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班幼儿开展中草药识别活动的方法与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1
/ 2

对大班幼儿开展中草药识别活动的方法与途径

陈怡玲

博罗县直属机关幼儿园  516100

摘要: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成果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在此背景下,幼儿园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传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基于我园地处号称“天然中草药宝库”的罗浮山下,对大班幼儿开展中草药识别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针对大班幼儿开展中草药识别教学的方法与途径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观察法、图文讲解法、区域操作法和实践种植法,来提高大班幼儿中草药识别的能力,为幼儿时期对中草药知识进一步的了解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中草药;识别;方法;途径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目标:萌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学习能力,是幼儿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研究能力。如何让幼儿时期对中草药知识进一步的学习与了解,是幼儿科学探索研究的重点;对幼儿中草药识别能力的提升,提高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丰富幼儿对基本医药知识的了解,对幼儿学习中医药的发展和重要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法,是了解中草药在自然环境下的状态,让幼儿接近自然,了解自然,提高幼儿探索自然,了解中草药的兴趣。利用实地观察的方法,针对生活中的中草药材进行相应的观察。带领大班幼儿寻找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中草药,并且通过拍照和记录的方法,记录下生活中中草药的生长情况。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接触大量的中草药,但是难以集中辨认,为了有效的促进幼儿辨别中草药的能力,教师带领幼儿去植物角、百草园等地进行相应的观察,通过实地观察,让幼儿对中草药了解的更加全面。通过感官教育的方法,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来了解中草药,通过这些基本的方法,来提高对于中草药的认知。在不同时间段去观察种植中的中草药,还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中草药种植的基本过程,让幼儿了解不同时段里中草药的特征与变化,感受中草药的成长。通过拍照记录,了解中草药生长的变化,丰富幼儿对中草药的认识的同时,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坚持性。

通过拍照记录的方式培养幼儿识别中草药的兴趣,同样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陶行知先生说:“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会有丰富的收获……”在“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除班级内常设的植物角外,幼儿园还特意将园内的种植园整改成百草园,园内共栽种了各种中草药60余种,专供幼儿进行探索与发现中草药,且在每种草药的旁边都有一块介绍此植物的牌子,利于幼儿认识各种草药的名称和生长情况。种类各异,幼儿们对此很感兴趣。每天上午的晨谈时间,教师采用集体、小组、个人等形式,带领幼儿走进中草药的世界,通过观察、触摸、嗅觉等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幼儿在自行探究时,幼儿会情不自禁的用手去摸一摸感受它表层带来的触感,会凑近中草药植物前用自己的鼻子去闻一闻,感受它的味道;探究完后会主动的与老师、同伴们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感受。

二、图文讲解法

图文讲解法,是了解药理药性,简单了解中草药的作用,提高幼儿对中草药的认知。知识来源于生活,但生活中的知识更多的需要人员的讲解。大班幼儿对于中草药只是简单的了解,对于中草药的识别,还需要教师一一讲解。例如生活中常见的马齿苋:“全株光滑无毛,肥厚,肉质多汁,有酸味,高约30cm。茎圆柱形,下部平卧,上部斜生或直立,多分枝,常呈紫色。叶互生或对生,肥厚,叶柄极短,在节处有鳞片状附属体。”没有更明确的讲解,幼儿很难进行相应的判断和识别[1]。马齿苋的识别和判断并不困难,因为马齿苋在日常生活当中较为常见,但是如果想提高幼儿的识别能力,就需要更加全面的让幼儿了解马齿苋的特征。利用电子投影仪可以展示不同季节,不同特征的马齿苋。例如,可以通过下载马齿苋生长的相关视频,也可以查找马齿苋的相关照片,让大班幼儿对不同季节的马齿苋进行对比,了解马齿苋生长的基本过程。

对于马齿苋的识别,我们班除了利用电子投影仪以外,还制作了相应的植物标本。为了进一步加强大班幼儿对于中草药的认识,我们制作了大量的植物标本,通过标本的展示更好的帮助幼儿认识中草药。

