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护理管理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护理管理的研究进展

王莉莉

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科  安徽  阜阳 236000

[摘要]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会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AIS患者尽早实施血管内治疗、快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灌注是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的有效方式之一,AIS机械取栓患者的规范性护理对防治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起重要作用,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对AIS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的相关指南尚没有针对护理指标的最佳工作流程推荐,为此,本文就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的护理管理现况从急诊绿道护理、围手术期护理、综合护理、延续性护理、出院后健康管理5个方面进行综述,以建立AIS的优化护理模式。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护理;综述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脑卒中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2020年中国卒中中心报告指出:根据中国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的统计,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有效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1],2014-2015年,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研究组的4项随机对照试验最终证明了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在AIS患者中有更好的结果和更好的恢复[2-3]

  1. 院前急救绿色通道护理:

1.1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设立卒中专科绿道护士,将绿道护士纳入急诊科的患者护理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绿道护士的主要职责是预检分诊、识别、和评估患者以及做好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全程追踪、记录、随访和数据录入工作。

1.2路径化护理:路径化护理急救方案的实施通过成立卒中救治小组、制定急救护理方案并实施,明确责任及分工,采用急性脑卒中患者接诊护理路径表来缩短接诊时间。发挥各学科之间的密切协作,最大限度的利用医疗资源、缩短患者等待及护理交接时间。急救方案应遵循循证护理、系统管理的理念,以AIS病情特点及溶栓、介入取栓术启动为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不断优化和改进急诊溶栓、取栓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升患者的功能预后。

2. 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护理:AIS治疗遵循“时间就是大脑”的救治理念, 快速的评估、检查、处理尤为重要。此期需要对患者进行所有实验室操作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并确定增加患者操作风险的因素。多学科合作术前准备,协作管理已确定的患者风险,以维护患者安全,并将不良事件和不良患者结果的风险降至最低。术前的心理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减轻患者术前的焦虑、紧张情绪及术后情绪障碍的发生率。护士按照术前护理任务核查单完成任务并进行检查,保证术前准备完善无疏漏,减少护理差错、器械准备延误。

2.2导管室护理:导管室护士应参加术前讨论,以熟悉手术步骤及为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做好准备,巡回护士认真查对患者基本信息,术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器械护士对不能配合的患者应使用约束带固定头部和肢体,防治术中躁动,密切注意手术的进程及需要。

3. 综合护理:

3.1并发症及并发症高危因素护理:急性脑卒中支架取栓术后常见并发症为颅内出血、脑血管再闭塞、再灌注损伤、穿刺部位损伤等并发症。需要护士密切观察、协助精准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及镇静深度在目标水平,预防再灌注损伤。姜敏等[4]采取风险管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120例溶栓桥接取栓患者研究分析得出护理人员除做好治疗前后相关准备工作外,还需对急救护理小组全员进行风险培训,及时识别风险事件的发生,采取及时针对性、预见性护理措施,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增加近期、远期预后的好转率。

4.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是一种慢性疾病,常给患者带来持久的、灾难性的影响,因此卒中后的延续性护理可以探索AIS取栓术后患者不同时期功能、情绪、生活质量的改变,理清患者不同时期的照护需求,以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管理,提供个体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持续护理方案。

6.展望与总结

• 脑卒中的治疗、康复及健康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关研究[5]认为慢性疾病轨迹模式应用到脑卒中患者的长期管理中,提供脑卒中预防措施、急性期救治方案、后期康复管理等服务,有利于提高卒中相关疾病知识知晓率,促进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目前在我国的国情下国家卫健委提出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也在全国推广。相关指南[6]亦推荐医院成立卒中质量改进小组,进行多维度、多学科团队的医疗护理质量改进以保证护理质量,积极发现并干预护理质量的差距,搭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管理模式,做到入院有人接,住院有人管,出院有随访的过程,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患者护理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20》编写组. 《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20》概要[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1,18(11):737-743.

[2]霍晓川,高峰.AIS血管内治疗中国指南2018[J].中国卒中杂志,2018,13(07):706-729.

[3]史亚琴,王丹,沈秋燕,等. 卒中护理小组干预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效果的影响[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25(4):246-247.

[4]姜敏,张婉,薛楠,等.风险管理结合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行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1):48-51.

[5]陈琼珍,吴燕霞,陈嘉怡,等.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干预在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04):493-496.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10):107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