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育锻炼环境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9
/ 3

不同体育锻炼环境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

练自威

东莞市高埗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000

摘要:

目的:新时代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教师要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指引学生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并在积极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此促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康成长,最终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基于此,文章对不同体育锻炼环境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进行研究,旨在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借助体育运动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实现对小学生的心理危机有效干预,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法:文章采取了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多种方法,分析不同体育锻炼环境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了不同的体育锻炼环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等;结论:体育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完善体育锻炼环境,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成长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个体分析,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差异性的体育锻炼环境,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瓶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引导学生掌握完善的运动技能。

关键词:体育锻炼;环境;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引言:最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类似某小学生因为成绩下滑险些轻生、某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失败导致抑郁、某小学生因为心理不健全出现了欺凌别人的行为的新闻层出不穷,也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小学生其实并不是他们认为的那么无忧无虑的样子,进而开始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有效缓解身心压力的方法,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明确体育运动在解决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方面的价值意义,从而想办法完善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环境,以不同的体育锻炼环境支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最终消除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实现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

1.研究目的

此次教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完善不同体育锻炼环境,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改革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促使学生在运动中收获快乐和幸福,从而肃清自己的心灵,维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小学五年级(1)(2)(3)(4)四个班级的学生,一共150名学生。根据学生档案显示,五年级小学生的平均年龄是11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陆陆续续进入了青春期,开始衍生各种心理问题,存在心理危机,需要教师结合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另外,教师经过分析还发现五年级小学生虽然具备了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但是在身体素质方面还需要加强锻炼,且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

3.研究方法

3.1文献资料法

在此次教育研究工作中,教师查阅了和体育锻炼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和文献,对所有了解、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为接下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支持和数据采集依据。

3.2问卷调查法

3.2.1调查教师对体育运动的看法

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发布了200张调查问卷,调查国内一线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看法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念等,最终成功回收了198份调查问卷,问卷的回收率是99%,有效问卷是195份。

尊敬的老师,非常感谢您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完成这份问卷,本问卷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看法以及教学观念等,从而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作用,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心理危机干预,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所有调查结果绝不做他用,请您安心作答,由衷地感谢您的支持和合作!

表1 一线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运动的看法

教师姓名:

学校:

所教学段:

年级:

您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有哪些育人价值?

您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对消除学生的心理危机,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作用吗?

您认为不同体育锻炼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有影响吗?

您在体育教学中是否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您是否接触过小学生存在心理危机的案例?

您习惯采取什么方法开展体育教学?

……

教师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如表1所示,了解到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都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价值,特别是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课的时间有限,再加上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很多教师在借助不同体育锻炼环境,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时都存在力不从心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度不够、采取的体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发挥。

3.2.2调查小学生的心理危机

教师针对此次教学研究的对象设计了关于小学生的心理危机的调查问卷,一共150份,最后成功回收了150份,问卷回收率是100%,有效问卷有145份。

各位同学,以下题目为调查问题,调查的目的是对小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完善体育锻炼环境,守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卷结果仅作为学术用途,可以放心填写。本次问卷调查不署名,希望你在填写时不要有任何的顾虑,请按照你的真实情况填写,所有题目都没有标准答案,请各位同学畅所欲言吧!

表2小学生的心理危机情况

你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经常出现焦虑不安的情况,请问你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的?

你是否沉迷电子产品,沉迷网络游戏,喜欢游戏中的虚拟世界,甚至影响了自己的现实生活,你打算采取什么方法戒除网瘾?

你与父母的关系是否紧张,家庭氛围是否融洽?

你是否遭遇过重大的生活变故?

你是否经常出现失眠、精神状态不佳等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你是否存在自我伤害行为?

