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模式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4
/ 2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模式探微

杨光

安徽省亳州市丹华小学  安徽亳州 236800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都比较初级,知识层次相对较低,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特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的教育。在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把信息素质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模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模式研究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与5G网络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了培养实现“中国梦”的栋梁之材,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中小学,都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尤其在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革新过程中,广大一线教师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成果;同时,在全面贯彻教育部印发的“双减”意见精神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注重开发学生潜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获,感有所悟,教学效果喜人。就如何建成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模式提出一些体会,以达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之愿景。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重要性分析

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信息教育。因此,我国也十分注重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应当注重高效,并非一味传授知识,高效的教学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推动其积极把握技术技能。与此同时,对于知识重复之处,应当尽可能发挥课堂高效性,当学生进行学习时让其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加强他们的学习效率,以便更好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再加上社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小学教育之中已逐渐渗透了信息教学,对于学生才能以及思维的提升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获取以及处理信息能力,让学生产生良好认知思维。怎样推动课堂高效,提高他们的教学体验,是现如今信息教学需要着重改进的内容。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人们更加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强化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与兴趣,能够使其更好适应时代。即便该项技术重要性已被大众知晓,但当下的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停滞不前状态。因此,为改变此现状,老师要尽可能完善教育体系,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引导不足

小学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学生的信息技术经验有限,理论知识不系统,使得学生学习出现困难,导致部分教师只能让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下来。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属于操作类、流程性领域,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从而创设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但是,部分教师注重强调自身在课堂中的权威,习惯于占据课堂的主体位置,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把握不够准确深入,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效率提升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互动不足

小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需要有很强的交互性,教师在信息技术知识讲授时应注重与学生的交互式反馈,在强调信息技术课程重难点情况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度教学或者进行下一个操作步骤的讲述。但是,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很少,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地讲,学生在台下始终保持“静默”,教师无法获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师也只能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走,无法满足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需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模式探微

(一)注重自主实践,引导学生获得正向反馈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小学生的实践操作是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学习进度不同的学生,通过实践都能有所收获。基础较差的同学勤能补拙,基础较好的同学也能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并都能从中收获无穷乐趣,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例如,在教授《画多边形》一课时,先打开课件展示色彩鲜艳的“五边形”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与交流,合作画出“五边形”;接着,各个小组相互欣赏与评判,最终得出画五边形图的正确结论,其他的三角形、七边形等画法也可以触类旁通,他们除了掌握“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之外,还逐渐掌握自主实践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并从中品尝到收获新技能和新知识的乐趣。

(二)运用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

将任务驱动方法引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帮助他们巩固和运用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信息应用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个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团队协作等活动,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索。这种教学方式有别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发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以特定的学习任务为指导,让学生能够围绕任务展开探究与实践,从而获得知识,从而丰富课堂的教学气氛。

(三)完善教学团队建设

现阶段的社会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亦是如此。首先,校方应建立并完善教学团队,及时引进高素质人才,确保教师团队的高素质。其次,校方也应该对教师团队建立严谨的定期培训和考评制度,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综合技能,不再满足于以往的教学经验积累,积极学习新的技术软件,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最后,教师也应该拥有强烈的自我职业荣誉感,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从以往的应试课堂思维转变为实践引导思维,打破以往的常规课堂,创建多元化课堂,增加实操课程的内容,设置一些校外热身课程作业,引导学生通过一些作业的制作,进行课前预习,建立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思维,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此外,教学工作者也应该打破以往的教学观念,重视现阶段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独立性,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营造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我想法和观念,从根本实际出发,支持学生大胆发表自我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引入学生的自主创意实践,营造轻松愉快的课程氛围,进而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例如,校方可以借鉴现阶段的自媒体、新媒体等方式,在网络上与其他优秀院校发起网络论坛,鼓励校内教师积极参与,教职工作者可以借此方式与其他优秀的教师交流与沟通,形成信息共享,并推动自我素养的提升。

(四)布置实践作业,提升综合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包括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操作教学两种,在以往的课程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指导,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想打破这一传统模式的束缚,必须要创新现存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做多媒体演示文稿”相关知识时,教师要在讲解理论知识后,为学生示范操作步骤,先启动Powerpoint,结合幻灯片设计内容,选择版式,在输入内容后更改文字格式,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为了进一步达到知识巩固与技能提升的目的,教师可以布置实践操作类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有选择地插入各种对象,如图片(来自文件或剪贴画)、艺术字、文本框、自选图形、声音和视频等。在完成基本操作步骤后,学生即可以对演示文稿进行美化处理,启动设计模板,根据自身喜好设置幻灯片的背景和视图模式,合理地运用移动、插入、复制、删除等操作技巧。学生也可以在幻灯片作业设计中设置放映效果,使用图文动画特效,按照播放顺序编排动画顺序,巧妙切换动画效果,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

教无定法,贵在有效。建设高效课堂的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教师应积极营造师生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唱响高效课堂的交响乐。

参考文献

[1]陈菲菲.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园,2021,14(10):76-77.

[2]贾冬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智慧教室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1,23(07):217-218.

[3]陆曦曦.创客教育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与评价,2021(04):121.

[4]陈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激励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21(09):75-76.

[5]雷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J].读写算,2021(0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