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帮助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

徐滔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实验中学 510800)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仪器  分类 知识架构

【摘要】学生初次面对各种化学实验仪器,存在不容易准确掌握其名称、功能、操作使用规范等现象。本文提出先把仪器科学分类,接着分步演示和填充等一系列方法来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在实践中证明了该方法能帮助学生对常用化学仪器准确识别,也有利于学生的化学实验知识的建构和良好化学实验习惯的培养。

(一)学情分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初三的学生,如何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相关知识,尽早进入学习状态相当重要。本人在多年的学生分组实验的辅导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面对各种实验仪器,对其名称、功能往往一知半解。实验操作过程中也屡屡出现各种不规范的操作,可能导致实验失败,仪器损坏等,甚至出现了安全事故的隐患和其他比较危险的情况。要从根子上避免上述情况出现,杜绝各种隐患,就需要提升课本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的课堂教学效果,这不但很有迫切性,也是初三化学的教学难点之一。

(二)原因分析与核心论点

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讨论分析,这和学生在未能搭建知识框架,导致众多未经科学梳理的知识点与信息脉络相互交错与淤积引起。本论文立足于抓住这节课的关键节点,把常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恰当和科学的分类,加上分步展示与讲解,能帮助学生全方位立体地突破认识化学仪器名称、用法的认知难点,尽早形成化学实验知识架构,克服畏难甚至厌学情绪,做到真正“走进化学实验室”。

(三)教学的实施要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第17页,展示了常用化学实验仪器的集体特写图如图1:

01.jpg

图1

【设问与引入】把图1和课题3中1-3至1-8演示实验,所用到的化学实验仪器的实物,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先不介绍各种仪器的名称,而是逐样拿出来短暂展示并设问:“这一堆物品是什么呢?能拿来干什么?”,鼓励学生踊跃举手发言。学生经过观察与思考,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回答,教师可以把其中的关键词都写在黑板上。引领学生得出对这一堆仪器进行预先分类,并按照它们在化学实验中的功能来划分是比较科学和有效的结论。

【讨论和分类】在分类的大前提下,在分类的标准和口径等方面引领学生进一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初步分出“哪些是拿来放置,固定或夹持东西的?”“哪些是拿来装东西的?”等等,并现场把仪器分为若干堆。向学生说明要注意分类标准和方案的科学性:分得太粗糙达不到分类的目的,分得过细又不便于记忆,这都有违科学分类的初衷,同时对写在黑板上的众多“功能”的名称进行提炼,归纳和简化,可以总结出以下五个功能模块的大类别,再对某些项目适当细分,形成表1:

分类编号

仪器类型

仪器名称

(1)

放置与定位

非活动的

活动的

(2)

容器

可作为化学反应场所的

不可作为化学反应场所的

(3)

通道

液体或固体的灌注

气体的引导管道

(4)

反应辅助

(5)

清洗

表1

【演示和讲解】按照1-3至1-8演示实验的顺序,逐一进行实验。每拿出一样仪器,可向学生提问该仪器能归入表1的哪个位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演示实验过程中,详细讲解仪器的名称,具体类别和操作要点,及时阐明某些事关实验成败和实验安全的操作,其合理性和不遵守可能产生的后果。简单列举数个从报章或网络中得知的,因违反操作规程引起各种与化学反应有关的重大事故,敲响警钟,强调准确且规范的化学实验操作与安全息息相关,不可儿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重要性的思想认识,继续保持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每一实验完毕后,在表1中相应的位置填入仪器的名称,重复使用的仪器则不用再次填写。每一实验结束后,及时进行清理收拾工作,以身作则地促进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形成,为今后学生分组实验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讲解内容与知识点摘要:

(1)放置与定位

非活动的:1.试管架,2.铁架台,3,三脚架。

非活动的;1.木夹,2.坩埚钳,3..铁夹,4.铁圈。

(2)容器

可作为化学反应场所的:1.试管,2.烧杯(带粗略计量功能),3.集气瓶(连玻璃片),4.锥形瓶(部分带粗略计量功能),5.圆底烧瓶,6.蒸发皿。

不可作为化学反应场所的:1.量筒(带较准确计量功能),2.水槽,3.试剂瓶,4.洗瓶(广口,细口,玻璃塞,胶塞,带滴管)。

(3)通道

液体或固体的灌注:漏斗

气体的引导管道:1.带胶塞导管(直,直角,钝角),2.橡胶管

(4)反应辅助

1.滴管(或带滴管试剂瓶的滴管头),2.药匙(有时用纸槽),3.玻璃棒,4.燃烧匙,5.酒精灯,6.火柴,7.石棉网。

(5)清洗

1.试管刷

至于个别没有在演示实验1-3至1-8中出现的仪器,也逐一展示给学生,介绍其名称,用途,用法并进行模拟操作,之后把其名称填入表1。

【得出解释和结论】

演示和讲解完成后,形成了表2:

分类编号

仪器类型

仪器名称

(1)

放置与定位

非活动的:试管架 铁架台 三脚架……

活动的:木夹 坩埚钳 铁夹 铁圈……

(2)

容器

可作为化学反应场所的:试管 烧杯 集气瓶 锥形瓶 圆底烧瓶 蒸发皿……

不可作为化学反应场所的:量筒 水槽 试剂瓶 洗瓶……

(3)

通道

液体或固体的灌注:漏斗……

气体的引导管道:带胶塞导管 橡胶管……

(4)

反应辅助

滴管 药匙 玻璃棒 燃烧匙 酒精灯 火柴 石棉网……

(5)

清洗

试管刷……

表2

(四)教学效果反馈

(1)实践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有了“拨云见日”的效果。循序渐进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是什么”,“要怎么做”和“为什么这样做”等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书本或教师提供的现成结论并死记硬背。一步一步由浅入深,既有直观可视的感性认识,也能提炼出一定水平的理性认识,这就在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不知不觉中达成了基础化学实验知识的形成、整合与迁移过程,实践了探究式教学法的真义。

(2)经过两个清晰明了的表格的展示,由粗到细,由浅入深,同步验证了学生概念的形成和知识框架的建立。而且让学生印象深刻,便于记忆,成为了化学实验知识框架的主干。而且,表2完成后,里面每一行的仪器名称最右侧都加了省略号,进一步向学生提示:随着学习进度的加深,相应的仪器品种加以补充,但表2的大分类和小分类的框架不变,坚定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这一在初始入门阶段帮助打消学生畏难情绪的一举措,显得尤为及时。

(3)这一系列教学思路和理念和相配套的措施,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直观效果好,不但能引领学生建立科学的化学实验思维框架,形成“意义建构”,也为日后的化学课课堂教学和实验课教学都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莘赞梅. 怎么教知识:从系统思考到认识进阶【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8:49-53

【2】饶志明 林珩主编. 化学教学论与微格教学 【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07-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