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土壤电阻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4
/ 3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土壤电阻率分析

李旭钦  ,罗辉  ,曾金玲

(惠州市气象局,广东  惠州 516003)

摘要:对石化区根据地质图与等高线图的共性进行区域划分,通过雷评资料四电极测探法、地质判定和含水量对土壤电阻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化区土壤电阻率值绝大部分较低,87.6%分布在200Ω·m以内,平均值约为130Ω·m;南北部分电阻率相对较大,中间相对较低,各区域土层的电阻率具有水平层状;且地质含水量大,含电解质,空隙大。工程设计中,应以垂直接地体为主的复合接地装置。

关键词:石化区土壤电阻率地质判定法四电极测深法;降水量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下文简称石化区)地处大亚湾开发区东部。自2001年开发建设以来,发展态势良好,初步形成以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和中海壳牌95万吨乙烯项目为依托、石化上中下游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已成为惠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2019年,惠州市产业项目引进取得重大突破,在石化区新添了埃克森美孚化工综合体项目中海油/壳牌三期石化项目。新项目建设同时也需要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土壤电阻率是防雷工程的首要参数[1-2],在设计、计算接地网时首先应了解当地的土壤电阻率,并搞清楚土壤电阻率的变化规律,以用最小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设计效果。因此,了解石化区的土壤电阻率对雷电防护极为重要。

1对石化区划分研究区域

1.1原村落和地形分析

石化区原属惠阳县霞涌,自西向东原先的村落分布:南边灶-岩背-岩前-东联-学佬坝-柏岗-新屋-沥下塘图1为90年代未规划图,从图中可看出:澳霞公路(现石化大道)为划分线,北为原村落居住地、耕地及山地,南为海域及浅滩。

90年代未石化区规划图
图1石化区90年代未的规划图

1.2OPEN CYCLE MAP 的等高线图分析

Open Cycle是清晰反映等高线的地形图,通过BIGEMAP地图下载器找到石化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2),此图的等高线是未进行开发时的。石化区等高线值在0-50m范围内,0m等高线和图1中海岸线基本重合,0-10m占据了石化区中间部分1/3的面积,西为高约40m的山地,岩背与岩前中间有座50m小山,正北和东北为20-30m的山坡,有部分山头40m高,东边地势较为平坦0-20m之间。

石化区等高线
2open cycle Map石化区截图

1.3地质图分析

在大亚湾的地质图上截出石化区部分(图3)。石化区陆域主要有四种颜色,分别是:浅棕色的第四系万顷沙组、深棕色的第四系横栏组、绿色的白垩系优胜组及蓝色的侏罗系南山村组,其中第四系万顷沙组占据大部分面积,海岸线为少量的第四系人工填土和角岩/混染岩。图3中可看到各地质类型的交界线,知道石化区是以多为第四系地质[6],是新生代的第二个纪,沉积物形成较晚,大多未胶结,多有空利土壤包含水分。

石化区地质图
3石化区地质图

1.4划分区域图的制作

图1-3都是石化区未开发的数据,现经历了征地动迁、陆域挖山、海域填海巨大变化,现地势平坦,海拔在4.7-6.0m之间。地质图能反映土质也能反映地势,与地势图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根据图1-3共同点来划分区域图,共4个区域。如图4

区域划分图2

4划分区域图

在CAD中比例作图,采用图2做底图,找出5m等高线的位置,再以图3做底图,找出第四系与白垩系及侏罗系的交线和海岸线浅线,制作详细过程不作累述。约束条件:比例作图;5m等高线;第四系与白垩系及侏罗系交线;原有海岸线浅位置线。

2雷评实测土壤电阻率汇总

2.1测量方法和仪器

雷评中对石化区土壤电阻率采用温纳法(四电极测深法)进行测量[3-4],在测量测点的土壤电阻率时,一般分别取极间距离1-7m,将测量值进行季节修正,然后取算术平均值得到该点的土壤电阻率。测试仪器主要是K-2127B型多功能土壤电阻率测试仪,经过计量检定,且在有效期内。

2.2电阻率汇总成表

对雷评资料中14项目,共59测点的土壤电阻率进行汇总,本表统计土壤电阻率、区域位置和数值出处。具体见下表1:

表1电阻率汇总表

序号

数值(Ω.m)

区域

报告项目

1

189.9;295.4

区域③,石化区正北

壳牌-乙烯扩建

2

206.2

乐金与壳牌之间,区域③与区域④交界

中创-乙酸仲丁酯二期

3

36.7;39.0;52.7;77.3

区域②

忠信-苯酚丙酮扩能

4

52.2;22.1

区域②

中海油-海能发丙烯酸及酯

5

151.6;739.4

区域④,东边

安品-有机硅一期

6

166.7;396.4

区域②与区域③简介,石化区中间

可隆-电子新材料

7

217.3;178.9

欧德西边,区域①

科莱恩-表面活性剂一期

8

323.4

区域①

欧德-石化仓储二期

9

178.8;140.6;150.0

区域③与区域④交界,乐金东南处

惠菱化成-MMA

10

114.4;122.8

区域③,石化区西北

华德-原油储罐二期

11

68.8;83.6;70.1;85.2;60.9;48.4;108.4;135.5;167.9;53.5;26.4;114.7;41.9;141.2;48.2;58.7;62.2;83.2;128.7;14.3;129.5;74.0;148.2;219.2;181.8;92.1;199.3;181.9;106.6;43.5;155

