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学于“动眼、动口、动手”----优化作业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寓学于“动眼、动口、动手”----优化作业设计

赖群娣

东莞市道滘镇小河小学 523170

摘要:

小学低年段学生年龄小,识字量有限,优化设计语文作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形式多样。作业的设计既要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注重知识性,又要充分发挥自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充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去。因此在平时教学寓学于“动眼”,设计观察类作业;寓学于“动口”,设计交际类作业;寓学于“动手”,设计创新类作业。使学生通过作业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锻炼、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优化作业

作业是教育进行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我们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存在着枯燥单一比较机械性作业,让作业成为生的沉重负担之一,就使得很多学生厌倦做课后作业,一提到做作业就感觉苦恼,难以达成良好的教学相长的效果。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量有限,优化作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优化作业设计呢?现结合本人的实践与尝试,浅谈一些自己想法和思考。

一、寓学于“动眼”,设计观察类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低年级学生通过得以摄取信息,积累表象,获取体验。观察是一种有效的语言积累方式。学生们通常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强烈的兴趣。因此,可以结合语文教学设计一些观察作业。

(一)逛一逛,游一游。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实践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完成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后,我设计了周末作业来参观我家乡的特色菜和旅游景点。我先给学生设计这要句式:“我们的家乡在东莞,我们家乡的物产可丰富了,有(      ),有(    ),还有(    )。家乡的旅游胜地也不少,有(         ),有(       ),还有(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吗?你能向来我们东莞旅游的客人详细介绍一下吗?请小朋友去寻访东莞特产和旅游胜地。”于是,学生们纷纷通过周六周日的时间,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走出家门,漫步在道滘的粤晖园欣赏美景,踏进各家食店尝美食,参观了虎门炮台,爬上水濂山、黄旗山,……这样的作业既增进亲子关系又愉悦了身心,学生非常喜欢游玩之后纷纷把自己美照发在群里跟大家分享可高兴了。

(二)看一看,想一想。有这样一句名言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通过观察周围事物同学们就发现原来知识就在他们的身边。因此,我们的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安排一些观察作业,让学生在深入观察中完成作业,让知识成为活水,滋润学生心灵,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学习一年级上册《比尾巴》后布置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呢?观察之后学生自己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汇报时吱吱喳喳地向同学讲述自己所看到。又如学完一年级下册《要下雨了》之后,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动物,让学生在雨前观察“燕子低飞,小鱼浮出水面,蚂蚁搬家”的现象,还看看能否发现其它动物在下雨前的行为。课后学生在大自然中细心观察发现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关注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益终生。

寓学于“动眼”,设计观察类作业学生就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实践者、探索者。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感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点滴含生活的真谛。

二、寓学于“动口”,设计交际作业。

“眼见”是基础,表达是升华。在要求学生“动眼”的同时还要动口,这可以布置以“读、说、唱、演”等形式的交际类作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口语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读一读《语文课程标准》里有个很明确的要求就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朗读是理解语言的重要手段,它促进学生语感形成,培养了语言感受能力。学完一些富有诗意的美文或具有朗诵价值的课文、古诗,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荷叶圆圆》、《比尾巴》……我设计的作业是让学生回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美地读或者配着动作背诵给家人或亲戚朋友听,并让其家人帮忙发在班群里展示。这样,爱朗读会背诵的同学把朗读作业作为展现张扬自己的个性的载体,表达对课文的喜爱之情,激活孩子们“主角”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对背诵和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用语音功能展示,这样他们也会在“班群展示”的刺激下进行尝试,他们可能会享受意想不到的乐趣。另外,我还会顺应课文的情感流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如学生在学完古诗《悯农》(其二),推荐读一读《悯农》(其一);学习完《羿射九日》,推荐读一读《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像这种拓展阅读训练,既能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又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一举多得。

三、寓学于“动手”,设计创新作业。

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学校教学需要不断增加创新的“元素”,培育创新的能力。动手做,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不仅符合小学生低年龄段的特点和思维特点捏一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人的求知的欲望,保持对学习的持久热情。因此,我试图力给枯燥的作业注入一些活力。学习汉语拼音声母时一味让学生练习写、练习拼读学生已经有点厌倦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我会捏。请同学们用橡皮泥捏出6个单韵母和23个声母。在家里学生父母都反映孩子在沉浸式捏字母。可以看出这种趣味化作业设计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能使学生在愉悦中练习,寓学于乐,增强兴趣,在不知不觉当中加深对汉语拼音的认识。让作业趣味化,它既能成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寓学于“动手”,设计创新类作业使学生拓展了思考的空间,激励他们充分想象,大胆发挥,敢于“露一手”,从而尽情展开智慧的翅膀,自由翱翔在充满遐想的空间,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业不仅是“温故”的过程,也是“知新”的渠道,更是“创新”的途径。“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要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使学生寓学于“动眼”,寓学于“动口”,寓学于“动收”。作业设计不仅要活跃学生思维,而且还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生成语文的素养。

参考文献

[1]袁东波.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于命题设计[J].天津教育,2020(28):70.

[2]李新春.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中趣味教学运用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