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教育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双减”教育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周菲

身份证:321282198910014223

摘要:我国实行“双减”政策,目的就是为学生誊出良好的休息、娱乐时间。因此“双减”教育规范对学生的作业量、睡眠时间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许多城市也在教委的监督下,关停了不少校外培训机构。学校也开始陆续取消早读时间,这对小学语文教育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所以,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在改革中不断更新关注点。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征,对语文教学进行质量提升,从多方面、多角度完善教育方法,不断培养学生自学的语文学习能力,这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有很大帮助作用的,这也充分有效的带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双减”本身属于教学思路范畴,本文通过对“双减”一词的深层解读,有效提出“双减”教学策略,这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

关键词:“双减”;教育环境;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要在“双减”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创新,从而减轻学生课业压力,让小学生有轻松活泼的童年,这对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是有深远意义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及时转变教育思想,提升立体式教学的实践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老师营造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身心发展作出综合评测。“双减”政策不仅是控制学生作业量,更要有计划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使教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双减”教育环境概述

学校教学管理中,布置作业是其重要环节,不仅是对老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检验,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的考验。我国长期的教育发展中,小学和初中不断布置作业,但是在校内减负的推广声中,不仅没有真正意义的给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反而造成了校外辅导现象的失控。所谓的“减负”是减轻正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校外培训负担,因此必须要抓好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不必依赖校外辅导也能提升学习成绩。因此,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必须做好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校内减负其实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内学习环境。因此必须通过减轻学习负担和提升教学质量“两手抓”,才能更有时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管理水平,抓好课后服务水平,最后将“双减”工作推向高潮。

2“双减”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2.1教师未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都是选用比较传统的理念,在当前教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的理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需要多元化的学习,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解决小学生的思想需求。近年来,我国教育每年都在大刀阔斧的改革。新课程的改革理念就是需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的思想没有及时转变,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学范围变得先对狭窄,进而阻碍了学生们的思想拓展,无法实现个性化发展。

2.2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老师的教学方式属于从经验中摸索出的既定模式,这种模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许多学生因为厌烦语文教学模式而厌烦语文课程。这首先与学生自身的思想转化有关,其次与老师的正确引导也有关。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部分老师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变得更活泼,只有活泼的教学氛围才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注意力不集中,老师需要多次重复课堂重点,使学生融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同时,老师还需要在讲课中纳入自己的观点,主动为学生营造活泼的活动气氛。否则,老师对课程知识点讲解过多,就成为死读书,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机会,也没有激发探索能力,这是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双减”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3.1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输出途径

“双减”的教育意义中,减负是为了更好的提效。因此,“双减”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提升老师的教学效率。从这一点出发,“双减”就把学生自主学习变成了老师引导学习,这样更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需要主动采取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里愿望,通过认识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巧妙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托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教学,从而提升学生对学问的关注度,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轻松掌握教学重点。

3.2创设促进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情境

“双减”教育环境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科学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逐步建立起以沟通为主体的教学环境,通过老师的思想引导,传授方法以及强化学习重点,从而拓展学习思维,使学生的文化水平得到提升。老师为了确保教学活动在课堂上顺利实施,需要提前整理课堂教学素材,通过创设环境营造气氛,达到师生交流的目的。在创设教学环境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成绩以及性格特点综合归纳,对学生进行归类分组,建立多个讨论小组,在班级中搭建多元化的讨论和合作平台,实现紧张的小组竞争气氛。

3.3制定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机制

“双减”教育机制是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唯分数论的思想观念摒弃掉,或者相对弱化一些,加入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老师需要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定出符合大部分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机制,并将该评价机制融入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认真思考学习动机问题,充分使学生了解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最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并针对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和需求。同时老师还需要注重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向家长提出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建议。分阶段性的向家长介绍学生发展的动向,并认真向家长解读评价结果,以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发展的正确引导。学校通过人文关怀制定出客观的评价机制,并利用评价机制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表达能力、与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力、与他人的合作能力以及自我时间管理能力等,实现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

3.4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控制学生的作业量

“双减”政策指的是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压力,减轻学生课余的作业负担两大内容。所以,作业管理也是“双减”教育政策中的重点。老师需要不断的设计作业,创新作业布置方式,探索批改作业的方法,逐渐健全并完善作业控制机制。这是“双减”政策下对作业的基本要求。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改革作业内容总量,给学生腾出宽裕的玩耍时间,从作业布置方式的变化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批改要求的改革中,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不足,并且严格控制好作业的总量。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清醒的认识到学生有选择权,因此,要针对学生的自主选择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且对学习的认识程度不够,建议小学低年级不允许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也需要通过减少作业负担,了解学习结果的正面反馈。

5结语

在我国实施“双减”教育政策之后,小学语文教学也得到了大跨步的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仍有不少学生还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老师需要通过教学环境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逐步搭建学生正确健康的心理素质。本文就以“双减”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为题,阐述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思路,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并且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使学生逐步拥有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文晓. 浅议“双减”背景下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J]. 现代农村科技,2022,(12):81.

[2]郑星. 探究“双减”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J]. 亚太教育,2022,(21):109-111.

[3]周俐彤. 浅谈“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轻负高质”教学策略[J]. 甘肃教育研究,2022,(10):75-78.

[4]肖慧.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实施策略[J]. 语文建设,2022,(20):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