项目占地,一半区域③,一半区域④

乐金-ABS

12

252.5;79.2;75.9

华德与惠炼二期之间,区域③和④

美孚-研发中心

13

77.7;61.8

区域③与区域④交界,原中创南边

宇新-新材料

14

69.2;80.3

石化区东边,区域②

恒力-污水

备注

注①:该测试的雷评报告季节修正因子取了2;②:省技术中心的雷评,测点多,具有较高参考意义,数值经二次编辑。

2.3四电极测深法分析

四电极测深法在1-7m极间距离测试的土层厚度约为5米,此厚度土层多为回填土,是工程施工中,完成基础等地面以下工程后,再返还填实的土,原土层可能出现翻转和小范围的位移。

从上表可以看出,每个项目中,测出的值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个项目中,相邻不远的测点的值也可能相差甚大,这是土壤电阻率的数值与土壤的结构,土质的紧密度、湿度、温度等,以及土壤中含有可溶性的电解质有关。

但是,从表1数据中可知,绝大部分的土壤电阻值都在200Ω.m以内的,最大值739.4Ω.m在区域4的侏罗系南山村组地质位置。

3地质判定法粗略分析

土壤在地下的分布情况是很复杂的,为了减少分析量,本文只对深度10m的土层进行分析。此取值以四电极测探法反映土层厚度及石化区海拔2倍。土壤的种类是决定土壤电阻率的最重要因素,不同种类的土壤之间的电阻率可能相差数百至数千倍。对部分项目可研报告的地质勘察资料整理,石化区浅层土质粗略归纳四大部分:人工填土、原生产活动区壤土、冲洪积土、风化砾(泥)岩。

人工填土主要填料来源于开坡(残)积土、风化砂岩、角砾岩,局部填料为开挖的冲洪积土。土壤类型(土壤电阻参考值[1]):冲积土(5);粘土(60);含砂粘土、砂土(300);多石土壤(400);风化粘土(600)。

原生产活动区壤土主要含原耕植区壤土、粉质粘土和粘土等土壤层。土壤类型:陶粘土(10);田园土、白垩土(50);粘土(60)。

冲洪积土主要含粉质粘土、粘土、粉土、砂层和卵石等土壤层。土壤类型:粘土(60);砂质粘土(100);含砂粘土(300)、多石土壤(400)。

风化砾(泥)岩主要含全风化、强风化、中等分化砾(泥)岩等土壤层。土壤类型:多石土壤(400);风化粘土(500);表层土夹石、下层石子(600)。

可见石化区浅层的土壤种类多,将各地质土壤电阻率范围汇总成下表3。

表2各区域地质土壤电阻率情况分析

区域类别

表层土质

电阻率范围(Ω.m)

备注

区域①

人工填土

5-600

原为海域,近海海域深度约5米,可见该区域10米厚图层都为人工填土

区域②

下层:冲洪积土

上层:人工填土

60-400

5-600

自南向北,下层厚度增厚,上层厚度减薄

区域③

下层:冲洪积土

上层:原生产活动区壤土

60-400

10-60

自南向北,下层厚度减薄,上层厚度增厚

区域④

风化砾(泥)岩

400-600

表面为较薄的回填壤土和人工填土

4降水量分析土壤含水量

大亚湾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5],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为22.0,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mm。冬半年(非汛期:10月~次年3月)主要受大陆季风的影响,盛行东北风,天气干燥少雨,而夏半年(汛期:4~9月)主要受西南和东南季风的影响,盛行东南风,天气高温多雨。汛期是大亚湾地区降雨概率最大、降雨量和暴雨最集中时期,主要以降雨范围广锋面低槽降雨、热带气旋导致的降雨、局地性的午后雷阵雨为主。因此,石化区在土壤季节分析中属多雨地区,土壤常年潮湿。

表3降雨量

气象要素

单位

数值

备注

年平均降雨量

mm

1890.4

(2012年数据)

年最大降雨量

mm

2583.7

日最大降雨量

mm

558.4

绝对干燥的土壤是绝缘体,随着土壤颗粒中含有水分的增加,其电阻率会下降,一般多雨地区各种土壤类别的电阻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地下水含有盐碱时,其电阻率下降幅度较大。惠州炼化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地下水的概述:石化区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空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二类型,主要由降水入渗形成,水位总体上呈北高南低,受季节性降水影响,且南部填海造地,含有盐分。因此在含水、含盐的地质情况下,石化区土壤电阻率会比较低。

5总结

本文将石化区进行了区域划分,采用雷评的数据,对土壤结构,土质的紧密度、湿度等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石化区土壤初步结论:

1)电阻率值绝大部分较低,87.6%分布在200Ω·m以内,平均值约为130Ω·m;

2)南北部分电阻率相对较大,中间相对较低,各区域土层的电阻率具有水平层状;

3)地质含水量好,含电解质,空隙大。

工程设计中:石化装置和设备设置人工接地体时,应多设垂直接地体组当土壤电阻率ρ≤300Ω·m时,因电位分布衰减较快,可采用以垂直接地体为主的复合接地装置

参考文献:

[1]陈先禄,刘渝根,黄勇.接地[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5,9-12.

[2]梅卫群,江燕如.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456-459.

[3]GB/T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 1 部分: 常规测量[S].

[4]谢碧栋,王学孟,陈昌,.广州城区土壤电阻率实测数据与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32(s2):01.

[5]杜小松,陈芳丽,李明华,等.惠州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与天气形势分析[J].广东气象.2015,37(2

):23-27.

[6]郭福祥.中国南方中新生代大地构造属性和南华造山带的褶皱过程[J].地质学报.1998,72(1):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