教师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到有50%左右的学生都存在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且尚未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提出了转移注意力法,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缓解心理焦虑。另外,有40%左右的学生沉迷电子产品,喜欢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于是有部分学生尝试采取运动等方法戒除网瘾,但尚未成功。除此之外,有30%左右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紧张,家庭氛围不够融洽,这也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关键原因。同时,这部分学生中有个别遭遇过重大的生活变故,比如父母离异、亲人去世等,这些都加剧了学生的家庭矛盾,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危机。最后,问卷调查还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存在失眠等问题,特别是在大型考试之前等。但幸运的是所有学生都表示没有自我伤害行为,由此可见,调查对象的心理问题症状较轻,这无疑增加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信心。[1]

3.2.3案例分析法

教师结合具体案例,构建不同的体育锻炼环境,以此实现对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干预。例如,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问题,不善于和他人相处,进而衍生出了孤僻、冷漠的心理问题,引发了心理危机。为此,教师决定创设集体的体育锻炼环境,帮助学生实现同学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着重观察了这类型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小刚,随时记录小刚在团队运动中的表现,分析小刚的前后变化,总结是否成功实现了对小刚的心理危机干预。具体教师以男生都比较喜欢的篮球运动入手,组织了篮球小组比赛,鼓励各个小组积极配合,勇争第一。

再例如,教师发现部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了一点打击以后就容易自暴自弃,引发心理危机。具体教师重点观察了小红,跟踪小红的心理状态,致力于完善体育锻炼环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小红的家庭条件较好,父母对其十分娇惯,导致小红的抗挫折能力非常差,稍有不顺就天崩地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尝试引入信息技术完善体育锻炼环境,通过为学生播放体育比赛片段、讲述体育运动员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等,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使学生明白成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挫折怎能见彩虹。另外,教师还通过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感受运动的魅力,掌握运动技巧,将其作为有效的解压方法,消除自己的心理危机。

4.结果与分析

4.1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危机

在此次研究中,教师以小刚为例,创设了集体的体育锻炼环境,通过组织篮球小组比赛,成功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迅速融入集体锻炼的氛围中,在比赛中完成了有效的人际交往,并掌握了一定的人际交往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树立了人际交往的自信心,从而消除了学生的心理危机。另外,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原本和小刚一样存在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都逐渐爱上了集体体育活动,并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最终走出了心灵桎梏,重新拥抱了阳光。[2]

4.2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完善了学生的运动习惯

在此次研究中,教师以小红为例,分析了学生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原因,并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完善了体育锻炼环境,为学生播放精彩的体育片段,讲述励志的体育运动员的故事,成功使学生看到了运动员成功的背后是汗水、是付出,从而明白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也自发地向运动员学习,学习他们坚强的意志,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做到勇敢地面对挫折。除此之外,在坚强意志支撑下,学生也不再惧怕体育锻炼的辛苦,开始坚持锻炼,最后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积极锻炼好习惯,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3]

5.结论与建议

5.1转变教学观念,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价值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与健康》不再是副科,新课标也强调了课程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作为新时代下的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价值。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除了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完善体育锻炼环境,维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其次,教师要明确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不同,创设不同的体育锻炼环境,通过不同强度、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最后,教师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全面分析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情况等,结合学生的不同心理危机,创设不同的体育锻炼环境,以此实现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

[4]

5.2科学设计体育锻炼的强度,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一,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善于借助低强度的体育锻炼,譬如走平衡木、做体操、投掷等,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度,从而保持学生身体和大脑发展的同步性,以此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第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借助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完善学生的个性心理。心理学家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需要通过创设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因素,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以此缓解学生的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问题。另外,教师还要通过适当提高运动强度,使学生在坚持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坚强的意志,并获得自信、乐观、坚持、快乐、幸福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个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第三,教师要将低、中强度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得到良好锻炼的同时,从体育运动中获取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做好运动之前的热身,提高学生的运动适应能力,并做好低、中运动强度的完美过渡,避免学生的身体受到伤害。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运动指导。虽然站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层面上来讲,让学生适当遭遇挫折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但如果让学生一直处于失败中,找不到科学的运动方法和运动沟通技巧,也会使学生彻底失去信心。为此,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指引学生科学运动。[5]

参考文献:

[1]李昕航.论体育运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求知导刊,2022(18):116-118.

[2]陈尕芳.体育游戏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分析[J].新课程,2022(15):240.

[3]吴荣华.立足体育课堂教学,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J].新体育,2022(04):94-96.

[4]王娟.探究体育运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读写算,2020(08):27.

[5]李维路.积极体育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实验研究[J].考试周刊,2019(4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