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育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中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育人研究

严雨松

成都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610065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然而人们对志愿服务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因此,中职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中职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当前我国中职学校正在积极结合思想道德修养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为中职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新的平台,鼓励中职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中职学生;志愿服务;策略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力量。特别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基层社区需要大量的志愿服务者,必须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引导广大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做表率、当先锋。各级党组织应不断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完善制度体系,强化激励引导,积极推进新时代党员志愿服务。

1中职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价值体现

志愿者服务在生活和社会发展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代中职学生的志愿者活动也逐渐走入组织化、规范化的正轨。中职学生走出学校,用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精神回馈社会。中职学校志愿者用他们热情的态度、迷人的微笑和出色的服务,向社会群众展示了中职学生志愿者的风采,为和谐社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各中职学校开始以培养应用型、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为目标,而我校也秉承“德业并进.知行合一”的校训,不仅教育中职学生要专注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思想政治的学习,激励青年学生投身到基层参与社区各项志愿服务工作,服务人民。因为相对于课堂理论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更充满吸引力,形式也更丰富多彩,它能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中职学校提升学生生志愿服务育人的有效途径。(一)中职学生志愿服务的自愿性。我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活动从以往主要围绕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募捐帮困、助老助残等领域逐渐拓展到社区建设、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倡导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校所属区域内时常都能见到我校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中职学生志愿服务是广大青年学生基于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责任担当意识等进行的选择,这种选择方式不受任何第三方强制。作为一种自主选择,中职学生只有在深入了解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自愿。当各中职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职学生在低层次的需要上基本得到满足,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愿意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以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二)中职学生志愿服务的稳定性。我校结合党带团原则,带动在校团学青年定期参加志愿服务。在校中职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相对固定,人员流动性较小,能充分整合人力和物力资源,不仅保证了志愿服务时间长度具有阶段性和稳定性,还非常有利于志愿队伍的组织和管理。(三)中职学生志愿服务的广泛性。中职学生志愿服务的广泛性体现在志愿服务的内容和领域两个方面,既可以是专业针对性较强的义剪、礼仪服务、化妆服务等;也可以是专业性要求较低的志愿服务、关爱孤寡老人、关注留守儿童、宣传垃圾分类、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四)中职学生志愿服务的创新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志愿服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都在不断地用创新的工作方式来满足当代中职学生的志愿服务发展需求。对于成都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来说,中职学生志愿者的新旧交替方式相对固定,每一年新入校的学生都会主动积极地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他们年轻、富有活力、思维活跃,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也使中职学生志愿服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中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育人的策略

2.1深化优质服务,确保志愿服务的持续

立足于新时代的社会现实背景,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接地气、冒热气”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题材多样、种类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使中职学生在志愿活动中尽己所学、所知、所能,为社会、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形成良好的个人思想道德品质。进而推动中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就业方向、社会所需相结合,提高服务能力,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志愿服务活动,是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途径。如某中职学校围绕“争创文明典范城市”、“学雷锋 迎大运”等主题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充当小小交通协管员,引导市民遵守马路不乱穿、车辆不乱停、垃圾不乱扔等,通过身体力行做好城市文明典范城市的志愿者,将对社会的责任内化为自觉地行动,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自我、认识社会、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担当。

2.2创新引入激励机制,突出方法运用

引入志愿服务工作激励机制。首先,在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公益实践后,为学生统计志愿服务时长,作为校园各项评优评先的标准。其次,根据志愿服务时长标准,为符合标准的学生制定志愿者卡,志愿者卡中的服务时长可折合成积分,存在卡中,学生可凭借卡上积分到校园内的小卖部,饭堂或是其他饮食店兑换或是抵消各类所需生活物资的部分价格。引入激励机制可以鼓励更多的中职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团队中来,不断壮大规模,更好地营造和谐校园的服务氛围。

2.3培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习惯

习惯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力量,将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践活动对志愿者的价值引领。学生在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中,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志愿者精神,以及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利用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契机,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在长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更加容易转变思想观念,从最初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在投身志愿服务活动时,学生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他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成果,相比于优异的卷面成绩和精彩的论述,这种“学习成果汇报”形式更加能够反映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结语

中职学生正处于思想塑造、人格形成、能力提升的关键期,通过志愿活动服务社会,中职学生能在服务的过程中贡献力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增强集体凝聚力和使命感、健全人格的目的,在由学校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完善中职学生志愿服务育人机制,创新创效新方式,有利于中职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让中职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运用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引导中职学生把发展自我和服务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促使中职学生学以致用,重视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蕾.中职学生志愿服务新型实践模式研究:浅析志愿服务型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1(22):46-47.

[2]梁笑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与策略探索:评《思想政治教育新论》[J].热带作物学报,2021(5):1576.

[3]吴德慧.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关系重塑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21(5):33-38.

[4]梁齐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的深化与扩展: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为视角[J].中国商论,2020(14):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