三、区域操作法

区域操作法是通过幼儿亲自参与中草药的鉴定,实际的接触和了解来研究中草药的特征。相对于实地观察法和图文讲解法而言,区域操作法,可以让幼儿更加全面的了解中草药,更好的对中草药进行有效的判断。在区域活动中,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与中草药接触,通过对中草药的搭配了解,丰富幼儿的知识层面。通过真实的观察,触摸,比图片和视频的展示更为全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中草药识别的能力。我们大班准备了马齿苋,枸杞,金银花,薄荷,菊花等,并且还让每一位大班幼儿带一味中草药,将所有的中草药进行相应的整合,通过一一触摸,观察和闻气味的方式,让幼儿判断识别这些中草药。并且让幼儿表达自己触摸,观察和闻气味所得到的感受。在最后还带领大班幼儿一同制作标本,来锻炼幼儿动手能力。

除了制作开展感官识别和制作标本的活动以外,区域操作法还可开展泡养生茶,在中草药区域中放置常见的花果类草药,便于幼儿亲自体验泡养生茶的乐趣,在幼儿自行搭配泡花茶这方面前,可以先让幼儿通过视频学习了解如何正确的搭配,知道每种泡法都会有不同的功效。

四、实践种植法

实践种植法,是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整个生长过程,全面了解中草药的生长和改变,让幼儿对中草药的生长进行相应的记录,全面了解中草药的特征,全面提高幼儿对于中草药的判断能力。大班幼儿已经能够独立种植和参与日常的活动,因此在大班当中可以开展中草药种植的活动。通过对中草药的种植,了解中草药的基本生长过程,并且让幼儿观察和记录整个中草药的过程,对于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进行拍照,记录。懂得种植需要“整地——播种——浇水——除草——施肥”等环节,让幼儿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植物。实践种植法让幼儿了解中草药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通过对整个过程的观察,来提高幼儿识别中草药的能力。

(一)整地

教师带领孩子一起将收集到的泥土用铁铲将土块敲碎,并拣去石块、碎砖瓦,然后耙细,最后运到盆栽里。

(二)播种

教师准备好中草药种子。因种子籽较小,可拌上细土或沙,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把种子均匀地撒播在盆栽里。具体方法:幼儿先听教师讲解播种的方法,讲解后教师示范播种,再由幼儿分组进行,播种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巡视观察,及时帮助未能完成的幼儿。

(三)管理

种植的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时间且经常性的工作,教师应教育幼儿幷同幼儿一起做到持之以恒。

1.浇水。种子播下后就开始需要浇水,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水份。每天都需安排幼儿浇水,浇时必须使水渗透土层。幼儿的参与性极高,每天来园后都会很主动的去观察植物是否需要浇水,发现土壤较干时会及时给它浇水。

2.除草。出苗后,植物的周围会不断长出杂草,这时必须及进拔除,否则将影响植物的生长。教师带领幼儿用手拔除杂草,使植物能更好地生长。在学习除草时,幼儿发现如果不认真观察会很容易将自己种植的植物拔除,在除草时要观察清楚再行动。

3.施肥。组织幼儿观看花工给植物施肥,从而学习如何正确的施肥。让幼儿在一定的时间里给植物施肥,使植物更好地成长。

实践种植法还以亲子活动的方式开展,让家长在家准备花盆与中草药种子,在花盆里种植一种中草药,让家长与幼儿一同参与整个中草药的生长过程,在中草药生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参与,帮助幼儿记录,了解中草药植物生长的过程。并且对于各个阶段的生长,还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讲解,有效的实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和文化的守正创新,应该从娃娃抓起。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中草药识别活动,从娃娃抓起的早期中医药文化教育,是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创造良好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孙华蓉.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大班"中草药房"角色游戏中如何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挥[J].教师,2020,12(11):99-100.

[2]罗玉霞,陶双骥.体验与传承——幼儿园中医药启蒙教育的实践探索[J].山东教育:幼教版,2017,10(8):P.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