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推进高校“三全育人”教育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4
/ 2

校企深度融合推进高校“三全育人”教育管理

郭红英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610106

摘要:校企融合大力推动高校三全育人教育管理是我国高等院校实现育人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它能够有力的促进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我国高等院校在新时代,要积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切实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我国高等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校企融合;三全育人;教育管理;管理措施

引言

三全育人概念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指的是高等院校的所有领导干部、教职工都要对学生的教育负责;全过程育人指的是高等院校的所有部门以及所有环节、流程多要对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一直到毕业离校的整个过程负有教育职责;全方位育人指的是高等院校的各项工作、各个岗位、各个人员构成了整体的教育系统。

一、校企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漏洞

(一)校企融合质量不佳,学校对经济的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首先是加强校企融合的各项优惠措施和管理机制不完善,使得企业参与校企深度融合的动力不足,缺乏积极性,高校方面积极而企业不积极的问题普遍存在。其次是高校与企业的对接并不紧密,大部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就是招生就业方面和实训实习方面,合作面狭窄,合作不紧密,企业的积极性不足,还没有实现高校和企业双方双赢共发展的有利局面。最后是部分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的研发和转化能力有待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力无法促进企业的发展,也无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的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企业不愿意接受大学生顶岗实习

首先是有的企业由于没有得到成本补偿和优惠,因此把高校的实习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使用,还有的企业认为学生来企业实习不仅容易打乱正常的生产和工作节奏,还会浪费材料,把学生实习当成企业的负担来看待。其次,有的企业出于保密原因,对于关键性的内容和环节都会避开实习学生,再者有的企业担心学生实习时出现安全问题,不愿意接受学生去实习,使得高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有的大学生在实习时掌握了客户资源和核心技术以后就跳槽或者单干,使得企业负担加重,不愿意接受大学生来单位实习。

(三)高校缺乏双师型教师,办学质量不佳

首先是有的高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无法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大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人才培养模式还需改革创新。其次,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着同质化问题,办学特色不突出,教学模式呆板单一,专业设置无法适应产业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再次,有的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和就业观存在问题,缺乏吃苦耐劳、敢于奋斗的良好品质,在就业求职时会受到不利影响。最后,有的高校的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在教育学生时也就无法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有的高校虽然聘请了企业的技术精英到学校兼职,但是高校给与的待遇无法保障,使得效果不理想。  

(四)政府扶持政策还需加强

有的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资金不足,导致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效果不理想,校企合作的经费以及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实施不到位。此外,校企深度融合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管理密不可分,而相关的管理机制却并不完善,导致校企合作效果差强人意。

二、校企深度融合推进高校“三全育人”教育管理具体措施

(一)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创设“三全育人”新格局

    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和企业的每一位教职工和企业的职工都要勇于担负起企业岗位育人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践时要做到言传身教,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劳模精神为学生做楷模,用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活动落实育人职责。在校企合作时,高校和企业要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在每个环节、每一项工作中都要展现出敬业奉献、热爱劳动等良好的职业品质,以超高水平的技艺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再者,高校和企业的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岗位都要具备教育学生的职能,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

(二)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突出鲜明时代特色

高校设置的专业要与产业化集群紧密对接,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实现协同育人。高校可以牵头建立校企联盟,将企业引入校园,建立校中厂,并与企业联合招生和培养,实现高校和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新局面,利用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高校要与企业积极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职场体验和定岗历练融入其中,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场环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工作过程,将岗位职责和企业文化作为课程核心内容,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念。高校要聘请企业的精英人才进课堂为大学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以及就业指导等课程,用自身的实际经历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可行的职业发展理念。高校还要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打造一批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教师要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需要的是拥有什么技能的人才,这样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就会培育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对于企业和学生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培育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1.高校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在与其合作教学中形成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内涵包括教学合作、文化融入以及管理参与等等。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塑造其工匠精神。高校还要与行业、与政府进行合作,打造全方位、网络化的校企协同育人新格局。

2.高校要明确学生管理思路,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学得好、用得上的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企业要安排专人进行驻校管理,实行双班主任管理制度,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

3.要将企业文化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高校要在校园内营造文化育人的积极氛围,将企业的文化和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既入脑又入心。此外,企业要组织专家进校授课,学生去企业实习时要为学生选定师父,打造现代化的企业学徒,将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潜移默化的渗透进学生的心里。

(四)育训结合、德能兼修,充分发挥校园育人功能

1.高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管理育人全覆盖,制定的管理机制要与学校和学生实际相契合,符合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规章制度,要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管理机制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2.高校要在校园内部创建和谐平等的环境,自然环境要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友善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能够引导学生成人,宿舍环境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鼓舞学生成才,实训基地要建立标准流程引导学生成功。此外,高校要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活动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了解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结束语

校企深度融合全力推进三全育人教育管理,是我国高等院校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高等院校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积极作用,全力做好管理和服务,保证大学生能够成长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我国的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朱凯.新时期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研究[J].山东青年,2019(12):150-151.

[2]梁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全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28-30.

[3]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机制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51-52.

[4]李晓月.校企深度融合推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管理.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2022(5):80-8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15〕6 号)[Z].2015-07-27.