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品格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品格教育

周晓云

永嘉县岩坦镇张溪学校,:325115

摘要:品格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关键,同时也是小学道德与法制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我们教师应当认识到品格教育对于学科发展以及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丰富教学方法与模式,重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品格教育有效的落实到课堂中。本文从实际出发,首先针对小学道德与法制品格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探究,再结合笔者的一些思考与经验,对小学道德与法制品格教育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制;品格教育

1小学道德与法制品格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不少教师越发重视品格教育在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从实际角度来说,这种重视只是停留在认识程度,没有有效地反映在实践中。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与学生家长并没有对道德与法制学科产生较高的重视,并将跟多的目光放在了学生的主要学科。在这种环境下,部分学科教师也受到影响,不是把品格教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其次,从实践教学的角度来看,品格教育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主观感知,这个过程教师不仅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同时也需要为学生的感悟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律教学方面,过于依赖“灌输式”的教学,在教学中学生成为一个个知识的“容器”,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被动的接受,而有关他们主观上的感悟与探究被严重的压制,学生也无法对学科内容进行内化,影响了品格教育的落实。

2生活化教学内容,注重回归生活实践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对基础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道德与法律课程的基本教学特征与小学生的思维特征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还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乐趣。教师把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课本中死板的知识转化成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

3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品格教育的落实策略

3.1构建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要做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适当的情景教学手段,让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兴趣,为品格教育的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说,在教学《我很诚实》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使学生了解诚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入手,将一些有关诚实的历史故事或是成语故事引入到课堂上。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的故事典故,并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分析,收获良好的品格教育。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学生了解故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绎出来,在这种故事情境中,学生也能够从更为深刻的角度分析诚实的重要性。

3.2为学生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想要做好小学生的品格教育,教师不能将注意力一味的放在理论教学中,还要从学生的实践上来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良好品格,明确自身的思想观念。比如说,在教学《低碳生活每一天》的过程中,在学生对低碳生活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生产中有关碳排放的真实状况,从侧面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品格教育的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进行道德与法制的学习,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充分实现有效的反思,提高品格教育的效果。当然想要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必须重视合作学习内容的挖掘,让学生的讨论与争辩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比如说,在教学《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举一些身边的破坏环境的行为。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播放实际环境污染的可怕后果,然学生明确环保的重要性。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开展一个讨论会,说一说身边同学哪些行为是属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再说一说怎么样才能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交给学生节约资源的小手段。比如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教师写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和的矿泉水瓶灌满水放到马桶里。或是让学生去告诉自己妈妈爸爸买东西的时候尽量带自己的袋子,减少白色污染等等。通过这种做法,小学生能够将环保意识带进自己的生活中去,并且也能够付出实践,学生自身的环境意识也能够得到提高。

结语:总的来说,教师想要落实好小学道德与法制的品格教育,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设置,同时还要重视学生主观参与热情的激发,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从更为深刻的角度认识到自身的品格,并获得逐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方磊.小组促协作,小组养品德———小组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18):168

[2]王建娅..做一名新时代的“三得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三得”中趋于高效[J].天津教育,2019(1)[.J].

[3][3]李道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J]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6):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