系。由于初中院校中每个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对每个专业的学生均使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无法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的,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体系,并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做到因材施教,使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4改善体能训练方法

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训练的方式、方法,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训练模式,将之融入教学中的体能训练,营造良好的训练环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体能训练中。训练方式的创新尤为关键,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改进训练方法,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创新、改善,使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更加独特、有趣味性。此外,还可以在体能训练中发挥体育的趣味性与竞技性,采用多种组合方式,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总之,要确保体能训练有序、有效进行,就需要初中体育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训练任务,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

3.5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方法

当前阶段,许多初中生在进行体能训练时通常会犯一些认知错误,他们认为在体能训练时如果身体感受到疲惫就一定会取得成果,实则不然,感到疲惫是因为超负荷的体能训练对身体造成了危害,因此在体能训练时采取科学的锻炼方式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课堂上就需要将正确的运动方式教给学生,避免学生在训练时因动作不标准而受伤。在体能训练中,体育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让学生慢慢过渡。

结语

丰富多样的体能训练方法,不仅是激活学生趣味,给学生创造愉悦训练感受的必要考虑,而且也是扩大覆盖范围,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借助训练来提高体能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立足当下,结合更多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来开展体能教学,让学生的训练保持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格.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学体系的研究[J].体育风尚,2018(8):1.

[2]刘世望.新课改下初中生体能训练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4(21):83.

[3]陈春林.关于初中生田径体能训练的研究[J].山西教育(教学),2017(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