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秦莉

重庆市忠县忠州第四小学校 重庆  忠县  404300

摘要:隨着新课程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重心逐渐由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偏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光要关注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结合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人文教育。塑造学生性格,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责任。本文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分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策略,仅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

教育学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核心,而教师只承担引导者的身份。新课程改革也给出要求,目前阶段的教育重心应该实现向人本主义教学的偏移,因此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技能上,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感受到语言的独特魅力,能够用语文课学到的知识进行生活实践活动。而阅读教学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育教学阶段渗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应该成为所有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绝大多数是从课文处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因此教材内容往往是对学生阅读教学展开的主要阵地。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会针对教材编排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由生字认读、阅读技巧、层次划分、内容概括四方面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学设计相对简单,但也包含了互动环节。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要舍弃这些繁琐的对于阅读材料的分析,而应该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多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结合阅读材料和生活实际练习表达内心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引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1]。比如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三读法展开阅读教学,即让学生通过多次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关爱亲人的情感。第一遍读是初读感知,是让学生在粗读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有基本的认知,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况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式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速读和概括能力。当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后,教师就要通过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寻找课文中能够体现母亲生活艰辛的句子,通过学生在全班交流,并在原文中寻找关键词和关键句,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字敏感程度,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认知。第三遍则由学生复读课文,找到全文表达的主旨和核心精神,这一遍阅读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通过让学生寻找课文的核心观念,再由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其表达的主题。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解析和学习,课堂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感受母亲对子女的关心和疼爱,从文章中学习相关的价值精神,使学生回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母亲和自己的生活点滴,从而让学生体会亲情,并且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理解母亲,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尤其是课堂活动的设计一定要丰富,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阅读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补充扩展性的问题,作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也可以在梳理完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走上讲台画一下课文内容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具有简洁直观的特点,可以让老师快速把握学生对于本篇课文的学习和理解情况,以便于做出合适的教学引导[2]。

二、结合课外阅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品味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感染力,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还需要加强课外阅读,通过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生活丰富起来,结合自己阅读的文学作品进行知识的内化,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对于自己的内在教育,使学生能够结合课外作品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自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采取布置作业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当前的一些"喜马拉雅"、"为你读诗"等功能性的APP,布置作业,让学生每晚睡觉前半个小时通过有声读物的方式同一篇文章,以此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为了能够锻炼学生联系生活的意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读后感,把读到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几句话,让学生动起来,从而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孩子平时的生活能够丰富多彩一些,这样的方式能够改善亲子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多样,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小学生对于阅读读物的选择还缺少自主性,作为教师要多帮助学生进行书目的选择。通常我都是把课外阅读和课内的单元教学结合起来,推荐一些和单元主题一致的文章,从而达到塑造学生性格,改善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的目的。

三、结合阅读材料,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小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人之初,性本善”。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并且鼓励学生把阅读文本中的人物行为应用到生活中,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关怀属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属于阅读理解的范畴,教师应该变通教育教学理念和思路,开发多途径教学方式[3]。

总起来说,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师应该使用多彩的教学活动来丰富课堂内容,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适当的引导,鼓励学生用健康的方式进行生活、学习,促进学生的精神发展,让学生更加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每个孩子的个性都能够释放出来。

参考文献:

[1]刘利锋.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之路[J].教师,2014(28).

[2]姜翠珍.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4(27).

[3]白文立.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