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卢梭的师德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略论卢梭的师德观

羊雅婷

浙江省浦江县虞宅乡中心小学322205

[摘要]卢梭在《爱弥儿》中,以小说形式来阐释他的自然教育思想,自然教育思想影响很深远,而本文要探讨的卢梭的师德观也是建立在该教育思想上,从自然教育思想中发现归纳卢梭的教师伦理道德,探讨其师德观的影响以及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卢梭  师德观  爱弥儿

·雅克·卢梭(1712-1778)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被人们称为最早发现儿童的教育家其教育著作《爱弥儿》是一本用小说的形式写就的教育论著,通过叙述爱弥儿在婴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这样一个从出生到成人的受教育的过程,来阐释自己的自然教育教育思想,以及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爱弥儿》中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也在其中发现隐含的教师师德观,对提高教师队伍师德建设仍有积极意义。

一、对卢梭师德观的探讨研究

师德观是指针对教师自身道德教育的观念。教师作为一种服务于社会的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为人师表的义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必然存在对教师自身的道德教育。师德是指教师专业伦理(或者说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是为人师者最重要的德育。

《爱弥儿》作为卢梭的代表作,又是一部教育著作,《爱弥儿》共有五卷,以小说形式分别讲述家庭教师对爱弥儿在婴幼儿时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的自然教育思想,根据不同阶段儿童发展特点,制定教育原则,同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对教师伦理道德要求提出新的要求。卢梭的师德观是建立在其自然教育基础之上的,研究者根据《爱弥儿》行文顺序分阶段研究教师伦理道德,从婴幼儿时期的顺应自然、陪伴职责到儿童期的榜样作用,再到少年期的理性启蒙,疏导好奇心最后是青年期平等坦诚、倾心沟通。

研究者通过分析归纳整理出卢梭隐含在教育理念中的教师对自身道德素养的要求,从卢梭教育伦理提到教师伦理,从对小学德育的启示聊到对教师自身的德育,对教师自我的要求,进而探讨分析卢梭师德观的矛盾之处、历史局限以及对当今教育存在的积极意义。

二、卢梭的师德观

(一)无为

卢梭的自然教育强调的都是顺应自然,这与道家老子——无为的思想相似了。无为而无不为,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本性,不人为的干扰。无为不是什么都不作为,而是不乱作为,不妄为。

例如,在课堂上,一个孩子哭泣了,如果你不能让立刻消除她的痛苦,那就待着不动,不要用满足他的某个条件去抚慰他让他高兴。因为一旦他知道了如何引起你的关注,那往后的一切对这个孩子的教育就难了。

作为教师,需要对自我有明确的认知,提升自己专业素养与能力,以无为有为

(二)责任与热忱

责任、职责是卢梭重要强调的。卢梭在《爱弥儿》第一卷中提到教育孩子只有一种科学。那就是人的职责。他首先讲述为人父,为人母的职责,讲到如果你希望一个孩子保持原本样子,就从一开始好好照看他,不要放任自流的让他长大成人。由此可见,教育孩子是为人父、为人母,也是为人师的责任。作为教师,爱岗敬业,承担责任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需要对这份职业满怀热忱。

教师选择教育这份神圣的职业,就要承担这样的神圣职责。在选择教师这份职业是,就该知道我们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这条路上我们需要完成什么任务,明确这份责任该做些什么,根据自己能力判断,不要做自己无法做到的事。

(三)以身作则,榜样作用

卢梭提到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自然,一是事物,一是人。显然,自然的教育是不在我们控制之内的,我们期望孩子在自然中成长,顺应自然,但自然是不可控的。而人的教育是唯一我们能掌握并且真正做主的,作为教育者,我们承担教育人的职责,当我们是这群能掌握并做主的人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会开始模仿你。孩子之于人的模仿源于自然,无意识的,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模范你。

为人师表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不是好为人师,好卖弄学问,而是一种榜样,一种表率。你不自觉的行为会在不经意间对你的学生产生影响,而当这种影响积累久了会形成行为习惯。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做好教师应当做的事,不要强制学生必须这样做,而是你先去这样做,慢慢地带动学生主动这样做。

三、对卢梭师德观的评价

(一)局限

不得不说,卢梭是个完美的浪漫主义者,他的自然教育想的很完美,一切都按他设想的方向去走,同时,也不难看出他对教师的期望也很高,卢梭的师德观,从理论上看,教师对自我高标准高要求是没错的,但从实践角度看,仍是有其局限所在的。

1.美德高度

卢梭在第一卷就给教师带了一顶很高的帽子,他多次提到教师是多么崇高的灵魂这样罕见的人很可能找不到,甚至还提出他自己也无法胜任这个职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提出这样的话,是把教师道德置于一个很高的地方。但是如果说教师一定要是高尚的,那么怎样才是高尚的呢?卢梭也未进行回答他也不知道谁的灵魂可以达到这样的美德高度。最后他只能假定这样的一个奇才已经被找到。这好比将师德凌空放在了一个制高点,师德之下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上去?

2.自由与专制

爱弥儿是卢梭虚构出来的人物,一个完全按照他的设想长大的孩子,在卢梭的设定中,他在爱弥儿眼中拥有绝对的权威,爱弥儿没有父母,能接受的教育只来自自然和卢梭。

显然,这样的教育未免有些专制了,一方面,卢梭强调自由,强调自然教育,但另一方面,他又要求爱弥儿只听到他的,把教师就当是父亲那样对待

积极意义

1.丰富了教师伦理道德的内容

卢梭的师德观是对教室伦理道德内容的丰富与补充,如关爱学生方面,卢梭提到给孩子应有的自由,爱护孩子的童年等,在自然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卢梭的师德观,多了更有顺应自然方面的内容。之前的师德更有只强调人的教育,而卢梭的师德观还融合了自然的教育,将一个无法由人掌控的教育领域与完全能由人做主掌控的教育领域结合。为师德观增填的新的内涵,也丰富了教师伦理道德的内容。

2.为提高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提高教师对于师德建设是需要理论依据的支持的,卢梭的师德观有其特殊性,也有普遍性。这可以为提高教师队伍师德建设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结语:

卢梭的师德观建立在自然教育基础上的,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许多研究者是根据儿童的不同阶段来归纳其相对应的主要的师德观而本文选择从整体分析,对卢梭的师德观进行了一个归纳整理分析。并且,提出了对卢梭师德观的一些疑惑,探讨了卢梭的师德观在当今教育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扬 杨旭娇 :从《爱弥儿》看卢梭的师德观,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9期第27卷。(宋体小五,顶格)。

[2]程路:《道德理想国的终结与教育伦理底线的坚守 ——卢梭教育思想中的悖论及启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6年4月第19卷第4期。

[3]徐声慧:《卢梭教育伦理思想浅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年3月第五卷第二期。

[4]陈国敏:《卢梭自然教育伦理思想及其意义》

[5]让·雅克·卢梭著 叶红婷译:《爱弥儿》,台湾出版社,2016年9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